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略叙了当前国内外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矿物识别中的应用现状,基于岩石矿物晶体场理论、离子与矿物的光谱识别规则,采用诊断性吸收特征谱带、空间数据挖掘理论、遥感信息建模等技术开展蚀变矿勃识别与提取研究。针对具体的操作步骤建立了相关流程图,为以后的岩矿遥感提取工作建立了初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西相山火山盆地燕山期中期火山活频繁,按岩浆活动序次可分为打鼓顶期和鹅湖岭期2个旋回。早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打鼓顶组火山岩主要出露于盆地的西北缘,由于受晚期岩浆活动破坏、火山岩的覆盖,打鼓顶期的火山活动特征、火山机构的分布至今没有统一认识。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打鼓顶组熔岩分布与产状调查和火山碎屑岩分布与角砾的统计,并结合已有钻孔资料分析等,推测打鼓顶期古火山口、火山通道等火山机构的分布,进而分析其喷发模式,为相山火山盆地演化研究提供素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银厂铅锌矿开展野外勘查和进行室内C—O—S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工作,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成矿期硫化矿硫同位素δ34S值在8.4‰~17.24‰,重晶石在26.8‰~29.3‰;成矿期方解石δ13C变化范围在-3.6‰~-2‰,δ18O为17‰~18.6‰,围岩δ13C为-3.6‰~-0.7‰,δ18O为19.1‰~23.1‰。成矿物质与古老基底或碳酸盐围岩等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层水。当矿源层降于地下还原带时,激发了成矿元素的活性,在中、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下溶解成络合离子而迁移,随着成矿流体温度的逐渐下降便在有利的岩性空间、构造条件下聚集沉淀。矿体的控矿空间主要为临近矿源层的各类逆断层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等,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是主要的蚀变矿物,地表铁帽是原矿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多源数据融合建模难度大、效率低, 目前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法体系。针对该难题, 对多源数据融合中的数据源的集成、几何空间的集成、地质认知的融合等3 个不同阶段的数据融合方法进行了研究, 并对多源数据融合建模中的各种约束建模技术进行了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根据建模数据的精度、深度、分布范围的不同, 采用钻孔建模、剖面建模、地质填图路线建模等多种建模方法相结合, 分层次、分阶段建模的思路与方法, 并以相山火山盆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实践证明, 该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建模过程中多源数据融合难的问题, 提高了建模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5.
在给出小波分解基本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二进制小波变换法、多进制小波变换法对SPOT全色卫星影像数据和LandsatTM多光谱数据进行了融合处理,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理论和实验表明,基于多进制小波的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可用于广泛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赣中丘陵区TM影像的耕地信息提取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赣中临川区2000年9月23日的TM影像作为研究数据源,通过对研究区耕地与各背景地类在7个波段上光谱特征的对比分析,并在DEM数据支持下,找出耕地与背景地类的差异性,排除了如灌木地等各地类的干扰,建立了耕地自动提取专家模型,提取的结果令人满意,经验证,其总面积精度达91.3%,点位精度达82%。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建立自动提取模型,将地块小、受地形影响大、混合像元多的丘陵区耕地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7.
相山铀多金属矿田赋矿围岩及成矿硫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江西相山铀多金属矿区内岩浆岩与成矿(铀矿、铅锌矿)的关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对其成因类型、源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分析。通过野外及室内分析表明:赋铀矿围岩与赋铅锌矿围岩具有相同的岩性,空间上形成上铀下铅锌的格局。围岩属于富硅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并具有高度分异特征;不同岩性的岩石具有同源性,主要来自于上地壳变质杂砂岩的部分重熔;据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区域对比研究推测,在构造演化阶段和形成构造环境上,赋铀矿围岩与赋铅锌矿围岩应该形成于大陆挤压-拉张的过渡环境,地幔提供了部分热源,但主要热源来自地壳的拉张减压增温过程;铅锌矿床的硫源主要来自于花岗质围岩的岩浆热液并受到变质岩系的混染,铀矿床的硫源倾向幔源。  相似文献   
8.
相山北缘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性质类型一直备受关注,但由于缺乏足够的野外调查地质证据,至今仍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根据笔者在野外露头勘查、探槽揭露中获得的信息,近年来新获得的钻孔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其特征,认为该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一系列产状、性质相似的高角度南倾逆断层。这些断层的形成时间早于早白垩世火山活动。  相似文献   
9.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川黔滇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域的中南部,关于该矿集区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有诸多争论。本文对矿集区内银厂铅锌矿开展了C-O-S同位素及包裹体测温等工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对铅锌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测得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75~275℃左右,与硫化矿的矿物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一致,表明矿床的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阶段硫化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范围较窄,8.4‰~17.24‰之间,脉石矿物重晶石的δ34S值范围在26.8‰~29.3‰之间,与地幔硫有明显的差异,表明硫源主要来自海相硫酸盐的热化学还原作用。C-O同位素数据显示,成矿期方解石δ13C变化范围在-3.6~-2‰之间,δ18O变化范围在17~18.6‰之间,围岩δ13C为-3.6~-0.7‰,δ18O为19.1~23.1‰,两者较为接近。结合前人对该成矿区进行的C-H-O-Pb-Sr等同位素综合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相关图,认为其成矿物质与古老基底或碳酸盐围岩等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地层水。当矿源层随着地壳的演化恰好位于潜水面以下、地下水滞流带以上的还原带范围内时,激发了成矿元素的活性。分散在围岩中金属元素在中-偏碱性的还原环境下溶解成络合离子而迁移,随着成矿流体温度的逐渐下降便在有利的岩性空间、构造条件下聚集沉淀形成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矿体的控矿空间主要为临近矿源层的各类逆断层附近的次级断裂或层间破碎带等,黄铁矿化、重晶石化是主要的蚀变矿物,地表铁帽是原矿风化产物。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阐述相山铀矿田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矿源层、蚀变特征、热液、构造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认为相山矿田铀成矿是在多种成矿有利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富铀地层为铀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区域蚀变提高围岩渗透性,并促使了铀的迁移、富集;热液是铀迁移的载体;构造对铀矿床的定位与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