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铋(Bismuth)是全球公认的一种可安全使用的"绿色金属"。目前,铋广泛应用于氧化铋行业、医药行业、铋合金及焊料和冶金添加剂等领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铋资源国、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不是铋产业强国,因此及时认清当前中国铋的供需形势,是国家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本文在全球视野下,首先对中国铋的资源状况、生产供应、需求现状、贸易等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中国铋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2030年左右中国铋的需求量将达到峰值18000t的判断。文章最后针对中国铋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分别从资源开发、资源回收、技术提高和降低国际市场风险等方面提出了中国铋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场猝不及防的危机,让2008的整个冬天,都人心浮动。连新一年的春天,仿佛也带着那么一丝晦涩的味道。人们在内心深处揣摩着未来,似乎本该很熟悉的事,却那么一下就充满了未知,是荆棘遍野,抑或绝地逢生?在这种时刻,人们都在本能的寻找慰藉,如同北欧制造业者开始回归手工制作一般,都在以更直白的方式审视自己内心内心诉求,使那种熟悉的、温暖的、明媚而又柔和的色彩与图案、从自然衍生而出的魅力,开始受到更多的注目。经受过物质风暴洗礼的人们,此刻正带着一颗敏感而焦虑的心,投入到大自然平实、质朴的怀抱中。  相似文献   
3.
磷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主要用于生产磷肥,同时也是精细磷化工的物质基础。磷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因此,保护磷矿资源,实现其可持续供应,关系着磷肥产业的兴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磷肥产业发展迅速,产能过剩,出口量持续增加,致使磷矿资源大量被消耗,而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保障程度并不乐观,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磷矿资源刻不容缓。面对我国磷矿资源稀缺性日渐显现及磷肥生产和施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诸多挑战,全面分析我国磷矿资源需求形势对磷肥工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磷矿的资源、生产、消费和磷肥的生产、消费以及磷肥对环境的污染等情况进行分析,依据发达国家单位耕地面积磷肥施用量的历史变化,提出我国磷矿应提高产业集中度,减少磷矿出口及浪费、降低磷肥产能、提高磷肥利用率、施用农家肥等保障我国磷矿资源可持续供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硫资源是生产化肥必不可少的原料,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更是涉及人民日常生活,其安全保障对经济社会及国民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在系统分析硫资源供应来源和消费领域基础上,分地区深入研究硫资源供应量变化趋势,发现总体上供应量稳步提升,至2020年有望突破1亿t,2030年达1.25亿t。另外经过深入分析,发现磷肥用硫和金属酸洗用硫是制约硫资源消费量的直接因素,文章综合"人均磷肥施用量"及"单位耕地面积磷肥施用量"两种方法预测全球未来磷肥需求量。最后对未来全球硫资源总体供需形势作出分析,发现全球硫资源消费量缓慢上升,到2025年前后将出现供大于求局面。  相似文献   
5.
锗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在新兴产业和国防军工领域具有应用潜力。我国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锗资源开采和深加工能力提出新要求,研究锗资源供需形势是制定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的基础。本文以全球长周期数据为基础,利用部门消费法定量预测未来25年锗需求量,并在环境保护的制约下分析全球供需形势。研究认为全球锗资源需求将快速增加,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需求量预计分别为198.5t、258.1t和308.6t;受环保制约,全球锗供应增长潜力有限,2025年开始供不应求现象逐步凸显;全球范围内锗金属二次回收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5年全球45%的锗来自二次回收。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当前锗产业正处于新一轮起飞点,我国为实现锗资源大国向资源强国的转变,有必要在加强行业联合、鼓励研发投入、扶持二次回收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钼是一种重要的炼钢添加剂,目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2014年,我国钼资源储量836.6万t,位居世界第一。2011年以后钼资源产量稳定,2014年全球28万t左右,我国10万t左右。我国钼的消费量稳定在7万t左右,2015年下降至6万t。我国钼业存在钼产品缺乏科技与创新、钼业公司各自为营导致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缺乏定价权、开采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快国内外钼业的资源整合,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钼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钼产品在绿色行业的应用;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以促进我国钼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复杂条件下我国钛矿资源安全形势,本文构建钛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TOPSIS模型对中国钛资源2000-2020年供应安全形势进行评价。首先,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外部安全环境演化形势,界定矿产资源安全内涵,提出应重点关注供应风险、需求形势、市场风险和地缘安全4个维度,并进一步分解为商业环境、国内外供应潜力、消费增速等8个具体指标;其次,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构建中国钛资源安全评价加权矩阵;最后,利用TOPSIS模型确定不同指标正负理想值,选用欧式距离计算中国钛资源安全评价指标到理想解的距离,进而对中国不同时间钛资源供应安全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中国钛资源供应安全影响因素中需求形势、供应安全、地缘安全和市场风险重要程度依次降低,其中,对外依存度(25.9%)、国内供应潜力(17.4%)、供应通道安全性(13.4%)和商业环境(12.3%)是中国钛资源供应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钛资源安全指标从2000年的0.842下降到2020年的0.290,资源供应安全总体形势逐步恶化;2000-2020年我国钛资源军事安全评价指标从0.125下降至0.008,供应安全从0.297下降至0.024,商业环境指标从0.122下降至0.024;当前,制约我国钛资源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运输通道军事保障能力较弱、进口来源国政治稳定性差、国内资源储量消耗较快。为保障我国钛资源供应安全,提出如下具体应对建议: 加快军事投送能力,保障远洋运输安全;参与国际矿业治理,构建新型矿业格局;优化体制机制环境,支持海外矿业投资。  相似文献   
8.
锂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原料,广泛用于电池原材料,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研究新形势下制约中国锂资源供应安全的主要因素,评价供应风险,是保障资源安全的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国锂资源供应和消费面临的新形势新趋势,从供应风险、需求形势、市场风险和地缘安全四个方面构建锂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系统权威的统计数据,对中国锂资源供应安全形势进行综合研判。研究发现,中国锂资源安全指数从2010年的0.36上升至2020年的0.47,资源安全形势有所改善,但安全形势特征发生较大变化;2010至2020年,锂资源军事安全和地缘政治安全均大幅改善,供应安全和市场风险安全指数分别下降78.6%和39.7%,成为制约我国锂资源安全的最大因素。针对中国锂资源供应风险,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应对建议:建立资源储备体系,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积极走出去,扩大海外资源规模;支持资源回收产业,扩大循环利用规模。  相似文献   
9.
中国重晶石供需形势及出口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晶石主要用于油气钻井行业,其需求量与油气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密切相关。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重晶石储量国和最大的生产国,然而由于每年大量的出口造成了我国重晶石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如何保护我国这一重要优势矿产的优势地位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把握全球重晶石资源形势的基础上,对我国重晶石的资源、供需及贸易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随着海洋、非常规及境外油气的开发,需求量将平稳增加,重晶石价格也将逐渐上升,我国需要确立相关的法规和制度来保护这种优势矿产。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明确我国重晶石资源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形势,以期为我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保护资源,以及相关行业形成组织协会来参与市场定价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关键时期,面临着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挑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持续增长。我国天然气资源禀赋不佳,但开发潜力巨大,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资源基础。天然气需求旺盛,对外依存度攀升,产量稳步增加,地质调查投入重点体现了结构优化的方向。我国天然气产业环境极其有利,地质调查基础性先行作用凸显。地质调查大有可为,下一步工作建议:组织以非常规油气为重点的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进一步搞清楚我国的资源家底;开展油气绩效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经济及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加强油气调查核心队伍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技术,结合能源互联网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