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重要的页岩气产层。为了揭示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层段形成时期的物源区构造背景、物源特征及其沉积环境,选择四川盆地南江杨坝剖面出露较完整的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系统采样,并对样品中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及参数特征指示:整体上筇竹寺组物质来源较为一致,沉积物源区处于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条件下,母岩以沉积岩和花岗岩混合为主,其中底部碳质页岩形成时期陆源碎屑中黏土矿物含量多。δCe与V/Cr参数指示:筇竹寺组底部形成于厌氧的水介质环境,中部—上部地层沉积时期属于贫氧—弱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球生物学方法评价烃源岩形成的条件,是对基于残余有机质分析的传统烃源岩评价方法的重要补充,对于高演化海相碳酸盐岩地区尤为重要。在实测野外露头剖面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四川盆地南江杨坝地区下寒武统各小层的沉积环境、古生物化石、岩石微量元素及总有机碳含量等特征,利用地球生物学基本原理,分析下寒武统烃源岩形成的生境型、海洋古生产力、古氧相及埋藏效率等条件。结果表明,筇竹寺组底部原始有机质数量多,发育于厌氧的沉积环境中,有机碳埋藏效率高,是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层段。石龙洞组底部具备一般烃源岩发育的地球生物学条件。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通王地区中古生界油源主要来自于牛庄洼陷新生界Es4、Es3和Ek2烃源岩,新生界生成的油气在异常压力作用下通过断层、不整合和砂体输导体系向中古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储层运移。结合油源特征、生储盖组合及输导体系特征,将研究区油气成藏模式归纳为新生古储-复合运移模式,油气藏类型主要有不整合、断层和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自晚期生油说确立以来,排烃就成为油气地质研究和油气资源量评价中最突出的难点.本文吸取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以独立相作为排烃的主要相态,建立一个二维(剖面)双开关排烃模型.即认为孔隙流体压力达到破裂压力值且含油饱和度超过临界值时,开始排烃,直到压力降到一定限值使裂缝闭合为止.就某一有效烃源岩而言,可以发生一次或多次排烃过程.应用该模型研究辽东湾地区的排烃,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Magoon和Dow对临界时刻研究的基础上 ,从事件持续时间的长短对油气最终生成的影响这一角度 ,通过对成油体系中各事件发生的过程进行分析 ,指出原成油体系事件分析图表的不合理之处 ;建立成油体系临界时刻分析模型 ,探索临界时刻定量评价的方法以及方法在油气潜力评估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前陆盆地前缘隆起是一重要油气聚集带,其特殊的构造部位及复杂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决定了在该部位有多种圈闭形成和分布。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盆地由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而成的成油体系中的前缘隆起——沙雅隆起区经历了海西期挤压形成雏形、印支—燕山早期挤压定型、燕山晚期—喜马拉雅中期拱张、喜马拉雅晚期挤压拗陷等构造活动阶段,圈闭形成与构造活动相关,成藏与烃源岩演化、幕式构造运动有关,因此各圈闭带的含油气性与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聚期的匹配有很大关系,由此划分出沙雅前缘隆起区的3级有利构造带。   相似文献   
7.
对珠一坳陷古近系5个泥岩样品进行了热模拟实验,测定了热模拟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值。研究发现,热模拟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在Ro为1.2%~1.3%之前是随着Ro的增大而减小,之后是随着Ro的增大而增大。用甲烷的碳同位素动力学模型来分析这种"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认为这是由13C甲烷(重甲烷)与12C甲烷(轻甲烷)的活化能差异造成的。对比发现,实验条件下与自然条件下甲烷碳稳定同位素与成熟度的关系有明显的差异性,认为这是由"成烃后作用"造成的,其中大规模气体运移将导致碳同位素分馏效果弱化。这对于气田的勘探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甲烷碳同位素重,说明气源岩成熟度高、运移体积规模大、大气藏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成熟度三个方面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烃源岩进行初步评价,并创新性设定指数"Z",来综合表征有机质丰度。研究认为白云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较好—好的烃源岩。统计分析了Z值在平面上的总体变化规律,可得洼陷地区的烃源岩优于凸起地区。并利用放射性测井钍铀比值(Th/U)分析烃源岩沉积的古氧相环境,可得凸起地区的烃源岩氧化性沉积环境明显;而洼陷地区还原性沉积环境明显。自下而上来看,珠海组烃源岩古氧相的还原性较珠江组更强;文昌组较恩平组更强。通过对比分析指数Z及古氧相发现:古氧相还原性越强的地区,其Z值越大。具体表现为古氧相的还原性越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越高,烃源岩的品质越高。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河油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储层沥青、储层自生粘土矿物、今古水动力场和今古流体势的分析以及油气输导条件等与油气运移与聚集关系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油气总体存在着“三期五次”油气充注期,即海西晚期(第一次)、印支—燕山期(第二次)和喜马拉雅期(第三、四、五次),其主成藏期为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晚期。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喜马拉雅期油气运移方向总体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研究认为,规模巨大的寒武—奥陶系主力烃源岩,为多期供烃、多期成藏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障;处于古隆起、古斜坡有利区域构造位置,是油气长期运移的指向区;大型不整合面、岩溶输导网络、断裂带是塔河油田油气成藏的重要输导条件;多套储层、多套储盖组合、多种圈闭类型以及大型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集体发育是形成塔河大型复式油气田的重要条件;“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塔河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的层次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复杂:发育4套区域性烃源岩和5套地区性烃源岩,成藏流体具有5种不同的来源。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其他成藏要素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经历了加里东期等4大成藏期和海西期等5大油气藏改造期。应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其中成藏要素的性质及其对成藏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级别:一级成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具有区域性意义;二级、三级分别为成藏期次和成藏方式。级次越低局限性越强。油气成藏要素层次性分析方法的提出。有利于从整体角度研究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规律、也有利于对比南方不同地区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