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青海省纳日宗地区古生代地层的调查与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虽然前人对区域地层多重划分对比进行了厘定,但其主要是基于七十年代完成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笔者在纳日宗地区1:5万地质填图中划分出6个晚古生代地层单元,查明受宗务隆山-青海南山断裂带控制,填图区可划分出南祁连山区和宗务隆山区两个古生代地层分区。通过对比两个地层分区的晚古生代地层,讨论不同地层的叠置关系,南祁连山地层分区晚古生界为不整合于上元古界之上的早-中二叠世海相-海陆过渡相地层,而宗务隆山地层分区基底不清,发育早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晚期海相地层。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海西—印支期构造运动产生的陆内裂陷,拉开了黔西地区上地幔岩石圈,从而引发了多期次峨眉山地幔柱玄武岩的喷发和同源异相辉绿岩侵入,带来了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及稀有稀土分散元素等成矿有关的丰富流体。本文基于"全球螺旋大地构造"学说,通过对贵州近年来地质调查成果的综合分析,认为燕山期构造运动造就了贵州地壳东薄西厚的"加厚旋涌"效应,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热液和热动力作用下,地层中成矿物质被活化并初步富集,随着燕山期构造运动及"加厚旋涌"效应的叠加作用,在黔西南-黔西地区形成了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3.
大通沟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秦祁昆中央造山系阿尔金构造带(Ⅱ)和柴达木-西秦岭微地块,柴达木地块与阿尔金构造带交界处,广泛分布了元古代碳酸盐岩-碎屑岩中深变质岩系建造,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主要侵入岩有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二长花岗岩。分析了分布较广的闪长岩中锆石U-Pb年龄为367.5±5.2 Ma,属晚泥盆-早石炭世;锆石中Th/U比值在0.28~0.94之间,平均0.58,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岩体类型属钾质钙碱系列,具较强的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相对亏损的配分模式,岩体侵位与海西期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俯冲-碰撞的构造作用诱发的阿尔金走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大地构造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经历了四期构造旋回。武陵构造旋回形成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分界的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产生了黔东北—黔南—黔西南的武陵造山带;雪峰—加里东旋回形成了台地—斜坡—盆地格局,产生了黔东南的加里东造山带;海西—印支—燕山旋回从晚古生代陆内裂陷转化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进入了板内隆升阶段,发育了山间盆地;多期构造旋回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及沉积改造等矿床为主的中低温成矿系统。在黔西南—黔西地区的紫云—垭都深断裂,深切了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这引起了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5.
XBRL为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与审计的效率提供了一个平台。为了帮助投资者和审计师从海量财务数据中提取重要信息,本文设计一个面向XBRL的基于聚类挖掘技术的财务信息审计系统。该系统以每一个财务数据项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相对值作为划分依据,利用财务数据项的指标特征值建立相似性尺度,得出的结果可以有效地帮助审计师提高财务报表分析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哥拉Bonga铌矿勘查总结的成矿地质背景,运用大陆动力学结合“螺旋构造”观点,分析了全球主要的铌矿床特点得出:矿区分为原生矿和风化砂矿,原生矿为早白垩系碳酸岩以中心式侵入元古代基底中富铌和稀土元素的双稀矿床;矿区碳酸岩在崩落堆积与残坡积后,经后期风化迁出易迁移元素,形成风化砂矿,使赋铌的矿物烧绿石和稀土等元素富集后成为超大型规模的双稀矿床。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南非螺旋”作用下,形成了NE向Huombo-Sourimo断裂及中生代Lucapa裂谷系统,产生的早白垩世NE向串珠状,环带式或中心式侵入元古代基底中的多个幔源型碳酸岩—碱性岩,是中生代中晚期地球内部演化过程因重力分异作用下产生的碳酸杂岩—碱性岩富亲石元素组合的熔体—流体,与全球性多地主要的稀有、稀土矿床对应,具全球性重要的成矿专属性:中生代中晚期碳酸岩—碱性岩中稀有、稀土矿床,对区域上NE向中生代裂谷系统分布的多个碳酸岩—碱性岩中寻找双稀矿床具重要指示意义。区域上从前寒武到中生代多期岩浆活动,带来的丰富成矿物质,与区域上已知有色、黑色、贵金属及双稀等多种深源性高密度元素相关的矿床对应,显示了较高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以“螺旋”①学说为指导对山东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划分,为研究山东省构造演化和成矿规律奠定了基础。山东地处扬子陆块北东缘与华北陆块东缘接触部位,经历了太古代—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旋回,随着中新生代Pangaea超大陆演化旋回和东亚螺旋作用,产生了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的拼合,沿威海—日照—临沭对应的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胶辽隆起区的鲁东以NNE—NE向为主的构造体系;往西为沂沭(郯庐)滑动断裂与鲁西的阻挡,产生了鲁西的隆起和NNW—NW向构造体系,以及鲁西南—鲁西北的华北坳陷区;对应的中新生代沉积、构造与岩浆等作用,覆盖或改造—叠加了前期构造形迹,以济宁—聊城—广饶一线和沂沭断裂为界,划分为华北、鲁西与鲁东三个构造单元,分布范围大致为“3:4:3”;造就了山东特有的“343”式和以沂沭断裂的“丫”字形构造:NW—NNW—NNE—NE构造体系,成为中国大陆较典型区域性的螺旋构造系列,对研究国内及全球螺旋构造、成矿地质背景与圈定找矿远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