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8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3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透山矿井下作业面多,需风量大,而井下的实际情况难以实现提高通风系统总供风量的目的。根据井下通风系统调查与研究,利用其-287 m中段运输道完整,清理及恢复工程量小,实施了井下区域循环风净化及利用,工程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矿井通风系统优化过程中,对通风系统优化方案进行优选,选出技术可行、经济与安全的方案对矿井通风优化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突变理论对矿井通风系统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将矿井通风系统定性分析问题简化为定量选择,避免了通风方案选择中的主观性,为矿井通风方案的优选提供了客观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压力条件下孔径为0.15mm的撞针式高压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径进行分析,并利用自制的高压雾化降尘试验系统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的雾化降尘效果进行测试,通过降尘试验结果与雾化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指出高压雾化压力与雾化粒径及降尘效果有着正向联系,但雾化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降尘效果增加不再明显,试验研究数据表明该型号高压雾化喷嘴的最佳工作条件应为6MPa。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深部矿井温度高的问题,对其井下的热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及分析,特别是进风段和用风段的热源,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关的热害治理措施,工程应用表明,经过治理后,工作面温度降低了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适于在相关矿山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四川某矿山东部上部作业区域处于东、西部分区通风系统之外,针对原主通风系统无法负担此区域的实际情况,为节省新系统投资及建设周期,研究利用其1#主溜井排尘通风系统与此区域形成并联回风通路的方式解决该区域通风问题,即东部上部区域端部回风井污风与排尘风井污风并联回风汇至上部汇风中段,汇集污风统一经由上部排尘风机排至地表,该系统方案既保障了矿井东部上部作业中段(分段)生产用风与溜井排尘用风的需求,同时节约矿井东部上部系统独立建设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6.
井眼轨迹控制工具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复杂结构井的大量出现,要完成复杂井眼轨迹,尤其是真正实现井下闭环控制,必须研制更加灵活的全方位可调的井眼轨迹控制工具。为此,重点介绍了国外Baker Hughes、Schlumberger和Halliburton 3家具有代表性石油技术服务公司的3种工作方式的井眼轨迹控制工具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简要地介绍了我国井眼轨迹控制工具的研究现状,最后就井眼轨迹控制工具的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不足与技术难点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亚俊  夏美琼  李印洪  姚银佩 《黄金》2022,43(4):42-44+52
自然风压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其受气候、季节温度等影响较大,难以控制,是影响矿山通风系统不可控的因素之一。为克服自然风压对通风系统的影响,此次通过对自然风压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推演出计算自然风压的方法。研究以此为基础,以某受自然风压影响的平硐开拓矿山为实例对象,通过检测、分析、计算自然风压对该矿山的影响,并给出相关优化技术措施,解决了该矿山受自然风压影响,各主平硐季节性风向变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为解决连续式搅拌机搅拌时间较短、井下破碎后的废石材料适应性差等问题,研究将原双卧轴连续搅拌机通过设计的调节支腿与支架改变为可变倾角式,并在装置末端新设计有出水孔,应用该结构能够实现井下经破碎后的废石所组成的混凝土在短时间内能搅拌均匀且易于清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β-环糊精(β-CD)浓度、金属离子、脂肪醇、温度、pH、超声时间等因素对β-CD增强黄曲霉毒素B1(AFB1)荧光的影响,并根据Benesi-Hildebrand法和热力学方法分析了AFB1-β-CD包合物的包合特性.结果显示:增大β-CD浓度、添加Hg2+和异丙醇均能促进β-CD对AFB1的荧光增敏作用,且低温和酸性体系有利于包合反应的进行,但超声处理对包合反应无显著影响;该包合反应是放热反应且能自发进行,AFB1与β-CD在25℃下包合效果最好,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K=3.68×107 L/mol,ΔS=-0.11kJ/mol、ΔH=-74.03kJ/mol、ΔG=-42.38kJ/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