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藜麦为原料加工营养棒,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回归分析优化加工工艺,并分析产品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为炒制温度120℃、炒制时间3 min、黏合剂添加量30%(以藜麦质量50 g为基准)、烘烤温度150℃、烘烤时间15 min;回归分析法建立的预测模型中,黏合效果的模型决定系数R2最高为0.71;普通包装的营养棒在贮藏12 d时开始发生氧化劣变,在16 d时耗败味明显,此时脂肪酸值、丙二醛含量、过氧化值分别为(34.8±2.48) mgKOH/100 g、(1.21±0.07) mg/kg、(2.211±0.03) mmol/kg。  相似文献   
2.
Cu-Al-Mn形状记忆合金的阻尼性能与微观组织演变密切相关,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依赖关系将有助于合金微观结构和阻尼性能的调控,以适用不同的目标需求。本文采用内耗技术系统地研究了铸态Cu-11 Al -5 Mn (wt.%)形状记忆合金的内耗行为,以获得材料系统的微观组织演变规律及其与热处理过程的依赖关系。在室温~500 ℃的内耗-温度谱中发现了4个典型的内耗峰(P1、P2、P3和P4峰)。P1、P2和P4峰表现出明显的相变内耗峰特征,即随温度升高速率增加,峰温向高温方向移动,随测量频率的增加,峰高逐渐降低。分析认为,P1、P2和P4峰的出现分别与逆马氏体相变、孪晶细化和贝氏体析出有关。P3峰为热激活弛豫型内耗峰,激活能为2.32 eV,该峰属于典型的固溶晶界峰,起源于晶界的粘性滑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市面上玫瑰花茶存在加工方法单一,冲泡后香气损失大等问题。本研究参考茶叶加工,将新鲜墨红玫瑰(Rosa crimson glory)花瓣以常温干燥、萎凋发酵干燥、杀青干燥及杀青发酵干燥四种方法加工成花茶,对成品花茶质量指标如感官品质、香气成分、活性物质(总酚、总黄酮、花青素)含量进行对比分析,此外对成品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酶活进行测定,并将质量指标与两种酶的酶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杀青发酵干燥法加工出的玫瑰花茶感官品评总分达75.00±8.30,显著高于其他方法加工出的花茶(P<0.05),各因子评分也较高;杀青干燥及杀青发酵干燥法制得的玫瑰花茶主体香气成分如香茅醇含量分别为20838.61±63.06和28218.71±14.95μg/kg,显著高于萎凋发酵及常温干燥法制得的花茶(P<0.05),此外杀青发酵加工花茶中总酚(184.17±2.04 mg GAE/100 g DW)、黄酮(92.63±2.48 mg芦丁当量/100 g DW)含量较其他加工方式制得的花茶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萎凋发酵干燥、杀青干燥、杀青发酵干燥加工均不利于花青素的...  相似文献   
4.
小桐子油不溶于水,若将小桐子油制备成杀虫剂,必须先将小桐子油乳化,制备稳定的小桐子油乳状液。研究复配乳化剂、乳化温度、乳化方式及增溶水量对小桐子油乳状液稳定时间的影响,并研究复配乳化剂对小桐子油乳状液杀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桐子油乳状液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复配乳化剂Tween-20/Span-60(0.12/0.88),乳化温度20~30℃,乳化方式为先将复配乳化剂加入油相,再将水加入油相后搅拌均匀,增溶水量27.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小桐子油乳状液的稳定时间为55 d,在小桐子油乳状液质量浓度为0.10 mg/mL时,试虫72 h的死亡率为99.06%。小桐子油乳状液的杀虫活性随稳定时间的延长而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野菊花类胡萝卜素类色素在不同情况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光照射下野菊花类胡萝卜素类色素褪色明显。处理温度从0℃升至100℃时,色素的保存率从99.50%增加至113.91%。低pH对色素有减色作用,高pH有增色作用,当pH升到9.0以后保存率大于100.00%。色素遇金属离子表现为变色,Ca2+减色效果明显,除Fe3+外的其它各试验离子都有絮状物形成。糖、酸、防腐剂、还原剂、氧化剂、抗氧化剂等对色素保存率的影响不明显,但有悬浮物产生。  相似文献   
6.
兼具优良吸能特性和高阻尼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采用“均混-压制-脱溶-烧结”的四阶段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三维通孔的TiNi多孔材料,并以TiNi多孔材料为基体,基于真空负压渗流技术制备新型Acrylic/TiNi复合材料。内耗测试表明:新型复合材料阻尼能力远高于相应的多孔材料,尤其在室温附近。分析表明,复合材料阻尼能力的提高除与Acrylic的本征高阻尼有关,还与复合材料的多孔TiNi基体和Acrylic之间新增的大量界面阻尼有关。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Acrylic/TiNi复合材料可实现和TiNi多孔合金相近的能量吸收效率,这源于复合材料更长且更光滑的压缩平台区。此外,增强相Acrylic的充分渗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屈服强度。压缩形变机制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吸能特性的综合提高与压缩过程中TiNi多孔基体和Acrylic填充物之间相互补偿和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7.
兼具优良吸能特性和高阻尼性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采用“均混-压制-脱溶-烧结”的四阶段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三维通孔的TiNi多孔材料,并以TiNi多孔材料为基体,基于真空负压渗流技术制备新型Acrylic/TiNi复合材料。内耗测试表明:新型复合材料阻尼能力远高于相应的多孔材料,尤其在室温附近。分析表明,复合材料阻尼能力的提高除与Acrylic的本征高阻尼有关,还与复合材料的多孔TiNi基体和Acrylic之间新增的大量界面阻尼有关。准静态压缩力学性能测试表明:Acrylic/TiNi复合材料可实现和TiNi多孔合金相近的能量吸收效率,这源于复合材料更长且更光滑的压缩平台区。此外,增强相Acrylic的充分渗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能量吸收能力和屈服强度。压缩形变机制分析表明,复合材料吸能特性的综合提高与压缩过程中TiNi多孔基体和Acrylic填充物之间相互补偿和耦合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