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4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225篇
电工技术   586篇
综合类   440篇
化学工业   1206篇
金属工艺   293篇
机械仪表   550篇
建筑科学   837篇
矿业工程   294篇
能源动力   160篇
轻工业   740篇
水利工程   338篇
石油天然气   393篇
武器工业   120篇
无线电   5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485篇
冶金工业   228篇
原子能技术   56篇
自动化技术   92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28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431篇
  2013年   411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05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90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4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摩擦和磨损制约着机械系统的高可靠、长寿命服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固体或液体润滑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应用中对机械部件的摩擦学性能要求.因此,研究人员对固液相复合润滑体系展开了大量研究,碳基薄膜因具有优异的摩擦学性能而常被用于组成固液复合润滑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从碳基薄膜/油复合润滑、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水复合润滑、碳基薄膜/润滑剂/纳米添加剂复合润滑,以及表面织构碳基薄膜和摩擦过程中生成碳材料的特殊碳基材料复合润滑六个体系对碳基薄膜固液复合润滑进行了综述.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无论是在大气还是在真空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摩擦学性能,碳基薄膜/离子液体复合润滑对于提高在苛刻条件下服役的机械运动部件的摩擦学性能具有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润滑添加剂的使用,可以在碳基薄膜/润滑油复合润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摩擦学性能,过渡金属氮化物/润滑油摩擦催化生成碳材料为进一步发现和发展不同的先进润滑和保护材料提供了前景.最后总结了目前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纤维用涂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污渍吸附和开裂磨损等技术问题,首先合成末端带有呋喃基团的硅烷改性预聚体,然后制备末端带有呋喃基团的改性纳米 TiO2,最后将硅烷改性预聚体、改性纳米 TiO2以及 4,4′-亚甲基双( N-苯基马来酰亚胺)(BMI)进行 DA(Diels-Alder)反应得到树脂 /纳米填料一体化复合涂层,并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以及自清洁、自修复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损伤能够在不影响疏水性能的前提下得到修复,同时纤维涂层具有很强的光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使该涂层具备自清洁和自修复双重特性,提高了纤维用涂层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赖永华 《变压器》2022,59(4):20-23
橡胶密封件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力设备中,根据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橡胶种类是保障密封效果的关键。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检测技术可以对橡胶密封件进行准确快速的无损检测,是判定橡胶种类和分析密封件质量较为有效的手段。本文通过建立电力设备常用各类橡胶密封件的特征谱图库实现对橡胶密封件的快速无损检测,为电力行业橡胶密封件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冻融作用下海工高性能混凝土(Marine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MHPC)梁性能退化机理及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采用水冻水融法对三种配合比的9根MHPC梁和36个试块进行总计100次循环的快速冻融试验;通过微宏观结构、质量、动弹性模量以及抗压强度等指标分析,对MHPC材料的冻损特性进行有效评价,并基于抗压强度的退化提出冻融作用下MHPC适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模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三种MHPC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其冻损特性可用动弹模损伤度或抗压强度损失率进行评价;②冻融作用后MHPC梁受弯过程中截面应变仍符合平截面假定,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③用文章提出的计算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冻损MHPC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④当抗压强度损失率低于40%时,通过已有试验结果和计算模型对比分析,验证了文章计算模型在预测冻融作用后普通和MHPC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桩靴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沉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推导出桩靴在荷载作用下的桩端阻力表达式。将桩端阻力作为桩靴受压状态下的荷载传递函数,结合桩侧摩阻力函数,采用分段位移迭代算法进行计算,预测出桩靴在受压状态下的荷载—沉降曲线。开展砂土中的桩靴静载模型试验,将模型试验结果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推导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理论公式准确性较高,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黄牛骨肽(cattle bone peptide,CBP)的免疫调节活性,采用巨噬细胞RAW264.7和氢化可的松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进行考察。基于细胞水平,考察不同浓度CBP对RAW264.7细胞增殖及吞噬功能的影响。通过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免疫器官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考察CBP的非特异性免疫活性。利用迟发型免疫反应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测定CBP的特异性免疫活性。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CBP可以促进RAW264.7细胞的增殖且增强其吞噬中性红能力。与免疫低下组小鼠相比,CBP饲喂组小鼠的体质量、相对脾脏指数、相对胸腺指数、白细胞相对数量、碳廓清能力、吞噬荧光微球能力、血清溶血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免疫调节活性与剂量呈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CBP可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活性,为CBP在食品及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探究了甜菜碱(BET)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mRNA水平的影响及机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蛋白质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以及Nrf2-Keap1-ARE通路的相关指标。经不同浓度的BET处理12 h后,LO2细胞中SOD、GPx和CAT的mRNA水平显著提高,最高分别提高了1.08、0.51、0.88倍(p<0.05);经250μmol/L BET处理后,LO2细胞核中可与ARE区域结合的Nrf2蛋白水平和细胞内总的NRF2蛋白水平分别显著提高了1.21、0.80倍(p<0.05);经Nrf2蛋白抑制剂鸦胆子苦醇处理后,BET对三种抗氧化酶mRNA水平的提高作用完全丧失;进一步地分析表明,BET并未显著提高Nrf2蛋白的mRNA和磷酸化水平,但将Keap1的mRNA和蛋白质水分别降低了38.21%和49.15%(p<0.05)。这些结果表明,BET可通过降低Keap1的水平激活Nrf2-Keap1-ARE通路,进而提高抗氧化酶的mRNA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方云平台环境下,为了帮助多服务价值链上的企业从海量信息资源中精准地获取高质量有价值的业务资源,提出一种面向多服务价值链的业务资源双边匹配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多服务价值链上不同企业实际的业务需求构建供需双方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模糊理论处理供需双方的满意度评价矩阵,最后将业务资源双边匹配模型转换为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求解多目标优化模型,从而获得令供需双方最满意的业务资源.以汽车售后服务业务的配件数据资源为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我国米糠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和开发,介绍了米糠中的功能组分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米糠的功能组分主要有米糠油、米糠蛋白、植物甾醇、米糠多糖、维生素等。米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直接使用,二是提取的功效成分的应用。米糠中提取的功效成分如米糠油、谷维素、植物甾醇、二十八烷醇、维生素、植酸等,可赋与化妆品保湿、防晒、抗衰老、抗氧化、抗皱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Pipeline栓塞装置(PED)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CCA)和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C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经DSA确诊为CCA、COA及多发动脉瘤并接受PED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21例患者(27枚动脉瘤),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27~74岁,平均(57±17)岁;大型/巨大型CCA、COA 15例,多发性COA 5例,微小型COA 1例;平均瘤体直径10.2 mm(2.5~25.3 mm)。术中共植入24枚PED(3例各植入2枚);18例PED结合弹簧圈疏松栓塞,3例仅植入PED。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瘤腔内对比剂不同程度滞留,大型/巨大型动脉瘤可见典型“半月征”,载瘤动脉均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缓解,动脉瘤完全闭塞率为 88.9%(24/27)。结论 PED治疗CCA、COA及多发动脉瘤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满意。但仍需大样本远期前瞻性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