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97篇
电工技术   218篇
综合类   117篇
化学工业   300篇
金属工艺   91篇
机械仪表   168篇
建筑科学   339篇
矿业工程   189篇
能源动力   65篇
轻工业   149篇
水利工程   115篇
石油天然气   106篇
武器工业   22篇
无线电   3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84篇
冶金工业   83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5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ECC在结构新建、加固等领域的应用,开展钢筋增强混凝土-ECC组合梁的抗弯性能全过程理论研究,分析组合梁在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破坏阶段的破坏现象,结合平截面假定和本构关系分析各阶段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依据力和力矩平衡原则建立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组合梁和RC梁的抗弯试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进一步理论分析不同ECC厚度对组合梁的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RC梁相比,用ECC替代部分受拉区混凝土承载力可提高60%以上,位移延性可提高46%以上;ECC厚度在19%~38%梁高范围内可获得较为优越的抗弯承载力和延性;为发挥ECC材料的高延性应将其与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结合使用,并着眼于提高构件的阻裂、限裂、增韧等性能。  相似文献   
2.
电荷调节剂(charge control agent,CCA)作为一种重要的改变墨粉带电特性与起电速率的添加剂,逐渐受到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针对目前墨粉所用的几类传统电荷调节剂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文中指出按照电性的不同,CCA可分为正电性与负电性两大类。在传统CCA中,正电性CCA包括苯胺黑类与季铵盐类,前者由于本身具有颜色无法应用到彩色打印中,而季铵盐类因其合成简单、色彩较浅等优势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正电性CCA。负电性CCA包括偶氮金属络合物类与叔丁基水杨酸金属络合物类,其中后者因其带电量稳定、在树脂中分散性好且无色的优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传统CCA。近年来,金属络合物型CCA由于在高温状态下不稳定的缺点使结构中不含金属离子的新型CCA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由于对环境无害及高画质的要求提高,生物基材料型CCA与通过聚合反应合成的CCA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在世界范围内,日本的东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与中国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最大的3个CCA生产商,而前两家公司目前占据全球80%以上的份额,因此研究发展高端显像信息化学品仍然是我国墨粉行业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未来如何解决不含金属离子的电荷调节剂合成成本过高的问题,指出发展更具价格竞争力、带电性能充分、对环境无害、面向彩色打印的无色电荷调节剂将成为电荷调节剂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鲁固特高压直流,是继±660 kV银东线、±800 kV昭沂直流后的第3条外电入鲁直流输电通道,在山东境内跨越黄河,主跨越档距超过1 300 m,最高铁塔高度接近140 m,设计阶段需按照大跨越设计。结合工程实际,重点介绍黄河大跨越的导线与地线选择,包括选择原则、导线材质的确定、载流量计算、电气特性、机械特性、经济特性的计算,给出了导、地线的选型意见,可为后续工程的黄河大跨越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计算软件,建立了水电站厂房结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Rayleigh阻尼,研究了阻尼比对水电站厂房结构在脉动压力荷载作用下的结构振幅、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阻尼比对水电站厂房结构脉动压力数值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阻尼比越大,结构的振动响应越小,阻尼的存在有助于减弱结构的振动;实际数值计算分析中须考虑结构阻尼的影响并采用合理的阻尼模型。  相似文献   
5.
研究制备甘草抗郁凝胶,初步制订可行、可控的质量标准。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凝胶基质比例、保湿剂对凝胶效果的影响,优化处方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凝胶中的抗郁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甘草抗郁凝胶的最佳处方为泊洛沙姆P407、P188分别为16%、4%,甘油3%,磷酸盐缓冲液76.98%,尼泊金乙酯0.01%;平均胶凝温度33.8℃;载药量为99.4μg?mL~(-1);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凝胶p H符合鼻腔黏膜用药要求;甘草查尔酮在10.0~1 0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建立了准确、有效的甘草抗郁凝胶制备及质量控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设备检修过程中shell气化炉煤粉制备单元的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对磨煤机、旋转分离器、袋式过滤器、石灰石系统等设备故障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避免不必要的停车,保证给煤系统和气化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沧东凹陷致密油气藏长水平段水平井的钻井安全和效率,分析了地层特点及钻进中面临的摩阻扭矩大、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紫红色泥岩地层钻速低和石膏层污染钻井液等技术难点,进行了井身结构优化、井眼轨道设计和井眼轨迹控制方式优选、钻井设备及工具优选、钻井液体系优选和性能优化、提速提效技术措施选择及套管安全下入方式优选,形成了沧东凹陷致密油气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在GD1701H井和GD1702H井的现场试验表明,该钻井关键技术可以解决沧东凹陷致密油气藏水平井钻井存在的技术难题,满足安全高效钻井的需求。综合研究认为,沧东凹陷致密油气藏水平井钻井关键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可为该类油气藏水平井钻井提供技术支持,建议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无铅低熔玻璃粉,利用XRD对所得玻璃粉进行表征。通过四探针仪、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玻璃粉含量、软化点对银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相粘度特性和液相量对粘性流动传质及烧结致密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玻璃粉软化点的升高,银浆的方阻逐渐增大,附着力则先增大后减小,玻璃的软化点为420℃时,银浆的导电性能最好,方阻最小为2.4 mΩ/;当玻璃软化点为450℃时,银膜层的附着力最优为13 N。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方阻先增大后减小,当玻璃含量为5%时方阻最小为2.3 mΩ/,导电性能最好;随着玻璃含量的增加,银层附着力持续增大,通过调节玻璃含量完全可以满足银膜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矿用高压变频器常因 IGBT 模块内部发生局部放电而导致故障的原因和特性进行了研究。 本文从微观角度观察了 IGBT 模块局部放电发生位置的结构特点,发现其结构绝缘薄弱处在高斜率阶跃脉冲作用下易发生局部放电现象;建立了 IGBT 模块在阶跃脉冲作用下的局部放电过程模型,揭示其发生局部放电的机理;搭建实验平台,测试 IGBT 模块在单个脉冲作用下的局部放电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的上升时间、脉冲宽度是影响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的主要因素;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预测局部放电起始电压的计算公式。 研究结果可为煤矿电力电子设备 IGBT 模块的绝缘设计和使用时的电压限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一台由6缸重型柴油机改造而成的单缸试验发动机上进行了汽油压燃(GCI)的试验研究,在较高负荷下研究了两次喷射间隔、EGR率、喷射压力对GCI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小的两次喷射间隔虽然碳烟排放相对较高,但更有利于缩短第2次喷射的滞燃期、降低第2段预混放热速率和控制压力升高率;提高第1次喷射比例虽然会导致THC、CO升高,但可以获得更低的NO_x和碳烟排放,同时对最大压力升高率降低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控制适当小的两次喷射间隔和适当大的第1次喷射比例可以在有效降低最大压力升高率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综合排放效果.增大EGR率可以有效降低NO_x排放,但对碳烟排放、指示热效率及最大压力升高率控制不利,所以要根据排放控制需要合理选择.适当提高喷射压力可以大幅降低碳烟排放,CO和THC排放也有所改善,有利于汽油压燃清洁燃烧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