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5篇 |
免费 | 209篇 |
国内免费 | 896篇 |
专业分类
电工技术 | 27篇 |
技术理论 | 12篇 |
综合类 | 37篇 |
化学工业 | 1803篇 |
金属工艺 | 151篇 |
机械仪表 | 14篇 |
建筑科学 | 9篇 |
矿业工程 | 126篇 |
能源动力 | 68篇 |
轻工业 | 114篇 |
水利工程 | 22篇 |
石油天然气 | 60篇 |
武器工业 | 5篇 |
无线电 | 17篇 |
一般工业技术 | 186篇 |
冶金工业 | 247篇 |
原子能技术 | 3篇 |
自动化技术 | 19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篇 |
2024年 | 137篇 |
2023年 | 130篇 |
2022年 | 146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24篇 |
2019年 | 198篇 |
2018年 | 178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14篇 |
2014年 | 160篇 |
2013年 | 158篇 |
2012年 | 177篇 |
2011年 | 138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27篇 |
2008年 | 122篇 |
2007年 | 136篇 |
2006年 | 135篇 |
2005年 | 125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9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相电解法--一种再生铅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每年产出的废铅酸蓄电池越来越多,地球上的铅资源日趋枯竭,如没有勘探出新的铅矿,地球上的铅矿仅够开采20年,因此合理回收废铅酸蓄电池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世界金属铅产量为656万吨,其中再生铅的产量341万吨,约占总产量的52%.同年中国铅产量为165万吨,为世界第一位,其中再生铅产量为28.9万吨,仅占铅产量的17.5%.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添加控制丙酸浓度考查了费氏丙酸杆菌发酵生产VB12的过程中丙酸抑制细胞生长的浓度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树脂对发酵过程中丙酸进行了选择性吸附后细胞的生长和脱氧腺苷钴胺素合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丙酸的浓度在10.0g/L时,对菌体细胞生长产生了明显的抑制。在丙酸浓度积累到10.0g/L之前,利用树脂对其吸附分离出2.5g/L的丙酸后,生物量提高了37.5%,脱氧腺苷钴胺素产量提高了50.0%。该实验为实现丙酸的在线分离和丙酸/VB12高效联产的新型耦合发酵工艺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对镇江香醋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功能微生物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醋酸发酵阶段醋醅中总细菌、总真菌、醋酸菌、乳酸菌和酵母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酵起始阶段(1~7天)醋醅中总细菌、醋酸菌和乳酸菌的生物量快速上升,分别于第6、7、4天达到最大值,为4.85×1011,1.14×1010和3.37×1011copies/g干醅。随后各类细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醋醅中总真菌和酵母的生物量在发酵前期变化不大,7天后至发酵结束总真菌的生物量逐渐下降为7.59×104copies/g干醅,而酵母生物量则在发酵8~12天内下降为0。 相似文献
5.
6.
7.
8.
树脂法同时脱除虫草粗多糖中色素与蛋白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综合吸附效应指数反映树脂的脱色、脱蛋白以及多糖保留能力,并以该效应指数评价了8种树脂对虫草粗多糖的脱色、脱蛋白效果。结果表明,D113树脂具有理想的脱色、脱蛋白效果。在优化的静态吸附工艺条件下,D113脱色率可达79.5%±1.7%,脱蛋白率达82.2%±1.7%,多糖保留率达75.0%±1.8%。对D113树脂的动态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流速为1.5BV/h,树脂床径高比为1∶15,树脂处理量为8.4mg/mL时,D113脱色率为85.1%±1.9%,脱蛋白率为85.0%±2.0%,多糖保留率为80.2%±2.2%。50%乙醇盐酸溶液以12BV/h流速洗脱1h后,树脂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原位与非原位相结合的方法,将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容量损失进行定量化分析,主要包括可逆容量损失和不可逆容量损失.根据表征实验拆分,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电流极化、电解液缺失和电芯极片膨胀导致的容量损失组成,不可逆容量损失主要由负极沉积硫化锂、隔膜黏附多硫化锂和电解液溶解等容量损失组成.通过计算对比,造成锂硫软包电池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为锂金属负极的粉化和硫化锂的沉积(约占47%),其次为隔膜黏附多硫化物约25%.可针对造成循环失效的主要因素进行重点改善,提升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推动实用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