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低品位黄铜矿石配矿处理氧化矿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志远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3,(5):14-15
采用常规选矿方法对氧化矿中的铜进行回收,均没有达到理想的选矿指标,通过试验及工业生产实践,利用浮选协同效应,将氧化矿与硫化矿按比例配矿处理,获得了较为合理的选矿指标,氧化矿铜回收率相对提高了2.27%,已应用到实际生产,有效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合理实现优化矿产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3.
4.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迅速向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的严峻形势,经济开始陷入低迷,被誉为"工业之母"的矿业首当其冲,矿业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的严峻考验,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急剧下降,遭遇前所未有的"矿业寒冬".矿业企业应抓住机遇,转危为机,必须重新探讨和选择竞争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无废石"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意义在于它避开了末端治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滞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污染控制模式,实现"无废石"生产,是现代矿山企业的发展取向.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曙光金铜矿是吉林省首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的矿山企业.系统描述了小西南岔北山矿段"无废石"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技术经济措施. 相似文献
6.
7.
贵州某金矿中金主要以包裹形式存在,矿石中载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毒砂、少量是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载金矿物很细大多在1~5μm之间,呈超显微状态存在,属含硫砷微细浸染型难选冶金矿。回收该金矿石中金需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氧化预处理,使硫化矿物中的硫、砷、锑、铁分别被氧化成硫酸盐、砷酸盐、锑酸盐及赤铁矿,最终导致硫化物晶体的破坏,使其被包裹的金暴露出来,得以用氰化法回收。通过对影响浸出的几个因素:矿石粒度、碱用量、浸出温度、矿浆浓度、氧分压、浸出时间、SAA用量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择取优化条件,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0.1%。 相似文献
8.
吉林某含铜金矿含铜11%~13%,含金30~50g/t,由于金部分被黄铜矿等硫化物包裹,直接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只有48.9%。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硫代硫酸盐-氨水体系的浸金试验研究,重点考察了浸出时间、浸出液固比、硫代硫酸盐浓度和氨水浓度等因素对金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条件下浸出24h,金浸出率可达92%。为非氰浸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艺,对类似的含铜金矿中金的回收有重要借鉴意义。后续还要加强对浸出液中金的回收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在露天矿境界优化中,优化参数的变化对最终境界会产生很大影响。其中地表约束是极其重要的优化条件,通过分析地表约束对境界优化的影响,可以确定最终境界范围的合理性,达到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以曙光金铜矿为例,根据最终边坡分区和边坡优化结果将矿山划分为不同区域,并根据该露天矿的矿床地质勘探资料和实际生产数据,使用克里金法对矿体品位进行估值,建立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L-G图论法对露天矿境界进行优化,包括有地表约束和无地表约束2种情况。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无地表约束境界比有地表约束境界多采2 867万t矿;当价格较低时,地表约束影响不明显;地表约束对Ⅳ区影响是最大的,若要开采Ⅳ区则需要使得征矿权、林权等其他费用小于1.6亿元。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