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9篇
  免费   644篇
  国内免费   135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41篇
化学工业   7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2篇
建筑科学   221篇
矿业工程   1237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180篇
石油天然气   35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2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76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227篇
  2018年   308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状况与勘查科技成就[6~ 8]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海洋油气工业迅猛发展 ,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我国广阔的海底 ,尤其是近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据 1994年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估算 ,我国大陆架已作油气资源评价的 10个沉积盆地 (渤海、黄海、南黄海、东海、台西、台西南、珠江口、北部湾、琼东南、莺歌海 )的石油资源量为 2 4 5 6亿t ,占全国石油总资源量 (94 0亿t)的 2 6 2 % ;天然气资源量 8 4 3万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 (38 0 4万亿m3)的 2 1 4 %。南沙群岛…  相似文献   
2.
段功豪  马迅  付杰 《人民长江》2023,(1):106-110+118
使用位移-时间曲线分析及预测滑坡形变趋势时,监测误差和数据录入会影响精度,而恰当的插值方法能提高滑坡位移预测值的准确性。从传统全局分段插值法和滑坡预测经典模型的研究背景出发,充分考虑典型滑坡不同演化阶段对插值效果的影响,将实际位移曲线按实际演化阶段划分为插值算法参数各异的敏感区间,利用多级别阶数的拉格朗日插值法完善滑坡多演化阶段的位移数值填充过程,然后对白家包滑坡的累积位移-时间曲线进行基于实际运动学变化情况的插值,最后通过指数平滑短期预测方法对比验证了该算法对于阶跃型滑坡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分段插值的方法误差更低,形成的位移预测值更精确,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位于岷江流域的成都平原及其南部的牧马山台地区域的白垩纪地层广泛发育石膏。石膏的溶蚀可显著影响地下水质,明确该类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空间分布并揭示其空间差异性原因,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牧马山台地中部区域天府国际生物城区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采样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水化学演化过程数值模拟,对地下水质的现状和水质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在水平分布和垂向分布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引起水质在空间上差异的原因具有多因性。垂向上:浅层地下水受碳酸盐溶解/沉淀作用控制,地下水类型以HCO3-Ca(Ca·Mg)型为主,矿化度多小于0.5 g/L;深层地下水受地层中石膏空间分布的影响显著。在无石膏分布区,地下水以HCO3-Ca(Ca·Mg)类型的低矿化度水(TDS<0.5 g/L)为主;有石膏分布区,形成SO4-Ca(Ca·Na)型高矿化度水(TDS可达2.5 g/L以上)。平面上: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地形地势、人为污染、局部区域石膏层埋深变浅等因素影响,但总体上水质较好,可作为当地居...  相似文献   
4.
遥感技术作为科学、快速、大面积调查监测手段,在湖泊演化、动态变化研究中应用广泛。通过解译国产GF-1、GF-2卫星遥感影像信息,结合实地勘测,解译了巴丹吉林沙漠110个湖泊地质历史时期与现代的湖面高程和边界,总结了湖泊萎缩规律,估算了两期水量变化。结果显示:湖面高程平均降低9.76 m,面积共减少61.052 km~2(占古湖总面积的75.49%),湖泊群水量共减少4.9亿m~3,说明湖泊萎缩程度高,沙漠干旱化趋势明显;研究区古、今地下水等水位线均表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宏观特征,反映了古、今沙漠区地下水相同的补给来源与径流条件;基底凹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低(如苏木吉林湖),基底隆起区湖泊萎缩程度较高(如雅布赖山前湖泊),萎缩程度的差异性受区域构造基底的控制与影响。  相似文献   
5.
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在典型岩溶区勘查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明贵港地区地下岩溶的发育状况,对当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岩溶区勘查中较常用的物探方法有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首先概述了两种方法的工作原理、装置类型和观测方式;然后通过两处实例说明了联合应用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可以确定地下岩溶连通管道的位置和流通方向,高密度电法在典型岩溶区能给出第四系厚度、地层分层、岩溶发育情况、岩溶底部埋深深度等,并通过钻孔验证了探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充电法和高密度电法均具有较简单的观测方式、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较直观的解译结果,值得在岩溶勘查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地面塌陷具有隐蔽性、突发性以及复发性等特点,已成为覆盖型岩溶地区危害性极大的环境地质问题。采用野外勘察、室内研究等手段分析了水城盆地岩溶地面塌陷发育规律,其塌陷机理模式主要有:潜蚀致塌式、真空吸蚀致塌式及冲爆致塌式,塌陷的出现大多与地下水开采有关,而岩溶地面塌陷已成为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限制因素。针对塌陷发生机理成因与迫切的地下水开采需求,提出了地下水排泄区集中开采地下水的思路,通过布井于地下水集中排泄区,上游外围构建帷幕墙以溢流方式开采,保证开采量近似等于排泄量,维持主城区地下水流场相对稳定,有效避免由抽水引起岩溶地面塌陷的频繁发生,不仅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充分开采利用,也为岩溶地面塌陷防治提出新的思路,利于城市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联坑钼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有矽卡岩型钼铜(钨)矿、石英脉型钨钼矿两种矿床类型,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位于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年龄为(162.9±1.0)Ma(MSWD=0.024,n=18),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Lu/177Hf值在0.001 217~0.003 544,εHf(t)值介于-11.8~-5.2,峰值在-8.4左右,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 538~1 953 Ma,峰值在1 760 Ma左右。联坑花岗闪长斑岩及钦杭成矿带中侏罗世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岩成矿背景,加强其与区内成矿关系的研究,对指导区内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干热岩大力开发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其中放射性生热是干热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该类型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放射性生热特征,对选择该类型干热岩勘查目标区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以共和盆地兰采温泉群地区为线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表放射性伽马测量、岩石放射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高温温泉形成的地热地质条件和放射性特征,并依据地球物理勘查解译数据初步圈定了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研究结果表明:(1)兰采温泉地区擦拉更复式花岗岩体和羊智河—夏琼断裂与兰采温泉群的形成关系密切;(2)该区出露的中晚三叠世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斑状钾长花岗岩等岩体的生热率表现出异常高的生热率特征,是正常沉积盖层生热率的5~8倍;(3)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勘查解译,羊智河—哲格姜—夏琼断裂破碎带下伏低阻体,推测为侵入时代较晚、温度较高的“体中体”花岗岩体。结论认为,该区具有“体中体”地质结构的晚三叠世高放射性斑状钾长花岗岩体,可作为干热岩勘查的主要目标方向;下一步应查明复式岩体空间分布形态,研究复式花岗岩体与地热流体的关系以及对深部温度场的影响机理,进而为圈定干热岩勘查靶区提供更加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人直升机遥感在华北平原地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无人直升机遥感技术在华北地裂缝(隆尧段)调查中的应用,给出了低空遥感地裂缝信息采集技术框架,并通过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空中摄影方案,展示了部分遥感监测影像。根据华北平原(隆尧段)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并对隆尧地裂缝遥感信息进行探索性提取。通过野外验证,监测效果良好。本文研究成果为在平原地区快速、大面积寻找和监测地裂缝提供了可行的低空遥感技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卢娜 《人民黄河》2015,(2):16-18
采用MODIS标准数据产品中的MCD12Q1数据集对柴达木盆地2001—2012年的冰川面积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并结合夏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等气象资料分析冰川面积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冰川面积总体呈增大趋势,平均增速为85 km2/a;各流域冰川面积也呈增大趋势,那棱郭勒乌图美仁区增大趋势最为明显,平均增速为35km2/a;茫崖和小灶火气象站的夏季平均气温呈略降低趋势,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这是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