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7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60篇
能源动力   3篇
石油天然气   125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玛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由于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问题,导致尼玛盆地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程度极低.收集盆地内第1口探井(尼1井)的地球物理数据,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对尼1井牛堡组一段进行频谱分析,共识别出405 kyr周期旋回37个、100 kyr周期旋回148个、54 kyr周期旋回274个、41 kyr周期旋回362个和23 kyr周期旋回646个,各周期对应旋回沉积厚度分别为17.7305、4.4623、2.3680、1.7873、1.0886 m,平均沉积速率44.03 m/Ma,沉积时限14.8 Ma.在此基础上,结合带通滤波变化趋势分析,认为该地区的气候反常现象由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隆升引起,风化作用与焚风作用共同控制了高原内部的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针对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复杂多变、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和现场难以预测储集层内部流体性质的现状,引入充分考虑了孔隙形状变化并通过微分方式避免速度频散的DEM-Gassmann岩石物理模型,对中古8井区井上碳酸盐岩储集层段进行流体置换,证明地层条件下该井区储集层内水的弹性属性与油气差别较大。通过弹性参数交会对比筛选了对流体性质识别最好的纵横波速度比与纵波阻抗和泊松比与纵波阻抗组合,根据AVO反演结果进行中古8井区鹰山组碳酸盐岩层段的流体预测,预测结果符合地质认识,与24口井资料吻合度为81.08%.理论分析和实例讨论为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流体预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深部碳酸盐岩储层以次生溶蚀孔、洞、缝为主,空间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传统的"相控建模"、"岩溶建模"和"碳酸盐岩储层相控建模"方法均不能准确刻画储层分布特征。为此,提出地震约束建模方法:首先基于线性反演去除资料的AVO效应获得纯纵波数据,然后结合测井信息计算相对波阻抗,并进一步转化为绝对波阻抗属性定量质控波阻抗反演质量。采用的建模方法本质上属于确定性建模,流程包括纯纵波数据提取、相对阻抗计算、振幅约束低频建模、波阻抗反演等。ZG8井区的实例分析证实:基于纯纵波振幅约束建模的反演方法可以避免传统插值建模方法受井资料影响大的局限,克服了常规融合层速度等建模方法精度不高的缺陷,准确反演了强非均质储层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页岩气富集既需要充足气源,又受后期构造改造强度控制。气源受制于烃源品质和排烃效率,滞留烃量是页岩气生成量的必要条件。通过固体沥青识别和统计,结合氦、碳同位素分析,研究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在四川盆地焦石坝、彭水地区的排烃效率、原地生气量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富有机质层段在焦石坝排烃效率为23%,滞留油量为27.67 kg/t,原地生气量为21.23 m3/t;而在彭水地区的排烃效率为65%,滞留油量为11.0 kg/t,原地生气量为18.99 m3/t,显示差异化生排烃作用,这与印支运动的影响程度有关。4He同位素测年表明,涪陵页岩气开始被封存聚集的时间为231 Ma,处于生油高峰期初期阶段,既气源充足,又利于有机孔隙发育;而彭水页岩气封闭体系形成的起始时间为183 Ma,晚于生气高峰期,气源不足。涪陵页岩气δ13C2为-35.8‰,δ13C1-δ13C2为4.8‰,而彭水页岩气δ13C2为-33.0‰,δ13C1-δ13C2为3.3‰,不同的δ13C分馏效应归因于生烃体系状态的差异性。烃源岩埋藏生烃演化过程中生烃高峰期与关键构造变革期的匹配,最大埋藏期的滞留烃量和抬升剥蚀过程中构造改造强度,联合控制着页岩气的生成、富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泥页岩硅质来源与油气富集上的差异性,进行了主微量元素分析、全岩黏土X衍射、岩石热解、有机碳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延长组泥页岩中长72亚段和长9段在硅质来源、矿物组成、元素组成和有机地化特征方面表现出更多相似之处,而长73亚段泥页岩与前面2套泥页岩则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长72亚段和长9段泥页岩中的硅质主要来自于陆源碎屑物质,而长73亚段泥页岩硅质则表现出2种来源特征,即陆源碎屑来源和湖底热液喷流。延长组长7段和长9段泥页岩均是非常优质的烃源岩。但相比之下,受湖底热液作用的影响,长73亚段泥页岩残留烃和干酪根含量更高,干酪根类型也更好,页岩油饱和度指数更高。因此,长73亚段要优于长72亚段和长9段泥页岩,具有更高的开采价值。   相似文献   
6.
太康隆起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古生界太原组和山西组海陆交互相泥页岩是南华北盆地的主要烃源岩层系之一,以往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坳陷区,针对隆起区页岩气成藏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为解决海陆交互相地层砂泥岩(含页岩)互层频繁、垂向上非均质性强、页岩气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导致储层改造层位优选困难的现状,通过对太康隆起西部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参数井--尉参1井分析测试结果的解剖,结合邻井钻探成果,对太原组和山西组泥页岩的展布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特征等开展研究,明确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要素。结果表明:太康隆起地区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泥页岩发育,山西组和太原组泥页岩累计厚度为88m,山西组连续厚层泥页岩厚度可达38m,各层泥地比超过50%,有机碳含量高,含气性较好,具备一定的页岩气形成有利地质条件;泥页岩孔隙以纳米级无机孔隙为主,粒间孔、粒内孔均有发育,受沉积环境转变和有机质类型的影响,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差;三叠系残余厚度是影响上古生界页岩气成藏的重要因素,太康隆起西部保存条件较好。详细阐明了上古生界海陆交互相页岩气地质条件,明确隆起西部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地区,对该区后续页岩气储层研究及层位优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应力是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甜点"评价、水平井部署和压裂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目前国内外主要将基于弹性模型的常规储层地应力评价技术应用于泥页岩储层,未考虑流变特性对泥页岩储层地应力分布规律的影响,导致泥页岩储层地应力评价结果误差较大。为了提高地应力参数评价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变模型的地应力评价新方法(以下简称新方法),利用偶极声波测井数据获取的岩石力学参数,参考相关试验结果确定岩石流变参数随深度变化的规律,结合盆地埋藏史和地壳应变率,建立了贵州黔北地区安页1井地应力剖面。新方法评价得到的地应力值与小型压裂实测和应力多边形法确定的地应力值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方法预测的安页1井地应力剖面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并且其地应力评价结果与伽马测井结果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随着黏土矿物或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水平主应力差变小。结论认为,采用新方法得到的地应力评价结果更加符合于真实的地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认识中国的石油生产形势,需要对其储量—产量系统的各构成单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其着重点应是有效经济可采储量及其剩余储量、产量,特别是要关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大盆地大油田的状况。研究认为,中国已基本完成了第二轮油气勘探区域展开的目标,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和产量开始出现走低。因此不仅需要在老油区挖潜增储上产和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开展新区新领域的战略接替,以确保其生产的持续发展。战略接替的现实指向为:各大盆地的深层、海上的前新生界海相地层、西藏高原、中国北部"中亚陆间区南带"的上古生界。目前除面临油气工作本身的难度外,投资不足和体制改革进展迟滞也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外源补给型页岩气的发现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外调查发现,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内发育一套稳定的滑脱层,不仅厚度稳定(0.3~1.5 m),而且产出层位特殊,可能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主产层底部的一套高渗输导层。根据滑脱层对页岩气富集控制作用的差异,可将页岩气分为外源补给型和原位富集型,华地1井和新地2井页岩气的重大发现,初步证实了该划分方案的可操作性。钻探也证实,华地1井投资回本周期与现今页岩气探井投资回本周期相近,滑脱层产生的"面"连通油气输导能力可能高于现今页岩气水平井人工压裂产生的"线"连通油气输导能力。外源补给型页岩气富集规律不仅能解释现今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发现的诸多理论问题,而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中国页岩气富集规律和复杂构造区内油气动态成藏机理研究。配套羽状水平井技术将攻克因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导致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技术瓶颈,实现页岩气免压裂商业开发。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的井口产量在油气企业生产过程中会有相当数量的自用和损耗,只有能外输进入市场的才可算作真正的商品,相应地便有了天然气商品率。由于气田性质不同、经济环境不同、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不同,天然气的商品率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2005年世界天然气商品率的平均值约为80%。中国缺乏对天然气商品率的系统统计,根据零星资料推断,目前我国天然气的平均商品率可能仅为80%~85%。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研究中,只能用商品量(而不能以井口产量)加进口量去规划产量与需求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在天然气管道、储库等成为独立经营的公司以后,天然气在成分、质量上的差别对经营的影响将会更加突出。因而在签订各种合同时不能再以体积为计量单位,应以发热量(百万英热单位)去进行贸易,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优质天然气的充分利用。建议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天然气统计方法进行修正,在油气类统计报表中应区分井口产量和商品量,并统一其所包括的内涵;在上游经济核算中应以质量和价值进行考核,而不再仅计其体积/质量;同时在体制改革中完善天然气质量的鉴定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