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13篇
综合类   140篇
化学工业   577篇
金属工艺   24篇
机械仪表   16篇
建筑科学   30篇
矿业工程   54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54篇
水利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70篇
武器工业   38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4篇
冶金工业   22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响应面法对利用KOH+NH4OH为蒸煮剂的玉米秸秆制浆过程进行优化。通过探索生物质添加量、蒸煮温度、蒸煮时间、KOH添加量对制浆率的影响,以期找到对纸浆得率最有影响的操作变量或者变量组合。通过对中心复合设计实验方案所进行的30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响应面分析,发现单因次量(生物质添加量)以及双因次量(蒸煮温度和蒸煮时间)对响应量纸浆得率具有统计学显著影响。以提高纸浆得率作为优化指标,得到最优化条件为生物质添加量(60g)、蒸煮温度(125℃)、蒸煮时间(92min)以及KOH添加量(3.5g),在此条件下,纸浆得率可以达到48%。验证最优化实验条件显示响应面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精确度(-3.9%误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目前典型生物降解材料在水环境中降解性能的研究现状,详细介绍了聚乳酸(PLA)高分子材料(PLA、PLA共聚物、PLA复合材料等)、聚羟基烷酸酯(PHA)、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AT)和CO2共聚物等在不同水环境中的降解性能;最后总结了生物降解材料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研究DFTNAN及其与晶体硼混合后的热分解行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对DFTNAN、B和DFTNAN/B进行测试,分析了DFTNAN含量对B热分解的影响,并通过DSC法和真空安定性试验综合考察了二者的化学相容性。结果表明,在密闭环境下,DFTNAN在289.7℃发生热分解反应并出现明显的分解峰,而在敞开环境中没有分解峰存在;DFTNAN与B混合会导致DFTNAN的熔融峰温提前2℃,而硼粉分解峰温却发生滞后;当DFTNAN/B质量比为9∶1时,硼粉放热峰消失,说明其与DFTNAN反应完全;由DSC法计算得到DFTNAN与硼粉的相容性等级为2级,而在真空安定性试验中测得反应净增放气量为2.04mL,均表明二者有良好的相容性,可以直接进行混合熔铸。  相似文献   
4.
以3-哌啶甲酸和乙醇为原料酯化生成3-哌啶甲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与二碳酸二叔丁酯加成,经氢氧化锂水合物水解得到1-叔丁氧羰基-3-苄基-3-甲酸哌啶,通过R-(+)-α-甲基苄胺的手性拆分得目标产物,利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催化剂及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碳酸钠催化效率最高;1-叔丁氧羰基-3-苄基-3-甲酸乙酯哌啶、氢氧化锂水合物和乙醇的投料质量比为1∶4∶4时,目标产物收率最大。该合成工艺简单、高效,适合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地下水中抗生素等新兴污染物的存在及可能引起的环境健康风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作为一种新型氧化剂,过碳酸钠(SPC)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有地下水修复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尚无SPC对水中抗生素去除效果的研究报道。因此,本文开展了二价铁活化过碳酸钠体系对水中典型抗生素磺胺甲唑(SMX)的去除研究,考察了pH、常见的无机离子和天然有机物对SMX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二价铁和过碳酸钠投加量的增加,SMX的降解效果从45.2%显著提高到91.9%。溶液初始pH对反应的影响不显著,当pH在3~9的范围内,降解效果影响较小,但当pH10时,反应不再进行。HCO_3~–对反应会产生显著的抑制,当HCO_3~–的浓度为0.6mmol/L时,去除效果即由98.9%下降至38.6%;高浓度的Cl~–对反应略有抑制,当Cl~–浓度达到60mmol/L时,SMX的去除率由98.9%下降到95%;除此以外,包括SO_4~(2-)、NO_3~-、Na~+、Mg~(2+)和Ca~(2+)等地表水中常见的离子均对反应无明显影响。腐植酸对该反应体系的影响也较小,只有当腐植酸浓度达到50mg/L后,才会对反应过程产生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以Dawosn结构磷钨酸和L-精氨酸为原料制备了L-精氨酸功能化磷钨酸([Arg]_3P_2W_(18)O_(62)·nH_2O)催化剂,采用EDS,FTIR,SEM,XRD,BET,TG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Arg]_3P_2W_(18)O_(62)·nH_2O催化苯甲醛氧化合成苯甲酸的催化性能,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催化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L-精氨酸功能化后磷钨酸仍保持Dawosn结构,但催化剂颗粒和孔体积增大,比表面积减少;优化反应条件为:n(苯甲醛)∶n(H_2O_2)=1∶5,w([Arg]_3P_2W_(18)O_(62)·nH_2O)=1.4%(基于原料总质量),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3.0 h,在此条件下,苯甲酸平均收率为89.9%;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苯甲酸收率仍可达80.4%。  相似文献   
7.
液化残渣是煤炭液化过程的重要副产物,将其作为气化原料进行利用有助于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基于高频炉开展不同温度条件下(1 000,1 300℃)快速热解实验制取哈密淖毛湖长焰煤焦及其液化残渣焦,采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不同气化温度(1 000,1 100,1 200,1 300℃)下煤焦和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物理吸附仪和激光拉曼光谱仪对样品的理化特性(孔隙结构与碳结构)进行系统表征以关联解释焦样气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哈密煤焦及其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受气化温度、孔隙结构和碳结构的共同影响。相同热解和气化温度下煤焦气化反应活性高于液化残渣焦,主要由于煤焦和液化残渣焦孔隙结构和碳结构的差异:前者孔隙结构较后者更为发达,且碳结构有序度低于后者、无定形碳结构数量高于后者;气化温度从1 000℃升至1 300℃时,煤焦与液化残渣焦的反应性指数分别从0.43和0.38提高到0.81和0.79,反应指数比值从0.88提高到0.98,表明提高气化温度可以促进气化反应进行,但孔隙结构与碳结构对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减弱;气化温度为1 300℃时,温度成为影响气化反应活性的主要因素,液化残渣焦的气化反应活性接近煤焦,这表明从气化反应活性角度而言,液化残渣可以作为气流床气化原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交通强国"战略需求,结合"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尤为关键。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近10年来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及培养模式分析,并在培养年限、课程设置和生师比例等方面与其他几所典型高校相比较,提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应分类培养,从课程设置、培养年限与考核要求等方面做到真正有所区分;优化课程设置,减少必修课学分,增加选修课学分,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继续加强过程管理,完善相应制度,做到导师与学生互相督促,并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相似文献   
9.
以油酸、三乙烯四胺为原料通过酰胺化、环化反应合成咪唑啉衍生物(IMTT);IMTT与甲醛、丙酮发生曼尼希反应制备出曼尼希碱型缓蚀剂(IMTTM)。利用红外光谱进行产物结构表征,并用动态失重法、极化曲线法、交流阻抗技术和SEM-EDS研究在HCl溶液中对10号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在60 ℃时,IMTT和IMTTM对10号钢的缓蚀率分别达到96.11%和97.75%,而IMTTM缓蚀效果更为显著;极化曲线表明IMTT和IMTTM均属于抑制阳极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电化学阻抗测试与极化曲线和失重法得到的结论一致;SEM-EDS研究得出腐蚀产物主要为Fe,Cr,Mn的不同价态氧化物, IMTTM所形成的腐蚀产物较为致密,具有更佳的抗腐蚀性能;通过模拟等温曲线发现, IMTT和IMTTM均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为降低出水COD,提高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O_3、O_3/H_2O_2组合工艺对某油田采油废水进行处理,考察氧化反应时间、O_3质量浓度、pH、H_2O_2投加量、n(H_2O_2)∶n(O_3)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O_3处理油田采油废水时,在O_3为2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废水pH为8.50条件下,COD去除率为28.5%,B/C由0.08提至0.248;O_3/H_2O_2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更显著,在O_3为3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H_2O_2投加量为0.24 g/L、废水pH为8.50的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55.4%,B/C提升至0.440。氧化处理不仅降低了废水COD,还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是一种较为有效的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