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矿业工程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鹏  王先科 《中州煤炭》2022,(9):276-278
为了方便煤炭的运输,某矿使用了矿用履带式搬运车。履带运输车解决了轮式运输车在恶劣道路条件下不能行走的问题,这种履带车是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其特点是体积小、转弯灵活、动力强大,可在不受场地限制的情况下轻松通过狭窄的地方,能有效解决山区、土壤、陡坡等恶劣条件下物料的运输问题,适合普通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介绍了矿用履带式搬运车的主要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企业“处僵治困”工作基本完成,但很多企业仍然经营困难。为通过提升管理效能治困增效,本文以乌海能源公司为例,总结了困难老企业脱困经验,并结合集团煤炭产业其他公司情况,梳理了管理层面仍然存在的5个问题,提出了科学管理增效益、深化改革增效益、创新驱动增效益、塑造品牌增效益、提升技能增效益、党建引领增效益等提高管理效能的举措,并总结出向管理要效益不是狭义瘦身等启示经验,为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国家能源集团总体发展战略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孤岛内掘巷位置及支护技术选择不当,极易导致巷道变形严重难以维护的问题,以新疆某矿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孤岛煤柱应力分布规律和孤岛煤柱内巷道的围岩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孤岛煤柱在后开采工作面一侧的应力降低区宽度大于先开采的一侧;孤岛煤柱巷道在宽煤柱侧顶帮的围岩变形量显著高于窄煤柱侧,具有非均匀性。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分析结果,确定试验巷道的合理位置是在5301采空区侧留设4.0m窄煤柱沿底板掘进。同时,针对孤岛煤柱内巷道围岩的非均匀变形特征及煤柱整体较破碎的特点,提出采用高强螺纹钢锚杆加长锚固和关键部位锚索加强支护相结合的非对称支护技术,经现场应用验证了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借助松动圈测试仪和地质雷达对某煤矿北采区+600水平东翼43#煤层北巷的扰动范围进行探测,基本确定了巷道围岩松动范围和支护范围,总结出不同巷道中的裂隙发育程度、围岩松动范围和破碎程度,为巷道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6,(5):41-44
为准确地配出满足"固-气"耦合物理相似模拟试验一定渗透特性需求的相似材料,以砂子、普通水泥、玉米淀粉为原料,设计了水泥砂子质量比A、淀粉含量B 2个因素,A因素设置5个水平、B因素设置6个水平,共30个实验配比方案,运用自主研发的小型渗透率测试装置对不同配比材料进行渗透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试件渗透率与淀粉含量之间满足K=ae-bx变化关系,与水泥砂子质量比之间满足K=-clnx+d变化关系。这与岩石组成结构越致密,所对应的原型岩石强度越大,其渗透性越低的变化规律相似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针对乌东煤矿5754502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治理问题,根据井下实测瓦斯抽采数据对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空区埋管抽采和顶板走向高位钻孔抽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取采空区埋管和顶板走向高位钻孔进行瓦斯抽采能明显降低工作面回风巷及上隅角的瓦斯浓度,特别是采空区埋管抽采措施对工作面瓦斯治理效果显著。通过对采空区埋管长度进行分析,得出45#煤层工作面采空区埋管合理深度为10~35 m,建议尽量不要超过35 m,最多不能超过100 m,以利于控制采空区火灾。  相似文献   
7.
《煤炭技术》2016,(5):101-103
针对乌东煤矿急倾斜特厚煤层复杂条件,采用数值模拟、现场开采试验和监测等方法,开展了急倾斜特厚煤层瓦斯共采可行性研究。通过上层开采卸压下层煤层,便于下层通过巷道抽采瓦斯,分析了上层开采对下层煤层的应力和瓦斯等气体运移规律的影响,设计了现场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同时进行了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7,(10):80-82
新疆乌东煤矿+5754501工作面上部存在小窑开采历史、上覆老空区自然发火,及地表顶板解压期间裸露煤层自燃出现明火区域的问题,针对+5754501工作面存在的特殊开采条件,利用均压通风、超前注氮、架后埋管注氮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有效地防止小窑开采区域、上覆老空区和本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及原地表明火区域复燃,确保了+5754501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