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4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电工技术   316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55篇
化学工业   133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40篇
建筑科学   249篇
矿业工程   194篇
能源动力   55篇
轻工业   773篇
水利工程   148篇
石油天然气   194篇
武器工业   37篇
无线电   33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4篇
冶金工业   75篇
原子能技术   22篇
自动化技术   13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203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22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入分析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分类和发展状况,采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核心期刊上的768篇科技文献,借助文献分析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关键词聚类进行了全景式描绘,构建金属增材制造技术知识图谱,揭示该技术研究分类以及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3.
4.
因子综合法评价贵州不同产地蓝莓果实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贵州省麻江县4个品种6个不同产地的蓝莓果实为研究对象,对感官、理化、营养等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和产地蓝莓果实的各项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把14个指标降维为6个,反映了原变量87.3%的信息。根据6个主成分的权重计算的综合评分可知,蓝江和大升林的园蓝、粉蓝的综合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地的,龙奔和碧波的巴尔德温、灿烂的综合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地,蓝江和大升林的巴尔德温、灿烂的综合评分较低。聚类分析可知,16个样品被聚为4类,除龙奔巴尔德温与各产地灿烂聚为一类外,其他均按品种果实聚为一类。产地对不同品种蓝莓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即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但与品种相比产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皖南丘陵地区主栽的8个品种蓝莓为原料,通过测定各品种果实品质性状和分布,分析其差异显著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蓝莓品质性状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蓝莓品质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单果质量、体积、果汁p H值、糖酸比与果实籽、总酸、果胶、总酚、黄酮和花色苷含量变异系数大于10%,品种间差异显著;硬度、果形指数、出汁率与水分、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VC和单宁含量变异系数小于10%,品种间变异较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92.261%。根据蓝莓主要品质指标,对8个蓝莓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圆蓝和粉蓝两个蓝莓品种综合品质高,可作为蓝莓育种、品种改良和加工利用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6.
分析黄毛草莓的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并对比其他栽培品种的差异,为其品质特性评价和香气利用奠定基础。通过直接滴定法、酸碱滴定法、福林酚法、直接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和质构仪测定法对4种草莓(黄毛草莓、密宝、哈尼、R7)的还原糖、总酸、总酚、花色苷、维生素C和硬度共6项指标进行测定,综合比较4种草莓的品质;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草莓果实的香气成分并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营养价值方面,黄毛草莓综合评分值仅次于哈尼排在第2位,高于密宝和R7。在果实香气方面,黄毛草莓的香气鉴定物质种类最多为83种,密宝有66种,哈尼有64种,R7有57种。在4种草莓的挥发物中,酯类是主要的挥发物(30.23%~52.70%),其中黄毛草莓的酯类相对含量最高(52.70%)。构成黄毛草莓特征香气的主要成分是香味酯:异戊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辛酯、甲酸辛酯、癸酸乙酯、乙酸癸酯、香味醇反式-2-己烯-1-醇。黄毛草莓香气主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黄毛草莓和其他3个栽培品种分为两类,在香气主成分上与其他3种栽培品种存在显著差异。黄毛草莓中富含多种香精香料与洗护产品等行业所需的特殊香气成分,具有极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陕西传统特色面食Biangbiang面的产业化,研究小麦粉品质特性与Biangbiang面品质的关系。以市售12种小麦粉为原材料,测定其理化指标和流变学指标,并对由这些小麦粉制成的Biangbiang面进行感官评价和质构测定。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粉的蛋白质质量分数、沉淀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与面的感官品质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沉淀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与质构指标的硬度、咀嚼性、弹性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适合制作Biangbiang面的小麦粉品质指标范围:蛋白质质量分数11. 02%~12. 66%、沉淀值26. 06~36. 26 m L、吸水率61. 27%~65. 83%、形成时间4. 36~5. 74 min、稳定时间5. 40~7. 86 min、弱化度55. 17~89. 83 FU、粉质质量指数73. 38~104. 12、拉伸面积82. 88~113. 12 cm2、最大拉伸阻力416. 68~564. 82 BU、拉伸比例1. 63~3. 27。  相似文献   
8.
基于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鉴别五常大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五常大米的品牌效益,利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Fouriertransformnearinfraredspectroscopy,FTNI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法对来自五常地区和非五常地区共计191份大米样品进行产地鉴别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结合FTNIS技术所建立的鉴别分析模型对五常地区大米的鉴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地域的大米鉴别正确率为97.50%;利用聚类分析模型判别,对五常大米的判别正确率为100%,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100%。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FTNIS建立的定量分析模型对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83%,非五常大米判别正确率为95.00%。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知FTNIS法对五常大米产地鉴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聚类分析的浓缩苹果汁风味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浓缩苹果汁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建立其风味品质的客观评价方法,为生产者合理调整工艺提供参考。分别选取风味较好和风味较差的浓缩苹果汁样品,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机酸、氨基酸、糖类等主要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综合打分、聚类分析等方法筛选出能够有效区分不同风味品质浓缩苹果汁样品的主要风味化合物。选取12批次浓缩苹果汁样品,检测样品中39种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14种主要氨基酸、6种主要有机酸以及4种主要的糖类等风味物质。根据因子分析综合打分结果,从29种组合中,筛选出能够区分浓缩苹果汁风味的5种主要风味物质,分别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蛋氨酸、果糖和葡萄糖。利用不同年份的8个批次浓缩苹果汁样品对该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5种风味物质能够有效区分A、B两类浓缩苹果汁。利用筛选出的5种主要风味物质,能够对浓缩苹果汁风味品质进行客观、准确的判别。  相似文献   
10.
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鲤科鱼肌肉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差异,以鳙鱼、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鲢鱼、青鱼和脆肉鲩6种鲤科鱼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其肌肉脂肪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再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 0对各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3. 83%~36. 3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30. 87%~54. 34%,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17. 92%~35. 07%,C20∶5+C22∶6(EPA+DHA)含量为0. 58%~16. 27%;主要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18∶0与EPA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 900~1. 000),EPA与DHA呈显著正相关(r=0. 800~0. 899),C18∶1与DHA呈极显著负相关,与EPA呈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将6种鲤科鱼分为2组,第一组为缩骨鳙鱼、翘嘴红鲌、青鱼和脆肉鲩,第二组为鳙鱼和鲢鱼。6种鲤科鱼肌肉脂肪中均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