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粘土矿物在稀硫酸和碳酸钠浸出中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及其600—800℃脱水物在稀硫酸中的溶解性及酸耗。得出,高岭石酸溶性较小,蒙脱石较大,伊利石介于其间。经600—800℃焙烧后,高岭石脱水物酸溶性最大,蒙脱石脱水物的酸溶性急剧降低,伊利石亦介于其间。研究了粘土矿物在加压碳酸钠浸出中的碱耗,重点查明了高岭石与碳酸钠的反应产物。在低温(120℃以下)时反应产物以胶状多硅酸钠为主,高温(160℃以上)时反应产物以结晶羟方钠石为主。 相似文献
4.
5.
6.
我国白钨矿浸出工艺包括基于生成难溶性钙盐的碱法浸出工艺、基于生成可溶性钙盐的酸法浸出工艺以及其他浸出工艺.碱法浸出工艺的特点主要是流程短、设备简单、浸出率高、原料适应性强等,但碱法浸出工艺普遍存在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同时均需要在药剂量很大的情况下进行,进而给后续工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酸法浸出工艺主要用于处理高品位、低杂质的优质白钨矿,对钨矿物原料的适应性较差,对原料中的杂质具有严格的要求.酸法浸出工艺的特点主要是热力学反应趋势高,但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钨酸膜,进而影响白钨矿的分解效果,此外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强、对环境污染严重.其他浸出工艺虽然是对碱法和酸法浸出工艺的改进,但大多难以实现工业化.因此,针对目前白钨矿分解工艺的弊端,亟待开发能耗低、操作简单、经济和清洁的白钨资源处理新技术,以期实现我国钨工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