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94篇
  免费   1788篇
  国内免费   449篇
电工技术   641篇
综合类   1358篇
化学工业   2146篇
金属工艺   518篇
机械仪表   823篇
建筑科学   1755篇
矿业工程   18274篇
能源动力   591篇
轻工业   1489篇
水利工程   1804篇
石油天然气   4212篇
武器工业   189篇
无线电   38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88篇
冶金工业   1047篇
原子能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649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47篇
  2022年   716篇
  2021年   889篇
  2020年   1726篇
  2019年   1402篇
  2018年   546篇
  2017年   1019篇
  2016年   1076篇
  2015年   1454篇
  2014年   2764篇
  2013年   1879篇
  2012年   2219篇
  2011年   1958篇
  2010年   1742篇
  2009年   1641篇
  2008年   1612篇
  2007年   1452篇
  2006年   1139篇
  2005年   1255篇
  2004年   1258篇
  2003年   1063篇
  2002年   951篇
  2001年   877篇
  2000年   736篇
  1999年   639篇
  1998年   592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526篇
  1995年   548篇
  1994年   439篇
  1993年   401篇
  1992年   362篇
  1991年   317篇
  1990年   262篇
  1989年   298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樱桃是一种易腐烂的水果,贮藏时间短。为保持果实品质和延长货架期,对甜樱桃进行采后保鲜可以有效减少种植者的经济损失。该文主要综述近五年国内外关于甜樱桃采后的保鲜研究,从物理(低温、冷激、气调和辐照等)、化学(二氧化氯、乙醇、醋酸、氯化钙和1-甲基环丙烯等)和生物(植物提取物、壳聚糖、精油、酚类物质和酵母菌等)3个方面总结各项技术对甜樱桃的保鲜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的樱桃产业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指导。  相似文献   
2.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的力学类和土木工程类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居前列的期刊,为建筑科学与水利工程类国家核心期刊,获评“中国百强报刊”、“湖北十大名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等荣誉称号;被美国EICOMPENDEX、《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和国内许多权威数据库确定为核心收录期刊。凡在本刊上发表的论文,即认为作者默认并同意其论文被以上数据库收录。  相似文献   
3.
晋城寺河井区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煤层气勘探的不断深入,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已成为煤矿区煤层气重要资源之一。基于晋城矿区寺河井区煤矿采空区分布特征,通过地质分析、采空区煤层气成分、浓度试验和资源量模型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煤矿采空区煤层气资源条件及地面抽采关键技术,揭示了采空区煤层气赋存规律,给出了不同赋存状态下煤层气资源量计算模型和方法,探索了煤矿采空区煤层气地面抽采关键技术。研究表明,煤矿采空区煤层气来源于煤柱及残留煤层、邻近未采煤层和围岩中的游离气和吸附气。根据吸附气和游离气资源量计算模型计算寺河井区煤层气总资源为213.016×108m3,其中游离气资源为0.102×108m3,吸附气资源为212.914×108m3。采煤方法和采空区密闭性对采空区煤层气的来源和富集程度有重要影响。针对采空区上部岩体裂隙发育特征,将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井身结构由二开优化为三开结构,实现了二开固井封闭断裂带上部含水层,三开下入割缝套管护壁,有效解决了采空区上部含水层涌水对钻井井身稳定性影响及抽采效果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潜孔锤+压缩空气(氮气)钻井工艺,用氮气取代空气作为循环介质,形成了安全揭露含气断裂带钻井工艺技术,为采空区煤层气安全抽采探索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下采场围岩周边应力状态与其稳定性非常密切。为了控制采场的变形和破坏,矿体开采过程中, 通常借助支护体来保证采场安全作业条件。目前针对矩形孔口问题的应力状态解析解局限于未支护条件,适应性 有限。为了获取矩形采场支护作用下的围岩周边应力,采用复变函数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推导和求得不同 支护力作用下矩形采场周边的应力解析解和数值模拟解。结果显示,两者具有较高的拟合性;由两帮侧壁至顶板, 采场周边围岩应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趋势,拐角附近应力出现陡增现象,即应力集中现象;同时,随着 采场周围岩体支护阻力的逐渐增加,帮壁应力逐渐减小,顶板应力逐渐加大;对于大宽高比采场较长边的应力求解 误差增大的情况,实际可通过增加映射函数的项数以及加密模拟网格的方法来提高拟合性。  相似文献   
5.
刘鹏  张彬奇  张启龙  陈毅  贾立新 《当代化工》2021,50(6):1479-1483
渤海湾旅大C油田地下稠油储量规模较大,其馆陶组西块是国内海上首个稠油规模化热采示范区块.针对该区块地质条件复杂、浅层气发育、地层承压弱且断层多、漏失严重、水泥石抗高温性能不足等一系列难题,采用颗粒级配技术,室内研究形成了满足抗350℃高温的热采水泥浆体系配方,经过配套的固井工艺优化措施,成功指导了旅大C油田10井次的现场施工作业,固井后测声幅质量平均合格率达到89.1%,有效封固了浅层气层,降低了漏失风险,保证了热采井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6.
2020年底,经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认真评审,我院主办的《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荣获“2020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并获优秀期刊证书和标志。据悉,这次评审是中国高校期刊研究会在全国1000多家高校科技期刊中,主要根据最近几年期刊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学科排名等技术指标及其它因素进行遴选的结果。安徽省共有16家高校科技期刊入选,其中高校学报11家(高职学报仅我院一家)。  相似文献   
7.
随着绿色矿山理念的发展,崩落法矿山逐渐向充填法转型,隔离矿柱厚度和矿房参数对崩落转充填 后采场整体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针对张家洼铁矿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转充填法问题,通过理论计算对隔离矿柱位 移进行求解获得保证下部充填采场稳定的隔离矿柱安全厚度。同时,利用 FLAC3D软件对不同矿房跨度和充填工 艺回采过程中的采场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最优采矿工艺和结构参数。研究表明:①12.5 m 厚隔离矿柱能够 满足过渡阶段采场稳定性;②15 m 矿房跨度顶板拉应力集中较大,且顶板位移显著增大,为了确保回采安全,优先 采用 10 m 矿房跨度,在顶板条件好的区域可以考虑采用 12 m 跨度;③采用 3 MPa、4 MPa 和 5 MPa 强度的人工假顶 均可保证下中段开采过程中采场稳定,因此可将 3 MPa 作为人工假顶的充填体强度标准;④阶段矿房内人工假顶 上部采用 1 MPa 充填体整体充填满足二步采充填体单侧揭露稳定要求,可降低原设计多次不同强度分层充填带来 的施工组织难度。  相似文献   
8.
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是一种开采地热能的有效方式,为了提高其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采用有限体积分析方法,开展了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传热性能研究。通过建立近地热源区域的同轴套管式深井换热器三维传热模型,分析了入口流速、入口温度以及保温管距井底距离等关键因素对换热器采热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流速由0.1 m/s增加到1 m/s,采出温度降低了9.82 K,采热功率增加了7倍;入口温度从288 K增加到308 K,采出温度增加了13.61 K,采热功率下降了17.2%;距井底900 mm距离降低到 100 mm,采出温度增加1.91 K,采热功率增加了6.57%。  相似文献   
9.
地面瓦斯抽采监测系统地处环境偏僻,其设备供电及数据传输不便于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将风光互补供电及无线传输技术融合应用到地面瓦斯抽采监测系统,能为该系统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地面瓦斯抽采监测系统新思路,提供一种地面瓦斯抽采监测装置技术方案,并展开研究。一方面研究了装置整体布局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对装置的现场适应性应用工艺进行了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技术方案成功实现了风光互补供电及无线传输技术与地面瓦斯抽采监测系统的融合应用,为地面瓦斯抽采监测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面井瓦斯抽采监控计量存在可靠性差、精确度低的问题,通过对抽采检测、野外自供电、分布式测点数据采集、计量监控装置等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形成了一套地面井瓦斯抽采单独计量监测系统,为地面井实时在线监测提供了整套技术与装备,提高了地面井计量的精确度;同时将地面井瓦斯抽采数据与井下监控系统数据实时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矿井抽采的安全和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