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67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86篇
化学工业   14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319篇
矿业工程   411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205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86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岩爆是地下工程面临的一个巨大灾害,岩爆预测可以降低岩爆带来的危害。机器学习是岩爆预测方法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但现阶段各机器学习算法表现不同,并且相互独立工作,没有融合,不能优势互补,导致各机器学习算法的准确率、泛化性和稳定性较低。本文采用Stacking集成算法,融合现阶段使用较多的8个机器学习算法(4个集成算法和4个基本算法),充分发挥各算法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保证新特征信息具有多样性,结合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原理和岩爆样本库的特点,提出3组考虑多个岩爆预测指标的Stacking集成算法,每组算法拥有不同基模型和多个元模型,解决了传统Stacking集成算法接受特征信息受限和元模型选择困难的难题。对比分析各组Stacking集成算法与独立算法的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和F1值,结果表明构建的Stacking集成算法可以有效融合各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性能显著提升。在3组Stacking集成算法中,Stacking集成算法二的基模型由Random Forest Classifier,Extra Trees Classifier,Gradient Boosting Classifier和L...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岩爆倾向性中预测模型权重确定存在不足导致模型精度不高的现状,为更准确地预测岩爆倾向性,提出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中的代数观和信息观,确定属性最优权重,并修正岩爆倾向性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岩爆等级理想点矩阵。根据岩爆发生条件,选取岩石脆性指数、切应力指标和弹性应变能指数3项指标作为岩爆判别指标,以国内外20组典型岩爆数据为样本,建立改进的粗糙集—理想点法(RS-TOPSIS)岩爆倾向性预测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玲珑金矿等工程实际进行了岩爆倾向性预测。结果表明:改进后样本预测精度相比于改进前有了显著提高,所建立的模型对实际工程的岩爆倾向性预测效果良好,预测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3.
原岩应力是影响地下采矿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地下工程变形和破坏的根本作用力。针对陈耳金矿18坑1532盲竖井埋深超过1 000 m,井下各中段在进行巷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岩爆现象,采用套孔应力解除法对井下6个测点进行原岩应力测量,获得了井下主原岩应力的大小及方向。分析了原岩应力分布的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陈耳金矿井下巷道在开挖过程中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垂直最大主应力开挖时,巷道两帮的应力是沿最大主应力方向的2倍。为陈耳金矿井下巷道及采场布置、支护设计和动力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海拔地区隧道一般具有埋深较大、地质构造活跃、地应力高等特点,隧道开挖后极容易发生岩爆现象,造成人员伤亡和机械损失,给施工带来不利。针对桑珠岭隧道的岩爆特征,依据初始应力场,对岩爆从总体、分阶段、初始应力场二次反演等方面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前采取系列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岩爆发生概率、破坏程度和施工风险,确保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5.
针对岩爆倾向性预测的复杂问题,选取隧洞应力系数、脆性系数及围岩冲击倾向指数为评价指标,利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结合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利用岩爆实例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岩爆相似材料制作大尺寸物理模型,自主研制隧道开挖装置,进行二维应力隧道岩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围岩岩爆等脆性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有较明显的压应变波动和突变现象,拱墙处局部出现拉应变;同时,声发射能量表现出剧烈增大现象,在应变、声发射特征这两方面均表现出高应力区隧道岩爆的征兆。高地应力条件下(侧压力系数λ=2),隧道拱顶和拱底压应力集中明显而最早发生破坏,拱墙出现拉应力作用,产生张拉裂缝。围岩脆性破坏从颗粒弹射开始,随后变为碎块剥落和裂缝扩展,其变形破坏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岩爆特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突变理论分析了受一维静载岩石系统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维静载岩石系统在动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发现静载岩石系统自振频率变化规律,以及动载作用与一维静载岩石系统的响应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动载力幅和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会引起一维动静组合加载岩石系统振幅的突跳,从而引起岩样子系统的失稳破坏,在一维静载岩石系统动载作用演化过程中,动载信号强度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上述理论分析与一维动静组合载荷岩石系统的失稳破坏试验结果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岩体动力破坏的最小能量原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岩体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方式、破坏特征及其能量转换进行分析,论证了岩体是一种有条件的物理不稳定性材料,其动力破坏遵循最小能量原理,得到了对岩爆等岩体动力现象的预测与防治研究有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深部直墙拱形隧洞板裂破坏的发生过程和机制,采用TRW-3000真三轴试验系统对含直墙拱形孔洞的红砂岩立方体试样(100 mm×100 mm×100 mm)进行了真三轴试验,模拟了深度500 m初始地应力环境下直墙拱形隧洞板裂破坏过程,并利用岩样内部破坏视频监控系统对试验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监测。试验完成后,对试验过程中孔洞侧壁破坏过程、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同等深度的圆形孔洞洞壁破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竖直应力为最大主应力和水平径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的条件下,直墙拱形孔洞破坏主要发生在两侧拱脚和拱腰之间,靠近自由面的围岩破裂为近似平行于最大主应力的板状薄岩片,呈典型的张拉板裂破裂特征;随最大主应力的增加,板裂破坏逐渐向孔洞水平径向发展,板裂岩片呈现中间厚、两翼薄的弧形特征,最终形成对称的V型槽破坏区,并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与圆形孔洞的动力破坏特征相比,直墙拱形孔洞主要偏于静力破坏,且初始破坏所需应力水平高,孔洞侧壁在高应力环境中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深层开采岩爆灾害现象,分析了深层开采中的岩爆影响因素,介绍了其常用的预测方法和研究理论,阐明了深层岩爆的防治措施,使得岩爆造成的灾害尽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