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8篇
  免费   1150篇
  国内免费   277篇
电工技术   205篇
综合类   829篇
化学工业   700篇
金属工艺   264篇
机械仪表   457篇
建筑科学   1291篇
矿业工程   12364篇
能源动力   282篇
轻工业   164篇
水利工程   208篇
石油天然气   770篇
武器工业   90篇
无线电   3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0篇
冶金工业   433篇
原子能技术   51篇
自动化技术   46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487篇
  2020年   897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281篇
  2017年   529篇
  2016年   588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398篇
  2013年   901篇
  2012年   1109篇
  2011年   1044篇
  2010年   932篇
  2009年   877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681篇
  2004年   605篇
  2003年   584篇
  2002年   487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374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45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255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18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魏家地煤矿工作面煤层透气性系数低,采空区瓦斯治理难的安全生产问题,以该矿北11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地面钻孔瓦斯抽采后,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关自然发火对应防治措施。结果表明,北1103工作面经地面钻孔抽采瓦斯后,采空区散热带宽度由56 m增加至61 m;氧化带宽度由29 m增加至39 m;窒息带宽度由315 m减少至300 m。本次研究有效解决了北1103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与自然发火隐患问题。研究结果适用于魏家地煤矿采取综合立体瓦斯抽采治理模式的工作面,极大地保护了工作面安全回采,对落实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及经济价值效益具有良好的工程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距离煤层同采巷道主要分为上煤层巷道与下煤层巷道,由于上、下煤层巷道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受到的采掘影响不同,所以采用的支护方式与支护参数也有不同。为保证近距离煤层同采时的巷道稳定性,以泉店煤矿二3煤和二1煤为例,通过使用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范围计算方法,对近距离煤层同采时的巷道超前支护具体参数和加强支护范围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3.
任楼煤矿为瓦斯突出及自然发火矿井,Ⅱ7324N工作面属近距离多煤层组中煤层开采,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存在上覆采空区遗煤自燃和上下临近层双重瓦斯异常涌出的风险。为实现瓦斯与火灾害协同治理,通过实施"21212"协同治理优化模式,最终形成了注氮、上隅角埋管抽采、上下隅角封堵、上覆采空区灌注液态CO2和局部地点覆盖防灭火剂的瓦斯与火"五位一体"协同治理技术,实现了零超限、零发火目标,确保了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4.
5.
为深入研究底板渗流应力耦合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演变规律,应用FLAC3D固液耦合模式模拟隐伏断层底板岩体的应力分布、变形破坏特征、递进导升渗流规律及裂隙扩展突水机制。数值模拟表明:在矿山压力和承压水压力影响下,随着工作面开挖,打破原来开挖面周围荷载平衡,底板岩层节理裂隙经历张开、闭合、扩展反复循环过程,当矿压破坏带和递进导升带之间的岩桥贯通,递进导升高度渗入底板破坏区域相互连通,发生底板突水,直观揭示了底板渗流应力耦合破坏与递进导升协同突水机理。  相似文献   
6.
张深 《中州煤炭》2022,(7):314-318
以陕西某矿4号开采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条件分析和地表移动变形现场观测,得出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对地表的沉降规律,并通过FLAC3D模拟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仅有1个工作面开采时,地表下沉量很小,沉降系数为0028,没有对地表的建筑物造成破坏;当2个工作面交替回采时,地表的沉降变形明显增大,沉降系数达到了015,属于非充分采动范围,不对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开采工作面数量的增多不会增大地表的移动范围,使得地表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显著增大,主要是受坚硬顶板的控制。当采深大于15 m以后,地表进入充分采动状态,地表建筑物将遭到破坏。研究结果阐明了煤矿工作面开采后的地表沉陷规律,也为相似地质条件矿井的地表沉降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三维地震技术作为煤矿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手段,有效解决了煤层赋存地质问题,对巷道布设和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赵楼煤矿八采区和十采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译,识别了新生界与奥灰顶界面形态,主要褶皱、断裂和岩浆岩的展布形态以及异常体、异常区的分布及导致因素;阐述了主采3煤层的深度、厚度和起伏形态变化,否定和修正了部分断层的形态和位置;新发现断层35条,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地层和构造变化对比。  相似文献   
8.
韩城区块煤层气井产能尚未完全释放,无法支撑长期稳产和高产。为进一步优化煤储层二次改造工艺,改造低产能煤层气井,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在剖析该区块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常规二次压裂工艺试验井的低产原因。针对二次改造施工过程中的工艺缺陷及技术难题,以解决“煤粉堵塞裂缝+新裂缝延伸距离有限”为主要目标,形成了“酸化+暂堵”复合二次改造工艺,并在3口井进行了现场试验。采用复合二次改造新工艺后,试验井J4井平均产气量为3 765.6 m3/d,产量提升明显,裂缝改造体积较为理想;J5井、J6井恢复生产能力,且上产潜力较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二次改造新工艺在低产能煤层气井应用效果较好,可为相同地质背景条件下的煤层气老井改造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9.
采空区遗留煤柱支撑顶板导致厚硬关键层悬顶面积大幅增大,形成的“煤柱-关键层”结构失稳是诱发矿震和冲击地压灾害的主要原因。以新疆硫磺沟煤矿(4-5)06矿震频发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微震监测和现场调研等方法,研究了“采空区遗留煤柱-关键层”组成的覆岩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采空区遗留煤柱应力演化规律和关键层力学结构特性,建立了非对称覆岩空间结构下采空区遗留煤柱应力分布估算模型和倾斜关键层极限跨度计算力学模型,揭示了倾斜厚煤层综放工作面“煤柱-关键层”结构失稳型矿震发生机理:采空区遗留煤柱支撑顶板形成“煤柱-关键层”结构,随着工作面开采范围增大,煤柱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增加,当煤柱集中应力超过其极限承载能力发生失稳时,悬露关键层长度超过其极限跨度,发生破断失稳并诱发矿震和冲击地压灾害。据此建立了包含遗留煤柱整体失稳冲击倾向性指数和关键层极限跨距的“煤柱-关键层”结构失稳型矿震发生判别准则,并采用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进行了验证。按照“有震无灾”的防治原则,提出了“煤柱-关键层”结构下工作面“减震-防冲”的技术措施,分析了工作面推采速度与大能量微震事件的关系,确立了降低工作面矿震能量...  相似文献   
10.
王喆  张培先  陈贞龙  郭涛  王文进 《中州煤炭》2022,(3):114-120,126
延川南煤层气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大量的低产低效井,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国内专家和学者对低产低效井增产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尝试了冲击波、氮气泡沫压裂等技术,但是成本高增产效果有限,在这些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增产技术——氮气扰动技术,该技术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该技术在延川南煤层气田经过20多口井的试验,发现大多数低产低效井经过氮气扰动试验后大幅度增产,但停止试验后又恢复低产或停产,说明氮气扰动是一种增产辅助手段,可根据经济效益反复应用。氮气扰动技术适用于曾经水力压裂、裂缝通道较完整、初期产量较高、抽采周期短、递减率较高的低产低效井或停产井。氮气扰动是煤层气低产低效井增产改造的创新性技术,值得在延川南煤层气田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