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069篇
  免费   14973篇
  国内免费   8842篇
电工技术   37189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27709篇
化学工业   33897篇
金属工艺   16512篇
机械仪表   48676篇
建筑科学   123229篇
矿业工程   19606篇
能源动力   9359篇
轻工业   40530篇
水利工程   29164篇
石油天然气   16303篇
武器工业   6326篇
无线电   4616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572篇
冶金工业   13432篇
原子能技术   2742篇
自动化技术   48469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6961篇
  2022年   6285篇
  2021年   8808篇
  2020年   10919篇
  2019年   12421篇
  2018年   4581篇
  2017年   8303篇
  2016年   10012篇
  2015年   15280篇
  2014年   36231篇
  2013年   27324篇
  2012年   32587篇
  2011年   31642篇
  2010年   28231篇
  2009年   31123篇
  2008年   38392篇
  2007年   33264篇
  2006年   24436篇
  2005年   25168篇
  2004年   19938篇
  2003年   20039篇
  2002年   16986篇
  2001年   14665篇
  2000年   12634篇
  1999年   10604篇
  1998年   9173篇
  1997年   8847篇
  1996年   8563篇
  1995年   8174篇
  1994年   6988篇
  1993年   6325篇
  1992年   6237篇
  1991年   5724篇
  1990年   5305篇
  1989年   4316篇
  1988年   390篇
  1987年   279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13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分析锚杆拉拔模拟中不同平衡状态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在FLAC3 D中利用Cable结构单元建立锚杆模型,并通过拉拔试验研究不同平衡状态、不同建模方式对锚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轴向应力的演化趋势看,是否计算锚杆安装后锚杆与围岩的二次平衡并不影响锚杆拉拔试验中轴向力的演化趋势,但会影响到轴向力的数量级和锚固系统失效的时间;从相对时步而言,钻孔内锚固平衡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较小,由于钻孔内锚固平衡后运算时步会显著增加,若考虑围岩应力释放和锚杆滞后发挥支护作用则不能忽略钻孔内锚固平衡状态,若仅评价锚杆参数改变对支护效果的最终影响,则无需考虑钻孔内锚固平衡问题;与锚杆接触实体单元属性要比Cable本身的锚固剂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粉土粘聚力低、水稳定性差等工程应用问题,采用烧结法赤泥和基质沥青为主材制备粉土固化剂(RAC)对粉土进行综合稳定。按5%水泥优选掺量并附加0,2,4,6,8% RAC成型稳定粉土试件,经过标准养护、浸水软化、循环加热、低温冻融、高温自愈等特定试验条件后,进行3d、7d和28d龄期的抗压强度与压缩模量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掺量RAC稳定粉土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分别观察粉土、水泥稳定粉土和RAC稳定粉土的微观结构形貌和孔隙特征,进而探讨固化稳定机理。结合实体工程的应用实践对RAC稳定粉土的路用性能进行测试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与单掺水泥相比,RAC稳定粉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2,4,6,8%RAC稳定粉土标准养护3d强度分别提高110%,146%,156%,161%,28d龄期浸水强度损失率均小于20%;当RAC掺量高于4%时,循环加热5次以上可使稳定粉土的强度增长超过140%,低温冻融强度损失率小于15%;试件加载至90%极限荷载,循环加热5次后,2,4,6,8%RAC稳定粉土强度变化率分别是-8.3%,-2.3%,+8.0%,+12.9%。SEM图像显示RAC稳定使粉土形成密实的胶结凝聚体和均匀分布的孔径小于1μm非连通微孔结构,有利于稳定粉土水稳定性和抗冻性的提高;高温条件下沥青组分发生湿润粘结包裹粉土颗粒及水化产物,同时加速扩散填充内部孔隙和微裂缝,实现土体的损伤修复和结构补强。实体工程中RAC稳定粉土结构层取芯测试抗压强度为1.7MPa,压缩模量为1360MPa,路面弯沉为18~23(0.01mm),未出现裂缝、坑槽、松散等损坏现象。  相似文献   
3.
李习习  朱强 《机械制造》2021,59(3):21-23,86
吊舱是飞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限元方法对飞艇吊舱结构进行静强度分析,得到飞艇吊舱的应力与位移云图.对飞艇吊舱结构进行静力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两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上变电站导管架建造场地要求高、装船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的突出问题,以某海上变电站施工建设为依托,从导管架滚装工装设计、滚装配车方案及校核、滚装实施三方面,详细论述海上变电站导管架滚装施工技术,旨在为后续相似海上变电站导管架的建造与装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完善云服务平台产品设计知识发现系统,同时进一步提升需求与服务的匹配效率,提出一种基于转换器的双向编码表征(BERT)和随机Lasso的产品关键设计特征识别方法.首先,实验采用真实产品用户反馈数据集并对其进行人工标注,以BERT预训练语言模型为基础,建立输出层以训练设计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实现对显性设计特征的自动识别.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较好的性能,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为90.55%、97.16% 和93.68%.同时,提出一种知识迁移思想,在当前大数据环境下,利用随机Lasso算法挖掘其中蕴含的关键设计特征并加以重用,实现了对隐性设计特征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金属材料锯切的理论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对奥氏体不锈钢06Cr18Ni11Ti锯切时的单齿平均锯切力进行研究,建立了特定条件下的锯切力经验模型,为奥氏体不锈钢的锯切应用和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经显著性分析发现,进给时单齿切削量对锯切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机械零件的增材制造设计,用仿自然式方法设计了一种金刚石晶格结构,对晶胞相对密度和等效弹性模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拟合得到二者关系式,一系列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理论研究所得关系式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对金刚石晶格填充结构提出变密度假设,并用仿真和压缩试验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填充单元密度以受力点为中心渐渐减小的变密度结构拥有更好的抗压性能,同时验证了本文得出的等效弹性模量数学模型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本研究结果可应用于承压机械零件的实体夹层填充,对机械零件进行应力匹配变密度设计,以达到机械结构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产品的可持续设计,使企业在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提出了基于改进质量功能展开(Q FD)的产品可持续设计模块重要度判定方法.针对需求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用户的偏好表达,利用混合信息表征Q FD中的用户需求评价,考虑到语言术语更符合专家在模糊情境下的表达习惯,利用犹豫模糊语言集表征Q FD中需求和模块的关联关系;构建均衡接近模型,获得具有高认同度的用户层面的需求重要度,联合期望关联和偏差最大化构建模型,获得具有高区分度的专家层面的需求重要度,设置调节参数,确定需求最终重要度;考虑到专家的有限理性行为以及传统判定方法易造成决策补偿性问题,将前景理论和复杂比例评价方法相结合确定模块重要度,以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增材制造(AM)技术以逐层加工的方式工作,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改变材料分布和成分.因此,该技术在创新的形状设计、一体化设计、优化的拓扑结构和功能梯度材料等方面潜力巨大.这些特点可帮助设计者进行更好的工程设计,然而,现有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不能充分考虑AM所提供的这些潜力.文中综述了近十年来用于AM的设计方法、设计规则与指南、使用该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情况,同时,还讨论了增材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在常温(21±1)℃条件下不同搅拌方式对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复壮及运行影响,采用3组反应器(R1、R2、R3)搅拌方式分别为连续搅拌、间歇搅拌、间歇搅拌方式(R2、R3转速不同),对系统复壮及运行过程的脱氮性能、颗粒污泥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1、R2、R3分别用10,2,2 d的时间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率接近100%,R2、R3的厌氧氨氧化速率更高,更适合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周期实验结果可知,间歇搅拌方式形成的水流流化状态较弱,使反应器呈较低溶解氧的时间较长,更易抑制AOB活性,从而提高厌氧氨氧化菌活性;R1系统提供剪切力大,且持续与基质溶液接触,产生EPS多,稳定运行时期末,R1、R2、R3的颗粒污泥平均粒径为723,675,649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