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1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5篇
综合类   88篇
化学工业   75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8篇
建筑科学   84篇
矿业工程   3708篇
能源动力   51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0篇
冶金工业   30篇
自动化技术   25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354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307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5,(11):65-67
依据对浅埋煤层开采下压架机理已有的认识,对大柳塔煤矿22103综采面旺采区下开采发生的3次较大范围来压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旺采区上部覆岩在一定的采高范围内存在叠合梁结构,上位悬臂梁与下位悬臂梁失稳的不同周期性是长壁工作面支架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砂砾石含水层下留设防砂煤柱的开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百善煤矿主采煤层上方直接覆盖有22-27m的砂砾石含水层,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通过防水煤岩柱含隔水性能试验,取得了砂砾石含水下留设防砂、防塌煤柱开采的成功经验和将垂高50m的防水煤柱缩小到12-20m,安全地多采煤50.6万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吕连廷  尹保亭 《煤矿开采》1996,(4):29-30,50
文章根据井陉三矿大巷煤柱采区状况及原生产大巷所处的层位,阐述了将采区的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采空区内,不仅巷道压力小,易于维护,还提高了采区回收率,并对巷道层位选择和距实体煤距离的确定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高瓦斯矿井多顺槽工作面煤柱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指出煤柱设计时不只是以能保证煤柱在工作面回来期间不破坏为主要设计依据,同时应考虑煤柱将来回收问题,以确保所留煤柱方便今后的回收。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我国发展无煤柱护巷技术以来取得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近10年来我国在无煤柱护巷基础研究及沿空掘巷和沿空留巷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技术进展,并对今后我国无煤柱护巷的发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结合平顶山十二矿具体的采矿地质条件,对该矿在十矿八号风井煤柱下开采己15-17 17120工作面进行了移动变形预计,并提出保证风机房安全及风机正常运行的保护措施,为该矿以及类似地质采矿条件下矿井开采风井煤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保护煤柱设计原理 ,利用微机采用垂线法留设保护煤柱的数学模型、程序流程以及得到的算例结果。利用该方法 ,只要将有关资料输入计算机 ,就能快速准确地自动计算出煤柱角点坐标、煤柱面积和压煤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明了应用条带开采方法进行建筑物下采煤需满足的原则和条带煤柱稳定性监控的意义,给出了实测条带煤柱采动附加应力分布状态,对施测的条带煤柱稳定性做出评估并指出了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日益严峻的煤矿大巷群冲击问题,以某矿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监测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大巷群重复冲击致灾机制及防治方法,得到如下结论:(1)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冲击地压是在特定地质环境和工程结构叠加作用下,以静载为绝对主导的自发型冲击;(2)冲击后巷道围岩抗冲击能力下降和煤体应力恢复性增长是冲击地压重复发生的根本原因,没有支护的厚底煤承受高集中应力,成为能量释放的突破口,表现为底煤冲击;(3)采用顶板超长孔水平分段压裂技术对中央大巷复合构造区进行区域卸压,通过压裂,使原本完整较好的坚硬目标岩层内形成数量众多、方位和长度不一的网状裂缝,大幅减弱岩层的整体强度,破碎后的岩层可视为塑性垫层,能起到吸收部分能量和减弱上覆顶板应力传递的作用,使应力由“硬传递”转化为“软传递”,进而降低压裂区域下方煤层的整体静载水平,使其无法恢复到冲击地压发生所需临界载荷,实现了降低冲击致灾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