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30篇
  免费   2116篇
  国内免费   646篇
电工技术   854篇
综合类   1603篇
化学工业   4233篇
金属工艺   4043篇
机械仪表   836篇
建筑科学   1056篇
矿业工程   4069篇
能源动力   216篇
轻工业   867篇
水利工程   95篇
石油天然气   352篇
武器工业   153篇
无线电   156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070篇
冶金工业   8049篇
原子能技术   175篇
自动化技术   4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34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800篇
  2019年   662篇
  2018年   318篇
  2017年   477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819篇
  2014年   1550篇
  2013年   1224篇
  2012年   1505篇
  2011年   1598篇
  2010年   1357篇
  2009年   1576篇
  2008年   1646篇
  2007年   1317篇
  2006年   1216篇
  2005年   1152篇
  2004年   1066篇
  2003年   975篇
  2002年   904篇
  2001年   855篇
  2000年   861篇
  1999年   744篇
  1998年   670篇
  1997年   622篇
  1996年   538篇
  1995年   638篇
  1994年   634篇
  1993年   573篇
  1992年   532篇
  1991年   507篇
  1990年   437篇
  1989年   48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6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畅  刘忠文 《化工进展》2022,41(3):1115-1120
CO2加氢制二甲醚(DME)是有潜力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光、电催化相比,CO2的非均相催化转化具有转化效率高等优点,但目前CO2加氢一步制备DME催化剂的反应活性较低、稳定性较差。本文在简要介绍CO2加氢一步制DME的铜基双功能催化剂、复合氧化物和氮化镓催化剂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活性中心结构和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对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CO2加氢经甲醇中间体合成DME,其中还原态铜(Cu0、Cu+及Cu δ+,0<δ<2)是其催化活性中心,且还原态铜的分散度及稳定性、固体酸的性质和酸性位分布以及两类活性中心的耦合效应是决定DME收率和催化剂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与此相反,DME是氮化镓催化CO2加氢的初级产物。这与铜基双功能催化剂有着本质区别,属新催化剂体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对CO2加氢制DME的可能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二甲醚经济”更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湖北某磁选尾矿中铜的综合回收为研究对象,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该磁选尾矿组分较为复杂,铜含量较低为0.38%,嵌布粒度较细,铜主要赋存于原生硫化铜中,分布率为74.08%,铜矿物主要是黄铜矿,少量铜蓝、辉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白云石、绢云母,少量长石、高岭石等。针对尾矿中铜矿物“贫、细、杂”的特点,采用CCF浮选柱进行回收铜的选矿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和两次精选作业,可从含铜0.38%的尾矿中获得铜品位16%以上,铜回收率76% 以上的铜精矿,实验指标良好,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工业上合成 α-硝基萘仍然采用传统的混酸硝化法,然而该方法存在区域选择性不高、官能团耐受性差、产生过量酸性废液以及后处理费用高等诸多局限性,导致环境污染以及生产成本的提高,不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鉴于 α-硝基萘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浸渍-焙烧-还原等步骤设计合成一系列负载型铜催化剂,实现了萘向 α-硝基萘的高效、经济、绿色的催化转化。其中,以ZSM-5等为载体合成的催化剂Cu/ZSM-5催化效果最好,以较高的分离产率(高达95%)和优异的区域选择性[(α-∶β-)>(98∶2)]得到了目标产物α-硝基萘,而且在重复使用4次后依然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铜矿开采导致的铜尾矿堆存问题对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隐患,提高铜尾矿中有利元素的回收对消耗铜尾矿,解决资源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某选冶厂尾矿库堆存近5×106 t品位为0.43 %左右的混合型铜尾矿,根据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对磨矿细度、药剂优化及全流程开路和闭路循环试验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粗选硫化铜矿,扫选氧化铜矿,分别精选提高铜品位”的混合型铜尾矿异步浮选工艺流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硫化铜精矿铜品位18.32 %,铜回收率26.84 %,对硫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82.44 %;氧化铜精矿铜品位18.15 %,铜回收率31.66 %,对氧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48.62 %;铜精矿综合回收率为58.50 %的良好指标,探索出一套技术可行,生产效益高的混合型铜尾矿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6.
评估喹啉铜在柑橘中的储藏稳定性、消解动态及膳食暴露风险。在海南、江西两地开展喹啉铜在柑橘中的田间残留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柑橘果实样品中的残留量,外标法定量,评估储藏稳定性、残留消解动态和膳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柑橘全果样品在?20 ℃储藏180 d,喹啉铜降解率低于10%。喹啉铜在柑橘全果中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10.2~15.1 d。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群喹啉铜的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0891~1.4584 μg/kg·bw,膳食暴露风险为0.45%~7.29%。喹啉铜在柑橘全果中至少稳定储藏180 d;喹啉铜在柑橘中易降解;在柑橘上规范使用33.5%喹啉铜悬浮剂防治溃疡病,喹啉铜的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铜冶炼渣区别于铜原矿的特殊性质及当前铜渣浮选的问题,重点介绍了 固体物理学中的能带理 论体系为解决铜渣浮选问题提供的新思路。 介绍了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及检测手段; 并由铜渣中常见 4 种硫化铜矿物 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斑铜矿的能带结构分析其电化学性质,由他们的电子态密度 预测其浮选行为,发现辉铜矿中的 铜原子具有最高的反应活性。 通过捕收剂和各种矿物的静电位与费米能级推断它们 相互作用后的产物,利用 NPA 电 荷等分析证明了产物黄原酸盐反应活性优于双黄药,符合红外光谱等试验的结果。 能带理论体系下的电子态密度、 禁带宽度、费米能级、电荷布居数等体相性质参数能有效解释矿物的可浮性,以此可 额外作为药剂与矿物作用效果的 有力判据,从而使传统矿物基因数据库更为完备。 离子型捕收剂的前线分子轨道与 矿物的边缘能级之间有着密切的 电子转移,根据前线轨道的形状与能量值比较同类药剂间捕收能力的大小;利用密度 泛函法分析药剂对铁和铜的选 择性差异的机理,以此筛选出高选择性与高捕收能力的基团,设计并优化新型捕收剂 的构型。 讨论了能带理论应用 于铜渣浮选研究中的后续方向,致力于将更精确的能带检测方法与更高效的软件计算 模拟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以铜阳极泥为原料,研究了在空气气氛下硫酸化焙烧蒸硒过程的影响规律和动力学,通过硫酸化焙烧蒸硒实验,研究了影响蒸硒过程的主要因素和控制过程,得到了焙烧蒸硒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可为优化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蒸硒工艺提供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铜阳极泥硫酸化焙烧蒸硒效果受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的影响较大,但受空气流速和酸矿比的影响较小。在焙烧温度723K、焙烧时间20min、空气流速为200L/h、酸矿比为0.75的较优条件下,蒸硒渣中硒含量由8.50%降至0.24%,硒挥发率为96.54%。蒸硒过程受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表观活化能为42.509 kJ/mol。  相似文献   
9.
偏岩子金矿床位于康滇地轴北端的大渡河成矿带上,是世界上稀有的氟镁石型金矿床。产于上震旦统灯影组中,矿物的组成比较丰富,已查明的矿物多达50多种。矿石类型以氟镁石-石英型为主,矿体同时受到地层和构造的双重控制。通过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等测试,发现载金矿物以氟镁石、黄铁矿、黝铜矿等矿物为主;按照金的化学状态可将金的赋存状态分为独立矿物、络合物和晶格金这三大类,按照金与载体矿物之间的嵌布关系可分为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这三大类,金的粒度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2~10 μm,属于明金、显微金。   相似文献   
10.
摘要: X80钢管道铜衬垫外根焊全自动焊接过程中,装配条件的改变对铜衬垫熔化导致的Cu元素向焊缝扩散及接头的力学性能具有一定影响。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对口间隙与错边量对X80钢管道铜衬垫外根焊全自动电弧焊接接头的Cu元素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能谱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对焊缝中的Cu元素含量进行表征,利用拉伸试验、常温冲击试验及背弯和侧弯试验测量不同装配条件下接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对口间隙大于1.0 mm或错边量大于3.0 mm的装配条件下焊缝成形质量差;在保证获得良好焊缝成形的条件下,对口间隙和错边量的增大会导致根焊层底部Cu含量的增加,但不同条件下焊缝的Cu元素含量均低于0.5%(质量分数),铜衬垫的使用对焊缝Cu元素含量影响不大。接头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不同装配条件下得到的接头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差异较小,且拉伸试样均断裂在母材位置,热影响区的冲击韧性优于焊缝,而对口间隙和错边量的增加会降低接头的弯曲性能。 创新点: 研究了不同装配条件对X80钢管道铜衬垫外根焊接头的Cu元素含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对口间隙和错边量的增大会导致根焊层底部Cu元素含量的少量增加及接头弯曲性能的下降,而对接头的抗拉强度及冲击韧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