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建筑科学   3篇
矿业工程   8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美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对比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露天煤矿多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开采不可避免导致矿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已成为焦点。以美国的北安特洛浦/罗切尔矿区和中国内蒙古某露天煤矿为代表,系统对比两国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在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研究发现,中国较美国在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技术上存在一定差异,美国比较注重近似原始地形的地貌重塑、本土植物的调查与保护、土地复垦后期的监测管护。研究认为,中国在草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过程中应该注重地貌重塑的区域协调性、提倡本土植物的利用和种植、减少抚育管理工作量、强化土地复垦后期监管,以保障矿区土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曹子旭  马明 《中国园林》2023,39(3):72-77
立足于“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聚焦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以文化地理学“景观-基因”理论为基础,基于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具有人工营建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时间-空间-文化”三维耦合的景观基因识别、提取方法,解译出“逐水草居、农牧结合、聚散有致、内生植入、崇尚自然、天人合一、共融开放、热情豪迈”八大景观基因。从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过程、景观感知3个维度总结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景观空间格局的地域系统性、景观过程的历史演化性、景观感知的民族融合性。拓展了内蒙古典型草原区传统村落景观类型辨析和传承保护的理论视野,为内蒙古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3.
排土场的严重水土流失,是草原区露天煤矿水土保持和环境治理的关键。通过对排土场水土流失成因、形式和特征的分析,提出适用于草原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相似文献   
4.
浏河 《砖瓦世界》2006,(5):56-56
以草制砖,据说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人们无意间发现打包机可将松散的农作物秸秆打成可以用于建筑的大草块。上一世纪30年代,美国北部的草原区,由于木材资源稀缺,刚到北方的移民要建房,只有用草原上的草。在内布拉斯加,当年的草砖房至今还在为人们遮风挡雨。  相似文献   
5.
冯春节 《山西建筑》2007,33(12):116-117
介绍了在内蒙古草原区从事二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野外工作方法及特殊的处理和解释手段,成功地预测了草原区的煤层特征,为后期勘探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国内外草原区露天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以霍林河露天矿为例,采用布设监测点、实地样方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对矿区环境进行了综合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露天矿的开采对矿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空气中以SO2和烟尘为主的污染物含量增多,水质污染物超标,采掘场造成的噪音污染最为严重,矿区周边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并提出相应污染治理对策和生态保护措施,为今后其他草原露采提供可借鉴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5,(8):64-69
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域,针对典型草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建立适用于典型草原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等级,对研究区现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旗典型草原区地质条件复杂,5个地下水固有脆弱性等级均有分布;受人类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特殊脆弱性等级为高或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旗政府所在的巴拉嘎尔高勒镇和西部农牧业、工业重镇巴彦花镇;西乌珠穆沁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评价等级为高或较高,划分地下水开采控制区和制定地下水开采管理方案是改善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草原露天煤矿区不同复垦模式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露天煤矿地处水土资源匮乏的干旱西部生态脆弱区,实现有限水土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是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中的关键所在。以内蒙古大唐胜利东二号露天矿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矿区不同表土堆存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变化,并对不同复垦模式排土场平台和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表土在草原露天煤矿复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散状的表土存放方式能更好地保持表土的质量和特性,"覆表土+草帘+打网格+施化肥"的排土场平台复垦模式和"覆表土+覆草帘+草方格"的排土场边坡复垦模式下表层土壤质量和植被恢复效果最佳,但仍然低于原地貌水平。研究成果可为草原露天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矿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区周边草原质量状况和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本文以胜利一号露天矿为例,通过煤矿开发前与开发后土壤质量、再造土壤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质量、剥离表土和其他再造土壤,以及有人工种植和无人工种植的再造土壤的对比等多角度研究草原区煤田开发对矿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采矿前相比,胜利一号露天矿开采5年后周边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pH值略有升高,重金属元素As、Hg、Cu、Cd等含量均高于采矿前水平,有机质、速效钾和速效磷等营养元素含量也较采矿前有所升高;(2)与原地貌典型草原土壤相比,露天煤矿排土场再造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含量有所降低;(3)剥离表土有机质和营养元素较其他再造土壤丰富,而且小型分散表土堆较大型表土排放场更有利于保持表土的营养成分;(4)人工种植会显著增加再造土壤有机质和多数营养元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秦红正 《煤炭工程》2019,51(11):18-22
为评价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影响范围和程度,判断生态恢复效果,在分析干旱草原区露天煤矿生态环境影响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特点与重点。并以胜利矿区一号露天煤矿为例,采用回顾分析法、GeoEye遥感影像与QuickBird遥感数字图像解译,分别从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侵蚀角度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