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36篇
  免费   7476篇
  国内免费   5362篇
电工技术   233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7822篇
化学工业   30474篇
金属工艺   12149篇
机械仪表   8142篇
建筑科学   4176篇
矿业工程   4447篇
能源动力   1435篇
轻工业   9230篇
水利工程   1591篇
石油天然气   5925篇
武器工业   603篇
无线电   855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674篇
冶金工业   4958篇
原子能技术   1599篇
自动化技术   3264篇
  2024年   572篇
  2023年   2627篇
  2022年   3239篇
  2021年   2990篇
  2020年   2951篇
  2019年   3379篇
  2018年   1844篇
  2017年   2562篇
  2016年   2932篇
  2015年   3259篇
  2014年   6391篇
  2013年   4688篇
  2012年   5796篇
  2011年   5784篇
  2010年   5503篇
  2009年   5985篇
  2008年   6852篇
  2007年   6128篇
  2006年   5433篇
  2005年   5299篇
  2004年   4482篇
  2003年   3738篇
  2002年   3189篇
  2001年   2928篇
  2000年   2617篇
  1999年   2121篇
  1998年   1936篇
  1997年   1797篇
  1996年   1835篇
  1995年   1610篇
  1994年   1514篇
  1993年   1219篇
  1992年   1274篇
  1991年   1145篇
  1990年   1100篇
  1989年   1073篇
  1988年   184篇
  1987年   102篇
  1986年   70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1年   20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凹露天矿山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爆破产生的炮烟扩散稀释较为困难,严重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基于实际矿山构建了深凹露天矿山的二维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位置下,深凹露天矿山采坑内爆破炮烟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爆破位置下,露天采坑内均出现复环流,爆破点位置是影响露天采坑内风流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逐步减小,呈现三个阶段的下降趋势;爆破位置位于背风侧时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和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远高于迎风侧三个爆破位置;随着背风侧爆破点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随着迎风侧爆破位置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凹露天矿山企业合理组织爆破后的生产作业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针对于可溶性陶瓷纤维给出一种表面改性的工艺,探讨了表面改性对于可溶性陶瓷纤维抗拉强度、加热永久线变化、导热系数性能的影响,得出了其对耐候性有利的评价。同时,探讨了表面改性对于可溶性陶瓷纤维降解性的影响,给可溶性陶瓷纤维长期储存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6.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受区域古地形叠加影响,在东亚地区促成了广泛的干旱气候带,并伴有大面积出露的古沙漠和蒸发岩沉积,而楚雄盆地上白垩统江底河组即为该时期形成的一套干盐湖相红色碎屑岩夹膏盐沉积。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及能谱(EDS)分析,对江底河组砂岩石英颗粒结构形态及表面微形貌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楚雄盆地江底河组砂岩的石英颗粒具有高磨圆度和分选性、碟形撞击坑、“沙漠漆”以及强化学作用溶蚀孔(洞)群等现象,展现出风成砂的典型特征。同时基于石英颗粒表面机械作用、化学(溶蚀、沉淀)作用及其组合特征,系统总结了石英颗粒在不同沉积阶段和环境背景下,其表面微形貌特征的演化规律。这项研究有助于对盐湖环境中风成砂的特征以及风成沉积和水成沉积相互作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