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1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24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1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624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烯烃磺酸钠和商品稳泡剂作为发泡表面活性剂,添加不同类型聚合物,通过气泡悬滴驰豫震荡法,测定不同强化泡沫体系的气液界面扩张流变参数,并测定其半衰期,得出不同扩张流变性能对泡沫稳定性和驱油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聚合物溶液浓度增加时,界面黏弹模量也增加,大幅增加气液界面黏性模量能够达到稳泡效果,驱油效果得到大幅改善。生物聚合物有很高的界面黏弹模量,界面黏性模量是影响泡沫半衰期的主要因素,增加气液界面黏性模量是提高泡沫半衰期的有效方法。界面弹性模量对泡沫驱油效果和注入能力影响很大,过高的弹性模量会导致泡沫变形阻力增大,造成地层堵塞注入困难,选择适当气液界面黏弹模量的泡沫体系,能达到较好的泡沫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庆西部斜坡稠油在开采过程中与地层水和注入水乳化生成高黏的油包水型乳状液降低地层流动性的问题,通过流变性实验和岩心流动实验,研究了乳化、温度及地层渗透率对稠油黏度和地层流动性的影响规律,明确了原油在地层中流动困难的原因及改善流动性的技术方向。结果表明:含水乳化和温度是影响其黏度的主要因素,温度由30℃上升至120℃,脱水稠油黏度降低了95.5%;当含水率低于70%时,原油与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含水率越大黏度越大,含水率为70%的稠油的黏度是脱水黏度的30倍左右;地层渗透率、温度及含水乳化对原油地层流动性具有显著的影响,地层渗透率越低、温度越低、含水乳化越严重,原油流动性越差,不同温度和含水率下的采油指数相差可达10倍以上。因此,促使含水稠油乳状液转相是油田降黏增产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石油作为我国一种极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需要对其进行高效的利用。文章对于如何在石油集输的过程当中有效实验节能减排这一目标,提供了集中途径。主要的方法有:使用重油以取代原油,达到能源充分利用的目的;采用热电厂产生的余热蒸汽来替代原油,以达到能源的跨行业使用,最终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采用含硫较低的煤层气以取代原油,达到能源使用的优化以及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北三区位于大庆长垣萨尔图油田纯油区内。该区块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大,各层系间含水差异越来越小,注水低效无效循环越来越严重,过渡带开发效果有待提高。虽然厚油层综合含水高,但剩余油储量大,为下一步的重点挖潜目标,厚油层砂体中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所占比重最大。针对高弯曲分流河道,以北三区西部SⅡ1+2b层为例,建立厚油层储层建筑结构(构型)的分布模式,研制储层建筑结构、三维建模及数值模拟的地质解剖、预测和建模数模技术,深化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剩余油分布的认识,为开发动态分析、剩余油挖潜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在高矿化度条件下增黏能力下降的问题,采用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等方法,对具有能够去除或屏蔽水中Ca2+、Mg2+的络合剂进行筛选、复配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流动性实验和驱油效果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0种络合剂中,氨基三甲叉膦酸与羟基乙叉二膦酸对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好的增黏效果,增黏率达到了30%左右。综合考虑增黏效果、稳黏效果、反应时间和成本等方面因素,将10种络合剂复配,其中,“SY-Ⅰ”络合剂提高初始黏度效果明显,“SY-Ⅱ”络合剂提高黏度稳定性效果明显。与未加络合剂的聚合物溶液相比较,加入络合剂的聚合物溶液分子线团尺寸更大,黏弹性更好,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更大,驱油效果更好。矿场试验表明,加入络合剂的聚合物在驱替过程中注入压力明显提升,采油井的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明显增加,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该研究对提高聚合物驱技术经济效益、指导矿场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页岩气开发进展、潜力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北美之外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国,随着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持续快速推进,在埋深3 500 m以浅的海相页岩区已经建成200×10~8 m~3的页岩气年产规模。未来全国埋深3 500 m以浅页岩气能否继续稳产上产、埋深超过3 500 m的深层页岩气的开发潜力如何,既是评价和判断未来中国页岩气资源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等的前提,也是决定能否在川渝地区建成"天然气大庆"的关键。为此,通过总结中国页岩气理论认识和工程技术发展成果,分析页岩气资源的开发潜力,预判了未来的发展前景。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页岩气理论体系方面,明确了海相深水陆棚笔石黑色页岩形成条件及页岩气富集机理,建立了"甜点区"和"甜点段"地质理论,初步构建基于"人造气藏"的页岩气开发理论,建立了四川盆地南部地区深层优质页岩厚度大、保存条件好、发育微裂缝与超压的页岩气富集高产模式;②在页岩气工程技术方面,水平井多段压裂等关键工程技术实现了跨代发展,支撑了中国仅用6年时间就实现了页岩气年产100×10~8 m~3、其后又用2年时间实现了年产200×10~8 m~3的历史性跨越;③在页岩气资源方面,明确了四川盆地中浅层海相页岩气是产业发展的"压舱石",而深层海相页岩气则是未来产量增长的主体,以川南海相页岩为重点具备还可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超6×10~(12) m~3的资源条件,可以支持页岩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结论认为,通过加快对于埋深3 500~4 000 m页岩气资源的开发,2025年全国页岩气年产量可以达到300×10~8 m~3;考虑到埋深4 000~4 500 m页岩气资源开发突破难度较大,2030年页岩气有望落实的年产量为350×10~8~400×10~8 m~3。  相似文献   
7.
为了系统掌握大庆市城镇化的脆弱性变化规律,从城镇化脆弱性的内涵和该市实情出发,从扰动强度、敏感程度、适应能力、应对策略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正态云模型,对大庆市1995-2015年间的城镇化脆弱性进行测度,得到各年份目标层及准则层的脆弱性等级。结果表明:1)大庆市城镇化系统状况不断改善,城镇化整体脆弱性由高度脆弱下降为中等脆弱,4个准则层的脆弱性等级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城镇化脆弱性明显减小。2)扰动强度与敏感程度的脆弱性有较大幅度下降,但前者稳步下降,后者2008年以来波动性明显。3)适应能力提高缓慢,脆弱性等级仅由较高脆弱降低为中度脆弱,是制约大庆市城镇化发展的首要因素。经济转型带来了应对能力的提高,但基础不稳固,且2009年以来波动明显。4)大庆市城镇化仍具有较高的脆弱性,亟需提高城镇化的适应能力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大庆油田在致密油砂岩储层体积压裂上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裂缝形成机理认识不清,制约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明确大庆松北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形态特征,采用水力压裂模拟装置,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天然致密砂岩岩心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注入压力曲线特征和岩心裂缝形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缝形态主要受水平主应力差控制,层理特征对裂缝形态影响明显;脆性指数及杨氏模量对裂缝形态影响不明显。当水平主应力差小于3 MPa时,储层层理特征越明显,压裂后水力裂缝越容易沟通层理弱面并发生转向,裂缝形态越趋于复杂。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大庆油田采用聚合物驱油弥补水驱后期产量下降和提高采收率,并同步开展了聚合物配注工艺的研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应用聚合物分散装置、熟化搅拌器和聚合物熟化储存合一配制工艺,实现聚合物干粉的大容量分散和快速搅拌溶解;通过大排量输送泵、母液过滤器、低黏度损失流量调节器、母液静态混合器等核心工艺设备,研发一管多站母液外输工艺、一泵多井注入等简化配注工艺,实现了聚合物母液低黏度损失与长距离多环节输送、注入,优化形成"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总体工艺流程。简化的聚合物驱地面工艺技术既保证了聚合物溶液低黏度损失高精度配注,又降低了地面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技术上支撑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并根据聚合物配注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深层水平井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深层致密气埋藏深,储层砾岩、火山岩裂缝发育,水敏性强,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漏失、垮塌、缩径及高温钻井液性能变差等复杂,且深层水平井钻进会带来摩阻、携岩和储层污染及使用油基钻井液存在成本高、后期环保压力大等难题,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及经验基础上,从致密气藏地质特征及深层水平井钻井难点出发,明确了钻井液技术对策,通过开展聚胺和聚醚多元醇"双聚"抑制、封堵防塌剂的研究,配合自主研制的新型高效随钻封堵材料,研发出一套适合于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施工的双聚胺基钻井液技术。室内研究及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封堵防塌、井眼清洁和润滑防卡能力,抗温达180℃以上,有效地解决了深层水平井漏失、垮塌、携屑、润滑问题和储层保护问题,保证了深层水平井的顺利施工,创造了大庆油田深层水平井钻井周期最短(109d),井深最深(5048 m),水平段最长(969.22 m),井底温度最高(180℃)等几项新纪录,完全满足了徐家围子地区深层致密气藏的钻探需求,为深层水平井安全、快速、高效钻井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