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6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107篇
化学工业   321篇
金属工艺   143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57篇
矿业工程   91篇
能源动力   14篇
轻工业   104篇
水利工程   10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1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7篇
冶金工业   125篇
原子能技术   53篇
自动化技术   3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13X分子筛对不同初始pH的Pb(Ⅱ)溶液中Pb(Ⅱ)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及吸附机理,以及分子筛的碱性对溶液pH的改变。结果表明,1 g/L的13X分子筛的碱性为10^-5mol/g,Pb(Ⅱ)溶液pH为3.0~9.0时,分子筛自身的碱性会使反应溶液pH升高。当Pb(Ⅱ)溶液pH由3.0升高至12.0时,分子筛对Pb(Ⅱ)的去除率由65.1%增大至99.7%。Pb(Ⅱ)溶液pH为5.0~7.0时,13X分子筛对Pb(Ⅱ)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k_2由1.72 g/(mmol·min)增大至2.85 g/(mmol·min),而当pH达到Pb(Ⅱ)开始形成沉淀时(pH>7.0),吸附速率显著降低。13X分子筛对Pb(Ⅱ)的去除机理主要为离子交换,当溶液内开始出现Pb(Ⅱ)的沉淀时,离子交换量降低,pH=10时,离子交换量仅占总去除量的30.2%。反应过程中由于13X分子筛自身的碱性和Pb(Ⅱ)易形成羟和配离子的特性,反应体系pH会在pH<7.0形成酸性缓冲区域和8.0~10.0范围内形成碱性缓冲区域。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东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形成了以北北东向构造控制的构造岩浆岩带,发现多处与其相关的铅锌银矿床。在充分收集已有地质、物探和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哈拉苏西铅锌多金属矿矿区和矿体地质特征,提出了矿床成因机制和找矿方向。研究为大兴安岭东南段与火山—岩浆作用相关中低温热液型金属矿的发现提供了基础地质资料和勘查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铅Zn焙砂在浸出工艺中的行为,以Pb含量为7.20%的Zn焙砂为原料,开展了两段酸浸工艺的实验研究,将Zn焙砂中的Zn进行浸出,而Pb在渣中进行富集。实验探究了中性浸出、酸性浸出过程中温度、酸浓度、液固比、时间等不同因素对锌的浸出率和铅富集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性浸出过程中,Zn浸出率为90.73%,Pb在中浸渣中的富集含量为29.68%;中浸渣经酸浸处理,Zn浸出率可以达到98.60%,Pb在酸浸渣中的富集含量为36.54%。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度、高提取效率的超声辅助提取-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香辛料中铅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提取液的酸度、超声温度和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最终确定1.5%的硝酸为提取溶剂,超声时间和温度分别为60 min,40℃。考察了载流酸度、铁氰化钾浓度对铅测定时荧光值和线性系数的影响。实验表明铅含量在0~2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检出限为2.6μg/kg,相对标准偏差为1.59%~3.52%,加标回收率为98.3%~108.3%,适用于香辛料中铅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通过对昆明呈贡区某一实验样地人为添加Pb、Cd污染,将其分为未添加Pb、Cd和分别添加Cd、Pb三组,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人为活动是主要污染原因。同时利用Pearson相关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人为Pb,Cd污染条件下土壤磁性参数(χlf、χfd、ARM、SIRM)与土壤重金属(Pb、Cd、Hg、As、Cr、Cu、Fe、Zn、Al2O3)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人为添加Pb时,磁参数与重金属之间的关系影响不大,而人为添加Cd时,磁参数与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有所变化,除重金属Cu、Zn一直与磁参数具有相关性,其他重金属元素要么一直与磁参数不相关,要么两者关系均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四川盆西平原区裸土扬尘中Pb、Cd总质量分数与其生物有效性的规律,在构建的“阳离子型污染物土壤表层运移行为研究系统”内进行模拟起尘试验,对土壤样品进行Pb、Cd模拟污染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四川盆西平原区裸土扬尘颗粒物中Pb、Cd的总质量分数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其中Pb的化学形态以碳酸盐结合态为主(44.34%~57.39%),而Cd的化学形态则以可交换态(49.17%~53.30%)和碳酸盐结合态(33.95%~37.56%)为主;Cd的生物有效性高于Pb的生物有效性,Pb、Cd的生物有效性均随着扬尘颗粒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李丹  陈涛 《现代矿业》2020,36(9):114-119
广东某复杂铜铅锌矿石中的矿物嵌布粒度较细且相互包裹,导致现场铜、铅、锌浮选分离困难,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选铜时,选用FK 1与DS组合抑制铅锌,可有效解决精矿的互含问题;在高碱工艺下,采用先铜后锌的优先浮选工艺,铜铅粗泡再磨后经2次精选,能获得铜品位为2110%、回收率为8088%的铜精矿,铅锌总含量为1023%,达到铜精矿四级品要求;采用1粗2精2扫流程处理选铜尾矿,获得了锌品位为5217%、回收率为9278%的锌精矿。试验所用药剂全部为常规药剂,试验流程结构简单,现场实施比较容易,可作为现场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植物饲料原料的代表因其具有抗氧化、抗病毒等作用得到广泛的开发与利用,随着药物饲料添加剂的退出,植物提取物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畜禽、水产等养殖业中,所以有必要了解天然植物原料及产品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方法 对北京、天津、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等10个省市采集的天然植物原料及产品样本,参照国标方法中的干法消解和压力罐消解方法对样品进行消解,然后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FAAS)和原子荧光光谱仪(AFS)检测样品中砷、铅、铬、汞、镉的含量。结果 分析了100份植物饲料原料及产品,其中砷的最高值为8.54 mg/kg,大于2 mg/kg的样品所占比为4%;铅的最高值为20.33 mg/kg,大于10 mg/kg的样品只有2批次;铬的最高值为927.63 mg/kg,大于5 mg/kg的样品所占比为24%;汞的检出率为4%;全部样品中镉未检出。结论 本次调查分析发现部分样品有砷、铅、铬、汞检出,少数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因而需加强对天然植物饲料原料及产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以保证动物和动物性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以多孔型无机材料Si O2作载体,通过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将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分子接枝到硅胶表面,制备新型复合型螯合吸附材料CHQ-AMPS/Si O2。研究了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对废水中重金属离子Pb2+和Ni2+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对Pb2+和Ni2+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等温线,研究了温度和p H对接枝微粒CHQ-AMPS/Si O2吸附Pb2+和Ni2+的影响和其可再生性能。结果发现微粒CHQ-AMPS/Si O2对于Pb2+和Ni2+的吸附最适温度分别是35℃,25℃;最适p H分别是7和6。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A non-hazardous groundwater treatment waste (GWTW) was examined as a low-cost sorbent for Pb(II) and Cu(II) ions. The content of the dominant elements in GWTW was as follows: 78% Fe2O3, 7.4% P2O5, 7.4% CaO and 5.2% SiO2. The removal of Pb(II) and Cu(II) was fast, and more than 67–95% of ions were accumulated by GWTW during the first 3 min. The sorption capacity of GWTW depends on solution pH,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well with Langmuir–Freundlich and Langmuir-partition models. The inherently formed nano-adsorbent could be utilized for the treatment of water contaminated with Pb(II) and Cu(II) 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