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14篇
  免费   4256篇
  国内免费   802篇
电工技术   608篇
综合类   1925篇
化学工业   4466篇
金属工艺   2132篇
机械仪表   620篇
建筑科学   1088篇
矿业工程   13908篇
能源动力   563篇
轻工业   537篇
水利工程   128篇
石油天然气   308篇
武器工业   167篇
无线电   8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33篇
冶金工业   5261篇
原子能技术   101篇
自动化技术   1647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331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1169篇
  2020年   1383篇
  2019年   729篇
  2018年   816篇
  2017年   907篇
  2016年   1153篇
  2015年   1356篇
  2014年   2166篇
  2013年   2131篇
  2012年   3039篇
  2011年   2713篇
  2010年   1898篇
  2009年   1765篇
  2008年   1582篇
  2007年   1724篇
  2006年   1546篇
  2005年   1311篇
  2004年   1148篇
  2003年   1071篇
  2002年   829篇
  2001年   752篇
  2000年   672篇
  1999年   490篇
  1998年   425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277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225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凹露天矿山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爆破产生的炮烟扩散稀释较为困难,严重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基于实际矿山构建了深凹露天矿山的二维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位置下,深凹露天矿山采坑内爆破炮烟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爆破位置下,露天采坑内均出现复环流,爆破点位置是影响露天采坑内风流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逐步减小,呈现三个阶段的下降趋势;爆破位置位于背风侧时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和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远高于迎风侧三个爆破位置;随着背风侧爆破点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随着迎风侧爆破位置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凹露天矿山企业合理组织爆破后的生产作业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鹏  王先科 《中州煤炭》2022,(9):276-278
为了方便煤炭的运输,某矿使用了矿用履带式搬运车。履带运输车解决了轮式运输车在恶劣道路条件下不能行走的问题,这种履带车是一种新型的运输工具,其特点是体积小、转弯灵活、动力强大,可在不受场地限制的情况下轻松通过狭窄的地方,能有效解决山区、土壤、陡坡等恶劣条件下物料的运输问题,适合普通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介绍了矿用履带式搬运车的主要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4.
The strategy for the permanent disposal of high-level nuclear waste in Canada involves sealing it in a copper-coated steel container and burying it in a deep geologic repository. During the early emplacement period, the container could be exposed to warm humid air, which could result in the condensation of nitric acid, produced by the radiolysis of the humid air, on the copper surfac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both nitrate and oxygen reduction will drive copper corrosion, with the nitrate reduction kinetics being dependen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copper(I) produced by the anodic dissolution of copper in the reaction with oxygen. This study focused on determining the kinetics of nitrate and oxygen reduction and elucidating the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Thi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corrosion potential and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in conjunction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Oxygen reduction was shown to be the dominant cathodic reaction with the oxidation of copper(I) to copper(II) by nitrate, promoting the catalytic cycle involving the reaction of copper(II) with copper to reproduce copper(I).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法将纳米单质铜(Cu0)、硅铁(FeSi)、四氧化三铁硅涂层(Fe3O4@SiO2)混合煅烧并制备出新型磁性硅铁载铜吸附剂MagFeSi-Cu0。实验研究不同烟气温度下MagFeSi-Cu0的汞吸附能力基础上,结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准二阶动力学模型、Elovich模型及Bangham模型分析了MagFeSi-Cu0吸附Hg0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在此基础上,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下FeSi表面Cu0原子与Hg0原子的汞齐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angham模型的拟合值与MagFeSi-Cu0汞吸附实验值拟合度最高,MagFeSi-Cu0表面痕量Hg0吸附由汞的外扩散和表面铜汞齐吸附共同控制;通过密度泛函计算,发现Cu0颗粒表面Cu-Hg齐吸附能为-0.534 eV,当烟气温度从80℃上升至200℃时,Hg0原子与单质Cu原子的吸附自由能从-22.47 kJ/mol下降至-13.96 kJ/mol,这些结果为深入了解Hg0在Cu(111)表面的反应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The longitudinal residual stresses in the friction stir-welded plates of 5A06 aluminium and pure copper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contour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high tensile and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es on the aluminium and copper sides, respectively. The residual stresses were detected on the weld zone as well as the thermo-mechanically affected zone (TMAZ) of the aluminium plate. In contrast, the compressive residual stresses in the copper plate had a much narrower width along the weld line. Peak tensile stresses up to 240?MPa were found in the TMAZ of the aluminium plate.  相似文献   
7.
为表征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矿化过程的差异,通过Sutherland理论下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E)和浮选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了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浮选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捕收剂消耗量下低阶煤-油泡浮选产率均高于低阶煤-气泡浮选产率。诱导时间测试表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35 ms)要明显低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93 ms)。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油泡表面的疏水性要强于传统浮选气泡表面的疏水性。然而,进一步利用Sutherland理论中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和浮选速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的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分别为9.67和8.46 ms,其与诱导时间测试仪分别测量的诱导时间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浮选过程中气/油泡的上升速度分别为23.26和22.68 cm/s,其远高于2015EZ型诱导时间仪测试过程中气/油泡碰撞速度(2.0 cm/s)。因此,诱导时间理论计算表明气泡-颗粒间的碰撞速度对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影响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油泡浮选效果优于传统浮选的内在原因在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小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8.
何光辉  冉玉玺  高佳星 《中州煤炭》2020,(1):132-136,140
通过对土耳其IMBAT煤矿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结合多种选型计算方法的验证,最终选择了合适的设备,使该矿的开采效率得到较大提升。同时也扩大了我国的煤炭开采装备应用范围。根据在土耳其IMBAT煤矿现场多年的服务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综采放顶煤液压支架在土耳其IMABT煤矿现场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以井下作业面巷道切顶卸压施工设计为对象开展探究,结合具体工程实际,从切顶卸压爆破施工设计和爆破施工分析两个角度,对切顶卸压技术的全面应用进行总结分析,希望能够为其他矿井相似工程的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井下供电监控及防越级跳闸运用为对象开展探究。在分析矿井供电系统运行中现存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供电监控与防越级跳闸系统整体应用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够让更多矿井技术人员了解供电监控及防越级跳闸系统的优越性,为其在矿井中的广泛推广普及提供便利,为煤矿行业更加高效地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