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95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45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343篇
矿业工程   121篇
能源动力   12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77篇
石油天然气   37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81篇
原子能技术   3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后仙峪硼矿区地表大多为混合花岗岩覆盖。从前人们认为该岩石为岩浆岩,其下不可能存在硼矿床。通过近年对该岩石的研究分析,以及野外工作我门认为该岩石为正常地层,并经钻探验证在该岩层下发现了隐伏硼矿体。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冲击速度和热处理温度对黑云母花岗岩动态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25~800 ℃共9个温度等级的热处理试样分别进行3种弹速下的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冲击速度的增加,25~700 ℃热处理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由“Ⅱ型”转变为“Ⅰ型”,而800 ℃热处理试样均表现出“Ⅰ型”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同一温度热处理下试块的峰值应力、应变和平均应变均随动荷载的升高而增大。相同的冲击速度下,300 ℃热处理试样的动力学性能有所改善,500 ℃后试样的动力学性能开始逐渐劣化。同一温度热处理试样的破碎程度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冲击速度下,热处理试样的破碎程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减弱后增强。  相似文献   
4.
花岗岩残积土在华南、东南沿海、南岳、新疆等地区广泛分布,前人的研究多集中在结构性及微观特性上,后循环加载、位移演化、土壤密度等因素对筋-土界面的剪切特性及加筋作用效果的影响评估研究较少。从循环试验剪切刚度这一重要参数入手,以加载次数、加载频率值、位移振幅值、土壤重度值为自变量,应用控制变量法,通过设计循环直剪试验,得到加筋花岗岩残积土的剪切应力与剪切位移、垂直位移与剪切位移关系曲线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土工格栅界面剪切刚度受位移半振幅、土壤干重度影响很大,受加载频率影响很小,循环加载并没有弱化后循环界面剪切强度,剪切位移与位移半振幅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分形维数是对岩石裂隙、破碎程度和损伤等细观特征的定量描述,岩石的细观结构往往会对宏观强度特征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研究干湿循环侵水对蚀变花岗岩细观特征的影响,基于电镜扫描(SEM)试验,得到了经历不同干湿循环次数的蚀变花岗岩的细观图像,并通过盒维数法计算得到各岩样的分形维数,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细观损伤演化方程;其次,通过室内单轴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试验,获得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蚀变花岗岩的力学特性。通过试验数据,得到了干湿循环次数及分形维数分别与岩石强度特性和弹性参数的关系。研究表明:岩石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在宏观上表现为抗拉强度、单轴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的减小;在细观上表现为分形维数的增大;泊松比不受此影响。分形维数将岩石细观特征量化、建立了细观和宏观的联系。研究结果可为衡量蚀变花岗岩强度特性的指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This work aims at selecting optimal operating variables to obtain the minimum specific energy (SE) in sawing of rocks. A particular granite was sampled and sawn by a fully automated circular diamond sawblades. The peripheral speed, the traverse speed, the cut depth and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fluid were selected as the operating variables. Taguchi approach was adopted as a statistical design of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optimization studies.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ignal-to-noise ratio (S/N rati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perating variables and their percentage contribution to the process were also determined. Additionally, a statis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mon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 and operating variables 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model was then verif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operating variables for minimum SE is the peripheral speed of 25 m/s, the traverse speed of 70 cm/min, the cut depth of 2 cm and the flow rate of cooling fluid of 100 mL/s. The cut depth and traverse speed were statistically determined as the significant operating variables affecting the SE,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the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predictive model has a high applicabilit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抑制碱活性有效性检验及评定标准入手,开展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对花岗岩骨料碱活性抑制试验研究,分析了粉煤灰对花岗岩骨料碱活性的抑制机理,提出了花岗岩骨料在南椰Ⅱ水电工程中应用时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按照技术可行、经济较优的原则,合理选择方案,最终达到节省工程造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朱永华  吕锋 《人民长江》2011,42(22):35-37
花岗岩地区病险水库的险情主要为坝基渗漏,高水位运行期坝脚易发生管涌而限制水库效益的发挥。以某病险水库为例,分析总结了花岗岩地区以风化料作为坝体填料的主要地质问题;对坝基花岗岩深厚的风化壳、差异风化以及河床冲洪积砂砾卵石层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评价;针对主坝、副坝及溢洪道的防渗加固,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对其他典型花岗岩地区的病险水库工程勘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SEM所获取的岩石非均质数字图像,提出了一种既能考虑预制和原生缺陷,又能近似反映材料非均匀性的三维细观结构有限元模型的方法,即单元质心对应法.应用该方法进行了热力耦合下岩石的热开裂及变形破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北山花岗岩热开裂临界温度大约为82℃,与实验值68~88℃基本吻合.低温时北山花岗岩热开裂以沿颗粒热开裂为主;而高温后既有沿颗粒热开裂,又有穿颗粒热开裂.温度的升高导致花岗岩由脆性向延性转变,破坏将由低温下以载荷裂纹为主的裂纹模式转为高温下以热裂纹为主的裂纹模式.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数值模拟得到的拉伸强度在低温下高于实验测试值,而中高温度下基本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0.
滇西景星组双壳类动物群的固有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福祥 《桂林工学院学报》1997,17(3):195-203,T001
滇西景星双壳类是以Pegrinoconcha-Sinonaia-Koreanaia-Eonippononaia-Plicatounio为代表的地方性动物群,属非海生类三角蚌类系统演化的早白垩世产物,景星组属于亚洲地方性的非海相三分白垩系的下白垩统,可与滇中的高峰寺组-普昌河组,青海南部的雁石坪群上段(扎窝茸组)和藏东的多尼组对比,该组双壳类曾被误认为晚株罗世海生物群,是因为Sinonaia和E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