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3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3篇
矿业工程   14篇
能源动力   28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19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矿许用炸药爆燃倾向测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现有爆燃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薄壁式的爆燃倾向测试装置,并按新颁布为行为标准对几种粉状炸药进行了测试,还试用压力测试来评价炸药的爆燃倾向。  相似文献   
2.
贾祥瑞  孙锦山 《兵工学报》2000,21(3):212-216
本文采用一维两相流模型模拟了活塞驱动多孔颗粒床这一动态过程。用线方法 ( MOL)对该方程组求数值解。计算表明 ,经过短暂的非稳态过程 ,颗粒床中形成一稳态致密波 ,分析了致密波的结构以及活塞速度边界条件对致密波结构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PBX-2炸药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特性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研究炸药在加热前后的燃烧转爆轰特性变化,设计了加热条件下燃烧转爆轰试验加载系统,对Φ30 mm ×400 mm的PBX-2炸药进行了试验。试验中采用热电偶测试装置壳体和炸药表面温度变化过程,采用离子探针测量了燃烧转爆轰过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探讨了加热与未加热PBX-2炸药的燃烧转爆轰特性。结果表明,与未加热相比,加热至85℃时PBX-2炸药更难以发生燃烧转爆轰现象。  相似文献   
4.
逄万亭  赵林  谯志强 《广州化工》2014,(17):78-80,112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出了纳米铝热剂nano-Fe2O3-Al,并获得了其与超细RDX的复合含能材料nanoFe2O3-Al/SFRDX。采用BET法、SEM、XRD综合表征了nano-Fe2O3-Al的结构,采用TG/DSC联用技术测试了nano-Fe2O3-Al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气凝胶铝热剂的反应温度更低;nano-Fe2O3-Al的静电火花感度测试结果表明纳米铝热剂对静电十分敏感。对nano-Fe2O3-Al/SFRDX在无约束条件和密闭条件下的燃烧行为进行了研究,高速相机照片法发现在无约束条件下,nanoFe2O3-Al燃烧高达300 m/s,且nano-Fe2O3-Al/SFRDX具有在无约束条件下由燃烧转为爆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蒙  杜扬  李国庆  王世茂  刘冲  韦世豪 《化工学报》2018,69(12):5370-5378
针对含90°直角弯管结构受限空间油气泄压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高速摄影等技术对爆炸过程中的压力瞬变、火焰形态进行了采集,同时对实验进行了大涡模拟,精确模拟了火焰经过弯管时的超压特性、流场结构以及火焰形态,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弯管结构对于爆炸过程中火焰结构有影响,在受限空间内火焰形态发生“半球形-指尖形-毛刷状”三种形态转变。(2)在弯管处形成的毛刷状火焰是由弯管局部压力梯度形成的涡流导致的。(3)衍射波与反射波在弯管处的叠加对爆炸超压峰值具有强化作用。(4)爆炸过程中,爆炸超压峰值、火焰速度、火焰锋面面积表现出显著的耦合性,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三者随时间变化趋势存在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为获得包括瓦斯爆燃点火初期、火焰加速、减速及二次加速过程中动态火焰微细结构及其与超压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研究了小尺度受限空间内瓦斯爆燃火焰形状、火焰锋面位置、火焰速度及超压等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无障碍物条件下,火焰锋面光滑,火焰形状由"半球"状逐渐演变为"手指"状;而有障碍物条件下,火焰锋面出现明显褶皱和湍流现象,其火焰速度经历两次加速和一次减速过程,最大火焰速度达112m/s,与无障碍物条件下最大值相比增幅为124%;当火焰锋面经过障碍物后即将重新汇合时,出现8.5kPa的最大超压,与无障碍物条件下的最大值相比增幅为118%.  相似文献   
7.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studying the formation of carbon clusters due to propagation of deflagration and detonation waves in enriched acetylene-oxygen and acetylene-air mixtures are describe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in tubes of different diameters (including tubes filled by a porous medium) with wide-range variations of the initial pressure and the fuel-to-oxidizer ratio. A large variety of carbon clusters formed in different regimes of burning of the mixture is found. A typical size of condensed carbon particles is 15–100 nm. In the case of detonation in a porous medium, the size of carbon particles is 15–45 nm; in some tests, large individual fullerene-type particles 150, 400, and 950 nm in size are formed. The fraction of condensed carbon in the total amount of carbon in the initial mixture is found to depend on the wave type; deton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inimum “yield” of condensed carbon. The amount of condensed carb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acetylene concentration in the mixture and initial pressure. The size of carbon particles in the case of deflagration i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case of detonation. Cooling of reaction products decelerates condensation and interrupts the growth of carbon particl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Fizika Goreniya i Vzryva, Vol. 44, No. 3, pp. 81–94, May–June, 2008.  相似文献   
8.
直吹式制粉系统燃用高挥发分烟煤时,易发生爆燃事故,通过一次磨煤机爆燃事故的分析,找出爆燃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为类似情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水雾、CO2惰性气体和干粉对瓦斯爆燃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喷雾量的增大,混入CO2浓度或者喷入干粉质量的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和峰值超压都减少。水雾,惰性气体CO2以及干粉对爆燃的抑制作用在于由于水雾、惰性气体CO2以及干粉的加入,降低了链式反应中H、O和OH等高活性自由基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燃向爆轰转捩(DDT,Deflagration to Detonation Transition)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运用CJ(Chapman and Jouguet)理论计算了火焰阵面流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障碍物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爆燃向爆轰转捩具有诱导作用,无障碍物时爆炸波的传播速度较小,爆炸强度较弱;随着障碍物的增多,爆炸波和火焰传播速度明显增大,爆燃易于向爆轰转捩,爆炸强度和危险性显著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对于现场如何防治瓦斯爆炸,防止、降低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