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3篇
  免费   2696篇
  国内免费   1567篇
电工技术   2793篇
综合类   1892篇
化学工业   1599篇
金属工艺   781篇
机械仪表   1024篇
建筑科学   2371篇
矿业工程   1053篇
能源动力   1192篇
轻工业   631篇
水利工程   1014篇
石油天然气   2426篇
武器工业   800篇
无线电   264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12篇
冶金工业   566篇
原子能技术   1132篇
自动化技术   242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646篇
  2021年   682篇
  2020年   707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499篇
  2017年   805篇
  2016年   795篇
  2015年   880篇
  2014年   1454篇
  2013年   1379篇
  2012年   1776篇
  2011年   2025篇
  2010年   1494篇
  2009年   1459篇
  2008年   1384篇
  2007年   1683篇
  2006年   1459篇
  2005年   1215篇
  2004年   961篇
  2003年   874篇
  2002年   697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38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70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1年   3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丽  柯赛  熊莉  刘凌宇 《中州煤炭》2022,(3):152-157
城市发展与新能源渗透导致电力系统运行难度增大、电网荷源联合调峰控制消耗增加,为此,提出基于灵活性裕度的电网荷源联合调峰节能降耗控制方法,减少污染排放,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以电力系统的上调和下调灵活性裕度指标为基础,以最大抽蓄调峰效益、最大风电消纳电量、降低发电机组能耗为目标,结合气电功率平衡、火电机组、水电站等约束条件,建立荷源联合调峰协调滚动节能降耗控制模型;将模型分为水电、气电、火电3个调度层实施分层求解,实现电网荷源联合调峰节能降耗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灵活性资源配置可避免切负荷情况出现,全额消纳风电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电网能源;同时该方法应用后可减少火电开机机组台数,可减少341 t污染物排放,减排率达到4.3%,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跨临界CO2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运行性能,对不同压缩机频率、电子膨胀阀开度和水流量下的系统及部件运行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循环加热模式下的调节方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阀开度减小时,系统性能系数COP和制热量随过热度的增大而减小;压缩机存在最大电效率点,并且电效率极值点会随着运行频率的增大而向低过热度段发生移动;与电子膨胀阀调节方式相比,水流量调节方案下系统COP提升了13.22%;在循环加热模式下不同加热时期的最优阀开度并不相同,根据最优高压理论对其调节方式进行了优化,最大优化率为15.96%。  相似文献   
3.
黄河  黄婷  王媚  赵金松 《酿酒科技》2022,(1):97-103
白酒塑化剂安全问题受到全社会密切关注,是白酒质量控制的重点之一,也是白酒行业需要共同应对的难题。现重点回顾白酒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研究成果,分别对塑化剂的危害、白酒中塑化剂的检测技术、来源及管控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白酒中塑化剂研究方向提出展望,旨在为白酒行业进一步研究塑化剂安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苏洋  罗振敏  王涛 《化工进展》2022,41(11):5731-5736
为了氢气/甲烷预混气体的安全使用,选用CO2-海泡石粉体气固两相材料作为抑爆材料,通过20L球形爆炸装置测试了海泡石粉体及其浓度对氢气/甲烷预混气体的爆炸特性参数及抑制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喷气压力下,粉体的分散性是不同的,造成了粉体最佳抑爆浓度的产生。二氧化碳单独作用下,氢气/甲烷预混气体在氢气添加比例较低时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50%以上氢气添加下的氢气/甲烷预混气体的抑制效果较差。而CO2和海泡石粉体两相抑制剂作用下复合抑爆剂对含氢气较高的氢气/甲烷预混气体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此外,本文结合海泡石粉体的元素组成及热解特性分析其氢气/甲烷抑爆机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于瑞利波的全波形反演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接收点覆盖面积足够的情况下,该方法对横向不均匀复杂介质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影响波形反演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震源子波,然而野外地震记录对应的地震子波是未知的,采用不正确的震源子波势必对反演结果产生负面影响,常规处理方法是利用合成数据进行子波校正,但子波校正需进行多次迭代,导致反演计算时间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加窗自适应子波提取方法,从观测记录中提取与实际数据匹配较好的震源子波,将其作为初始子波进行子波校正,达到进一步优化反演结果的目的。分别采用真实子波、错误子波、错误子波联合子波校正、提取子波、提取子波联合子波校正五种子波对断层模型进行反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获得的子波对应的反演结果最好,错误的子波对应的结果最差;仅利用提取的子波也可以获得较好的反演效果,而采用子波提取与校正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节省计算时间,进一步提高瑞利波波形反演的精度。最后通过实际数据测试进一步验证了该结论。  相似文献   
6.
下侏罗统烃源岩是东非海岸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利用钻井、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分析化验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对东非海岸盆地下侏罗统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结合其烃源岩发育特征,对烃源岩的成因模式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刻画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非海岸盆地早侏罗世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形成了狭长而闭塞的海湾沉积环境,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局限海或浅海沉积体系;②下侏罗统发育的局限海相泥岩为盆地内的优质烃源岩,其TOC平均为4.2%,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已达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泥岩厚度大且分布广,生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的发育与展布受其独特的海湾沉积环境影响,由北向南盆地主力烃源岩的质量及生烃潜力逐渐变好;③东非海岸盆地发育局限海相沉积型、潟湖相沉积型和三角洲相沉积型3种烃源岩成因模式,其中局限海相沉积型烃源岩是盆地优质烃源岩的主要成因类型,岩性以稳定分布的厚层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总体评价为好烃源岩;④东非海岸盆地最有利的生烃区带位于鲁伍马盆地和坦桑尼亚盆地深水沉积的中心区域。该研究结果可为东非海岸盆地的油气勘探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The present research work concentrates on viscous dissipation, Dufour, and heat source on an unsteady magnetohydrodynamics natural convective flow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and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fluid past an exponentially accelerated infinite vertical plate in the existence of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The presence of the Hall current induces a secondary flow in the problem.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viscous dissipation and heat flux produced due to gradient of concentration included in the model along with heat source as they are known to arise in thermal-magnetic polymeric processing. The flow equations are discretized implicitly using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and solved using MATLAB fsolve routine. Numerical values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velocities, temperature, concentration, skin friction, Nusselt number, and Sherwood number are illustrated and presented via graphs and tables for various pertinent parametric values. The Dufour effect was observed to strengthen the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profile in the flow domain. In contrast, due to the impact of viscous dissipation, the local Nusselt number reduces. The study also reveals that the inclusion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term augments the mass transfer rate and diminishes the heat transfer rate at the plate.  相似文献   
8.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water fog explosion suppression and research the combined effect of water fog and obstacle on hydrogen/air deflagration, multiple sets of experiments were set up.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stability of thermal diffusion under lean combustion conditions is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 of hydrogen/air flame surface instability, and the existence of water fog will aggravate the hydrogen/air flame surface instability. When obstacle is not considered, 8 μm, 15 μm, 30 μm water fog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flame velocity and explosion overpressure of hydrogen/air, 45 μm fine water fog plays the opposite role. When consider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water fog release position and the obstacle, the 8 μm, 15 μm, 30 μm water fog has almost no suppression effect when released near the obstacle, but a significant suppression effect occur, when using the 45 μm water fog. In the field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th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fine water fog to reduce the consequences of hydrogen explosion accidents, and the optimal diameter range used by the water fog, but also provide experimental reference for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hydrogen/air explosion suppression in semi-open spac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xplosion suppression theory. In term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ayout of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in the engine room of nuclear power plants or hydrogen-powered ships.  相似文献   
9.
10.
借鉴国内外相关甲烷排放核算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城镇燃气典型输配系统的工艺特点,进行甲烷排放源识别及分类研究。研究表明,城镇燃气典型输配系统从门站进站管道到用户燃气表之间的所有设施、设备、组件及连接处都存在甲烷排放的可能,按照排放类型分为逃逸排放和放散排放;按照设施类型分为埋地燃气管道排放、燃气厂站排放和终端用户排放。根据国内外文献调研,不同设施类型中的材料材质、设备类型是影响甲烷排放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将排放源细分为6个一级排放源,21个二级排放源,72个三级排放源,为城镇燃气典型输配系统排放清单编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