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3篇
  免费   619篇
  国内免费   76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357篇
化学工业   855篇
金属工艺   238篇
机械仪表   19篇
建筑科学   97篇
矿业工程   3639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94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篇
冶金工业   978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275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536篇
  2011年   477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192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铅锌尾矿嵌布粒度细、氧化程度高、泥化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浮选试验研究.采用硫化混合浮选的工艺流程,经过一粗五精三扫浮选,在磨矿细度-0.074 mm含量占95%条件下,选取最优参数进行闭路实验,最终获得铅品位15.05%、回收率为34.31%,锌品位39.23%、回收率为49.82%的铅锌混合精矿.  相似文献   
2.
铜矿开采导致的铜尾矿堆存问题对社会安全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隐患,提高铜尾矿中有利元素的回收对消耗铜尾矿,解决资源困境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某选冶厂尾矿库堆存近5×106 t品位为0.43 %左右的混合型铜尾矿,根据硫化铜和氧化铜矿物之间可浮性的差异,对磨矿细度、药剂优化及全流程开路和闭路循环试验进行研究,最终,确定采用“粗选硫化铜矿,扫选氧化铜矿,分别精选提高铜品位”的混合型铜尾矿异步浮选工艺流程,全流程闭路试验获得硫化铜精矿铜品位18.32 %,铜回收率26.84 %,对硫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82.44 %;氧化铜精矿铜品位18.15 %,铜回收率31.66 %,对氧化铜矿物综合回收率为48.62 %;铜精矿综合回收率为58.50 %的良好指标,探索出一套技术可行,生产效益高的混合型铜尾矿处理工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中介绍了某炼油厂为应对《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排放标准,通过对预处理单元进行混凝—微/纳米气浮技术试验,对比原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考察微/纳米气浮技术在污水预处理应用效果情况。结果表明,在同样的混凝剂加注的情况下微/纳米气浮装置出水水质较原1气、2气浮出水水质较好,该技术可为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升级改造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数字化选矿控制系统在保障工艺流程、设备稳定运转的同时,重在提高生产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自适应能力。通过对生产数据长期不断的挖掘分析,实现生产过程操作方式的迭代优化。本文主要是对某铁多金属选矿厂的碎磨及浮选过程进行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及实施。通过磨矿智能控制系统向基础自动化的单元给矿、补水、调频回路下达优化控制指令,平稳生产流程,提高了溢流产品质量;浮选智能控制过程通过粒度在线分析与智能充气控制系统,提升作业流程稳定性,实现流程产率优化,稳定了精矿品位。  相似文献   
5.
某铁矿具有矿物种类多、铝硅双高等特点。原矿中TFe为24.94%,MFe为3.99%,SiO2为33.81%,Al2O3为13.75%。铁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显示,磁铁矿中铁的占有率为16.00%,赤铁矿中铁占有率为36.49%,硅酸铁中铁的占有率为41.34%。为了高效充分利用该矿石资源,采用“弱磁选—强磁选—反浮选”工艺流程及新型捕收剂BK448进行选矿试验,获得最终指标为:铁精矿1铁品位为65.45%,铁回收率为15.43%;铁精矿2铁品位为60.86%,铁回收率为31.42%。总之,该铁矿在磁铁矿和赤铁矿中铁总占有率为42.49%情况下,获得全铁回收率为46.85%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江西某石英型萤石矿,其中大部分萤石与石英紧密连生,造成单体解离困难,从而影响矿物选别指标。化学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CaF2品位为67.86%,SiO2、CaO、Al2O3含量较高,分别为19.04%、5.91%和3.32%。这表明矿石中脉石以石英和硅酸盐矿物为主,其他成分含量较少。本文探究了油酸钠(NaOl)和叔十二烷基硫醇(TDM)组合捕收剂对该石英型萤石矿的浮选效果,并对捕收剂进行了表面张力测定。浮选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在矿浆pH为9.5,油酸钠和叔十二烷基硫醇摩尔比为8:2时,对萤石的浮选指标最好,通过1粗4精3扫全闭路浮选流程可获得CaF2品位为94.06%,回收率为99.55%的高品级萤石精矿。捕收剂的表面张力测试表明,组合捕收剂的CMC值略小于油酸钠,且在气—液界面的分子排列紧密度高于油酸钠。因此,相比于油酸钠来说,组合捕收剂可以更好的改变矿物表面的疏水能力。上述研究成果可为嵌布粒度细的石英型萤石矿的有效回收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业样机,在南海流花11-1油田的“南海胜利号”FPSO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运行结果表明,除油率受分流比、微气泡发生器与气旋浮罐间压差及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受注气比、回流比变化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入口水含油质量浓度在240~400 mg/L之间时,优选组合操作参数下的除油率平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1.8%),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可降低到50 mg/L以下。结合工业样机现场实验结果,从工艺流程简化、微细气泡发生、立式罐体结构优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磁化处理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磁化处理对浮选水系性质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列举了磁化处理在金属矿、非金属矿、煤等不同物料浮选中应用的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发现磁化处理在浮选中应用具有简化工艺流程、优化分选指标、减少药剂消耗等优势.磁化处理影响浮选的机理尚不明确,磁化处理影响浮选的因素及影响规律、设备和工艺也有待进一步研究.理论分析、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先进的检测方法相结合,对磁化处理应用于浮选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工艺及设备进行深入研究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食品废水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好,易腐败酸化的特点,某工程设计采用格栅-隔油-曝气调节-气浮-A/O-MBR组合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该组合工艺的流程、主要设计参数及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Cr、 BOD5及S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 457、 5 058及1 406 mg/L时,经该工艺处理后,CODCr、 BOD5及SS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4%、 98.1%及98.6%,出水各指标均能稳定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The influ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Zn2+ on the floatability of sphalerite in an acidic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via flotation experiments, zeta potential measurements,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s,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n2+ was adsorbed on the sphalerite surface and a Zn-hydroxyl complex was formed at a pH of 4 and a Zn2+ concentration of 4×10−2 mol/L. The zeta potential increased and the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from 84.80° to 36.48°, strongly inhibiting the floatability of sphalerite. When S2− or Cu2+ activator was used alone, sphalerite was not activated after Zn2+ was adsorbed, and its contact angl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However,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2− and Cu2+ activators, its floatability was realized after Zn2+ adsorption. This result was attributed to the removal of the Zn-hydroxyl complex on the surface of sphalerite by S2−. After this removal, Cu2+ was adsorbed on the sphalerite surface to form a Cu2S·S0 hydrophobic fil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