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60篇
  免费   4794篇
  国内免费   2291篇
电工技术   638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2568篇
化学工业   960篇
金属工艺   231篇
机械仪表   638篇
建筑科学   1864篇
矿业工程   17367篇
能源动力   721篇
轻工业   220篇
水利工程   307篇
石油天然气   125篇
武器工业   123篇
无线电   108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20篇
冶金工业   2719篇
原子能技术   63篇
自动化技术   979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879篇
  2021年   1198篇
  2020年   1570篇
  2019年   822篇
  2018年   796篇
  2017年   831篇
  2016年   956篇
  2015年   1308篇
  2014年   2426篇
  2013年   2076篇
  2012年   3451篇
  2011年   3060篇
  2010年   2277篇
  2009年   2318篇
  2008年   2435篇
  2007年   2449篇
  2006年   2090篇
  2005年   1780篇
  2004年   1498篇
  2003年   1423篇
  2002年   894篇
  2001年   702篇
  2000年   640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44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炭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和能源支持,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验模式对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确保社会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我国东部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所面临的共性难题,并以徐州贾汪区转型探索经历为例,总结城市转型的"徐州贾汪区模式",主要包括放大正向外部效应、长期坚持矿地融合、大力建设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三条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煤炭城市转型发展的共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性难题,必须引入系统性思维。我国东部矿区普遍人口密集,农业发达、沉陷积水是最主要的共性特征,煤炭开采产生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基本相同,转型发展模式值得互鉴。  相似文献   
2.
In this article an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mining factors on the seismic activity during the longwall mining of the upper layer of coal seam no. 405/2 in one of the Polish hard coal mines in the Upper Silesian Coal Basin was conducted. Two longwall panels were mined in analogous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based on the same mining system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regards to the mining factors, which was reflected in the observed seismic activity. Some tools used in mining seismology were applied to illustrate the aforementioned influence of mining factors, e.g. the frequency-energy distribution, the frequency-magnitude distribution, the 2 D distribution of released seismic ener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eased seismic energy and the volume of mined coal, the Benioff strain release, and the Gutenberg-Richter(GR) b coefficient distribution(b is the propor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energy tremors). Concerning the Benioff strain release, a new solution, based on the slope of a fitted line in a moving time window,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3.
以禹州市梁北矿为研究区,利用2018年11月—2020年6月间35景5 m×20 m分辨率Sentinel-1A数据,采用InSAR技术,利用SBAS(短基线集InSAR)雷达干涉测量方法对梁北矿进行地面沉降信息提取解译,并通过实地调查成果认为,采用InSAR技术适合在矿区开展地表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4.
5.
根据煤矿井下的安全防爆要求,天线的射频发射功率受到严格限制,导致煤矿5G的基站部署密度显著高于地面场景。为了解决由此引发的交叉覆盖问题,本文提出了煤矿5G分布式MIMO组网技术,利用分布在不同位置的天线实现对用户数据的联合并行发送,不仅避免了由交叉覆盖导致的乒乓切换等负面效应,还提升了边缘区域的信号覆盖效果。在乌兰木伦煤矿的300米采煤工作面内,利用分布式MIMO组网技术实现了5G信号的无边界覆盖,上行速率不低于500Mbps,保障了煤机数据的实时有效传输。  相似文献   
6.
深凹露天矿山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爆破产生的炮烟扩散稀释较为困难,严重危害生产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基于实际矿山构建了深凹露天矿山的二维物理及数学模型,采用非稳态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爆破位置下,深凹露天矿山采坑内爆破炮烟的扩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爆破位置下,露天采坑内均出现复环流,爆破点位置是影响露天采坑内风流结构特征的重要因素;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均随着时间变化而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率逐步减小,呈现三个阶段的下降趋势;爆破位置位于背风侧时露天采坑内的炮烟最高浓度和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远高于迎风侧三个爆破位置;随着背风侧爆破点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先降低后增加,炮烟最高浓度及降至安全浓度所需时间随着迎风侧爆破位置距采坑底部距离的减小而增加。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深凹露天矿山企业合理组织爆破后的生产作业和保障作业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资源种类划分结果异常,设计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整合系统。选用CYUSB3014芯片作为此次设计系统的主控芯片,并设定信息处理芯片以及外围电路。在此基础上,对思政课程信息进行分类,建立了课程资源库。优化资源整合模块,设定多媒体资源整合流程,并添加DataSet与.NET Framework数据处理程序,实现对多媒体数据的高效处理。构建系统测试环节显示,此系统资源种类划分结果较为合理且系统承载率较高。由此可知,此系统在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乌兰矿投产前期采矿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该矿所处蒙古国经济落后、投资风险大的现实状况,为避免生产中断、规避投资风险,早日回收前期投资考虑,采取了双斜坡道开拓、全尾胶结充填、高端壁空场嗣后充填采矿、多中段组合式连续开采等系列技术应对方案。大大降低了一次性投资规模及投资风险,前期投资得以快速回笼的同时,矿山产能也充分释放,确保了矿山的持续稳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海外地下近地表矿体开采矿山规避投资风险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方案借鉴。  相似文献   
9.
针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出现的突水事故,采用RFP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采动模型,对底板裂隙破断过程和声发射进行模拟,研究煤层底板采动裂隙扩展突水通道,结果表明:离断层越近,断层内水压导升高度越高,断层出现活化,裂隙扩展发育,最终贯通形成导水通道,在进行注浆改造后,单个钻孔的最大涌水量为8 m3/h,说明注浆加固防治水效果较好,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0.
Understanding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overburden deformation during coal mining is still a challenge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monitoring techniques. Taking the Yangliu Coal Mine as an example, a similarity model tes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 of overlying rocks in this study. Distributed fiber optic sensing (DFOS), high-density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 (HD-ERT) and close-range photogrammetry (CRP) technologies were used in the test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es. The combined use of the three methods facilitate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verburden deformation, showing that the mining-induced deformation of overburden strata was a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This process was accompanied by the formation, propagation, closure and redevelopment of separation cracks. Moreover, the key rock stratum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quality lithology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overburden deformation. There were generally three failure modes of overburden rock layers, including bending and tension, overall shearing, and shearing and sliding. Shear failure often leads to overburden falling off in blocks, which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mining safety. Therefore, real-time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of overburden de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afe mining of underground coal s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