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29篇
  免费   7353篇
  国内免费   4020篇
电工技术   4124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6203篇
化学工业   13326篇
金属工艺   6960篇
机械仪表   7628篇
建筑科学   4158篇
矿业工程   5607篇
能源动力   1538篇
轻工业   6775篇
水利工程   1513篇
石油天然气   3633篇
武器工业   708篇
无线电   38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60篇
冶金工业   5767篇
原子能技术   728篇
自动化技术   10305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1416篇
  2022年   2375篇
  2021年   2903篇
  2020年   2865篇
  2019年   2144篇
  2018年   1881篇
  2017年   2302篇
  2016年   2489篇
  2015年   2770篇
  2014年   4563篇
  2013年   4200篇
  2012年   5945篇
  2011年   5863篇
  2010年   4299篇
  2009年   4322篇
  2008年   3913篇
  2007年   5204篇
  2006年   5108篇
  2005年   4431篇
  2004年   3552篇
  2003年   3235篇
  2002年   2689篇
  2001年   2279篇
  2000年   1848篇
  1999年   1483篇
  1998年   1235篇
  1997年   975篇
  1996年   799篇
  1995年   727篇
  1994年   646篇
  1993年   440篇
  1992年   328篇
  1991年   219篇
  1990年   198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30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9年   7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高面板堆石坝的地震易损性,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LHS)方法从人工生成的100条地震动中随机选取30条,选定PGA为地震动强度指标,坝顶竖向位移为性能指标,通过对每条地震动进行等间距调幅,对面板坝进行有限元计算及对结果进行IDA分析,提取各条地震动在所选性能指标不同极限状态下的PGA;然后引入SVM,以代表地震动特性的参数为输入,以PGA为输出,训练并测试SVM模型;最后利用SVM模型做快速预测,在考虑不同地震动数目的条件下,分析面板坝的地震易损性,并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IDA-SVM方法在分析大坝易损性的问题上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考虑不同地震动数目所得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针对难于处理的含油污泥,本文使用擦洗剥离技术进行分离研究,擦洗剥离技术通过强化颗粒间碰撞和摩擦,使油从颗粒表面分离,达到含油污泥处理的目的。开展了擦洗剥离的条件试验,在浆体浓度、有无介质、介质与物料比、擦洗时间、搅拌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擦洗机结构方面进行参数优化,提出了最优试验条件,并进行验证试验,油泥处理后的含油率降低到0.51%,达到了油泥处理标准,为大规模油泥处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某铅锌矿原矿铅含量为1.26%,含锌6.53%,含硫30.38%。生产上采用“铅锌依次优先浮选-中矿顺序返回”工艺流程,生产指标为铅精矿铅品位50.69%,含锌12.61%,铅回收率75.53%,锌精矿锌品位48.77%,含铅1.59%,锌回收率73.91%。铅锌互含较高,锌精矿指标不理想。为了解决该问题,本文在了解现场生产工艺流程及矿石性质的基础上,针对该铅锌矿开展了详细的选矿工艺优化试验,通过对部分药剂制度进行优化,采用特效捕收剂BK-LY11,同时在锌浮选回路采用中矿再磨工艺,显著改善了铅锌互含情况,有效提高了铅锌选别指标,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优化后获得的铅、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83、8.4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对浸矿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采用清水进行淋洗,在184天的清水淋洗过程中,尾水氨氮值从最开始的507mg/L,降低至140mg/L,淋洗尾水pH4.52~3.10。淋洗尾水采用两级反渗透膜分离,既回收有价资源稀土,又能使出水氨氮达标。结果表明,产水氨氮浓度稳定低于15mg/L,对稀土的截留率高于98.25%,浓水中稀土离子平均浓度313.4mg/L,可进一步回收稀土资源。  相似文献   
5.
发酵肉制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肉制品在发酵过程中受组织内源酶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降解。蛋白质降解既可以增加肉制品风味物质的种类,又提高了蛋白质的消化率,提升了产品的营养价值,并且蛋白质降解生成的部分肽类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及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菌、降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因此对生物活性肽的制备与功能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发酵肉制品是生物活性肽的一个良好来源,本文主要综述发酵肉制品中蛋白质降解生成生物活性肽的种类、分离纯化方法及生物活性肽的功能利用,旨在为功能性发酵肉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采用现有方法预测短期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风速时,因未分析风力机的运行特性而导致无法准确预测系统的输出无功功率、输出有功功率和短期风速,且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大,为此提出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速的预测方法。首先对风力机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回归算法构建风速预测模型,最后利用风速预测模型完成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风速的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地预测系统的输出无功功率、输出有功功率和短期风速,且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误差小,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整体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中聚酯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结构紧密缠绕,难以分离而无法加工的问题,采用环境友好的草酸体系选择性水解混纺织物中的棉纤维,从而释放聚酯纤维实现有效分离,并对草酸体系分离工艺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与无机酸相比,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草酸可达到与盐酸相当的分离效果且所得聚酯纤维形态更完整,棉纤维水解程度更低,水解产物分布更窄;在草酸浓度为0.07 mol/L、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聚酯/棉混纺织物的分离效果最优;其中棉纤维水解为纤维素材料,得率为91.46%,另有小部分水解为葡萄糖或低聚糖;聚酯纤维回收率高达99.28%,且保留了原有聚酯纤维的性能,可直接生产加工;该反应体系可循环利用多次,实现了废旧聚酯/棉混纺织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8.
将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和聚乳酸(PLA)进行共混,然后添加竹粉、木质素和秸秆粉,利用混合熔融造粒、挤出吹膜工艺制备了PBAT/PLA/生物质粉(BP)(质量比74.26/4.95/19.80)复合垃圾袋,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SEM)、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测试(XRD)、热重分析仪(TG)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垃圾袋的微观形貌、组成、耐热性能、拉伸性能及抗漏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对其实用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3种BP在PBAT/PLA基体中分散性较好,对薄膜结构和热性能几乎没有影响;添加竹粉和木质素材料的垃圾袋相比于添加秸秆粉的垃圾袋有明显的强度优势,强度提高了40 %以上。本研究对于降低PBAT/PLA垃圾袋的生产成本、促进生物降解材料的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Conventional 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 (PSA) processes can only produce one high purity product in a single stage, whereas the state-of-art dual-reflux PSA (DR-PSA) can produce two high purity products simultaneously. However, multicomponent gas separation is often required in the industry, targeting at recovering several valued products at the same time.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ovel adsorption process, namely triple-reflux PSA (TR-PSA), to separate three components simultaneously. A middle product outlet and a middle reflux stream were introduced to the adsorption columns of a conventional DR-PSA process to separate ternary mixtures of nitrogen, methane, and helium. Nonisothermal dynamic models were built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operating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the location of the middle reflux/product stream and the middle reflux flow ra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PSA process successfully separated ternary mixtures obtaining three enriched products simultaneously in a single stage, yielding a separation performance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double-stage DR-PSA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capital and energy cost.  相似文献   
10.
The micro-powder injection molding (micro-PIM) process has the potential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of micro-components that are often used in small and handy devices. Numerical modeling helps to analyze and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of micro-PIM. In the present work, a numerical model i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powder–binder separation (a common defect in PIM and especially severe in micro-PIM) during the injection of an alumina feedstock. A powder–binder separation criterion is proposed dealing with applied injection pressure and friction force between the powder and binder. An indirect comparison of feedstock travel time between two locations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 predicted segregation from the simulated result is supported by a qualitativ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The developed model can be used to optimize injection parameters to get a defect-free produ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