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94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288篇
电工技术   32篇
综合类   839篇
化学工业   1107篇
金属工艺   1083篇
机械仪表   166篇
建筑科学   2001篇
矿业工程   3758篇
能源动力   67篇
轻工业   253篇
水利工程   184篇
石油天然气   95篇
武器工业   37篇
无线电   5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43篇
冶金工业   1377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7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381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30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569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811篇
  2011年   796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559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30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285篇
  2001年   281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87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261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镍基高温合金GH202在800~1100 ℃高温氧化后晶粒、碳化物和强化相的演变过程。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镍基高温合金的硬度随氧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100 ℃氧化100 h后,硬度降低了43.5%。800和900 ℃氧化后晶粒生长速度较慢,而经900 ℃氧化后晶界碳化物析出显著增加。在1000和1100 ℃氧化后,晶粒尺寸明显增大。氧化过程中晶界迁移是由晶界两侧自由能差决定,温度越高,晶界向曲率中心迁移越快,大量细小晶粒被吞并形成了大晶粒。大块状碳化物(MC)分解成大量的碳原子,与Cr原子结合形成少量的富Cr颗粒状M23C6。在900 ℃氧化150 h后,M23C6演化为富Ti的M6C。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在γ相中回熔。在800、900和1000 ℃氧化后,γ′相逐渐长大,在1100 ℃氧化100 h后,完全溶解于γ相。  相似文献   
2.
为表征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矿化过程的差异,通过Sutherland理论下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E)和浮选速率常数(k)之间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了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浮选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捕收剂消耗量下低阶煤-油泡浮选产率均高于低阶煤-气泡浮选产率。诱导时间测试表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35 ms)要明显低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93 ms)。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油泡表面的疏水性要强于传统浮选气泡表面的疏水性。然而,进一步利用Sutherland理论中固体颗粒进入泡沫产品的总概率和浮选速率常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结合低阶煤颗粒-气/油泡的浮选速率试验求得的低阶煤颗粒-气/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分别为9.67和8.46 ms,其与诱导时间测试仪分别测量的诱导时间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浮选过程中气/油泡的上升速度分别为23.26和22.68 cm/s,其远高于2015EZ型诱导时间仪测试过程中气/油泡碰撞速度(2.0 cm/s)。因此,诱导时间理论计算表明气泡-颗粒间的碰撞速度对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影响很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油泡浮选效果优于传统浮选的内在原因在于低阶煤颗粒-油泡间的诱导时间小于低阶煤颗粒-气泡间的诱导时间。  相似文献   
3.
化学强化是一种玻璃机械强度增强方法,适用于异型、超薄、高碱、高膨胀玻璃增强,因新型超薄显示产品的屏幕保护玻璃发展需要,化学强化技术重新在碱铝硅酸盐玻璃品种掀起研究热潮。本文对化学强化本质及铝硅酸盐玻璃在屏幕保护玻璃应用进行了回顾,基于玻璃化学强化的高CS、DOL和低CT诉求,归纳总结了关键影响因素,第1,碱铝硅酸盐玻璃的成分及结构是基础,氧化铝有利玻璃网络孔隙增大创造交换通道,氧化钠或氧化锂是离子交换关键物质;第2,对于玻璃组成和结构设计,要求玻璃网络键合度R=O/Si或O/(Si+Al)满足2.15~2.40,碱金属氧化物质量分数大于13%且膨胀系数大于6×10^-6/℃;第3,在化学强化工艺方面,化学强化温度决定离子扩散系数,化学强化时间决定DOL,一步法仅能获得相对较大的CS,而DOL不很理想,只有两种离子参与交换的二步法才有利于CS和DOL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湖南某钨选厂使用杂醇类起泡剂BK205所产生的泡沫小、性脆、泡沫层薄等不利于二次浮选的特点,采用BK205与新型醚类起泡剂CU组合使用以便实现矿石中钨矿物的高效回收。结果表明,在采用BK205与新型醚类起泡剂CU组合质量比为3∶1、先BK205后CU的加药方式下,小型闭路试验得到精矿WO3品位为30.13%,回收率为78.98%。工业试验表明,组合起泡剂不仅改善浮选泡沫,减少药剂用量,降低药剂成本,而且能获得比原起泡剂更好的工业指标,使钨矿物得到更高效的回收。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含银铅锌矿石进行了浮选分离工艺研究。在查明矿石的主要矿物组成及嵌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矿石特性采用铜铅混选-锌浮选的工艺流程进行选矿试验,从含银310.92g/t、铅6.10%、锌4.95%的矿石中获得含铅76.63%、含银3 659.74g/t、铅回收率为91.50%、银回收率为87.11%的铅精矿和含锌55.48%、含银282.84g/t、锌回收率为89.15%、银回收率为7.34%的锌精矿。实现了矿石中银、铅、锌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6.
对贵州某沉积钙质磷块岩进行了浮选工艺研究。采用H2SO4为氟磷灰石抑制剂、BW-1为白云石捕收剂,进行了浮选单因素试验;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并采用响应面曲线法进行了浮选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佳浮选条件为: 磨矿细度-0.074 mm粒级占60%、H2SO4用量13.20 kg/t和BW-1用量400 g/t。采用一段反浮选试验流程,可得到精矿品位30.94%、回收率92.45%的磷精矿。研究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与H2SO4用量的交互作用对精矿品位影响显著,H2SO4用量和BW-1用量的交互作用对精矿回收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ZK60镁合金表面滚压加工中工艺参数对试件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表面残余应力和表层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压力和重复滚压次数对试件的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表面残余应力和表层硬度影响程度较大,滚压速度影响较小。对精车ZK60镁合金试件进行滚压加工,试件表面粗糙度R a、R z最大减小了50.3%和48.1%;残余压应力最大可达-54.55 MPa;显微硬度从试件表层到内部基体材料逐渐降低,表层硬度值最大为92.83 HV 0.25,比基体材料硬度提高了15.32%。  相似文献   
8.
To fabricate 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bond coatings, commercial Co–30wt-%Ni–20Cr–8Al–0?4Y powder was milled with 2% additions of Al2O3, Y2O3 or Y2O3 + HfO2. Low-pressure plasma sprayed, free-standing specimens were oxidised in air + 10%H2O at 1100 °C both isothermally (100 h) and in 500, 1?h cycles. Dry air cyclic testing conducted at both ORNL and FZJ showed remarkably similar results. In general, the water vapour addition caused more scale spallation. Two LPPS specimens without oxide additions were tested for comparison. The specimens with 2%Al2O3 addition exhibited the best behaviour as the powder already contained 0?4%Y. Additions of 2%Y2O3 and especially 1%Y2O3 + 1%HfO2 resulted in over-doping as evidenced by high mass gains and the formation of Y- and Hf-rich pegs.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of the isothermal specimens showed no Hf and/or Y segregation to the alumina scale grain boundaries in the over-doped specimens.  相似文献   
9.
In this study, the ultrasound was fixed in the pulp zone of flotation cell and its effect on the true flotation of lignite was analyzed. Flot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imultaneous ultrasound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e yield and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e ash content. Screening analysis of flotation products revealed that the ultrasound could crush coarse coal to fine coal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ests indicated that the ultrasound could reduce the coverage of high-ash coal fines on the coarse particle surface. Thus, the flotation recovery of coarse lignite particle was increased. In addition, the true flotation and entrainment of ?0.074 mm fine particles were studied by the sink-float test and the method of Trahar. It was found the ultrasound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true flotation of fine particles and improved the overall water recovery in lignite flotation.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金精矿中伴生铅含量高(含铅7.83%)的特点,为综合回收其中有价金属铅,详细查明金精矿中的组成成分以及铅的赋存状态,提出采用"抑硫浮铅"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此类含铅金精矿,可获得含铅61.94%、金75.40 g/t、银3 481.0 g/t、铅回收率88.10%的铅精矿以及含金30.85 g/t、银682.6 g/t、铅1.08%的金精矿,实现了伴生金属铅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