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9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519篇
电工技术   383篇
综合类   1583篇
化学工业   537篇
金属工艺   1520篇
机械仪表   769篇
建筑科学   1360篇
矿业工程   516篇
能源动力   169篇
轻工业   201篇
水利工程   285篇
石油天然气   284篇
武器工业   82篇
无线电   5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31篇
冶金工业   1369篇
原子能技术   97篇
自动化技术   126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42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598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718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725篇
  2006年   680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545篇
  2003年   554篇
  2002年   504篇
  2001年   374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272篇
  1998年   193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67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7篇
  1961年   5篇
  1957年   8篇
  195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density on the strain hardening behaviour of amorphous polymers is studied. The network density of polystyrene is altered by blending with poly(2,6-dimethyl-1,4-phenylene-oxide) and by cross-linking during polymerisation. The network density is derived from the rubber-plateau modulus determined by dynamic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Subsequently un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are performed to obtain the intrinsic deformation behaviour and, in particular, the strain hardening modulus.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strain hardening modulus proves to be proportional to the network density, irrespective of the nature of the network, i.e. physical entanglements or chemical cross-link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the strain hardening modulus is observed to decrease. This decrease appears to be related to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mobility of the chains, determined by the distance to the glass-transition temperature (TTg).  相似文献   
2.
指纹考勤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金平  孟建军  蒋兆远 《信息技术》2003,27(10):70-72,76
针对企、事业单位原有的考勤系统,如打卡钟、磁卡、IC卡等考勤方式存在代打卡、卡丢失等不足和缺陷的实际,结合指纹识别技术,建立一套考勤、薪资、人事管理于一体的软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能使企业考勤管理更加简便快捷、客观公正。并提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仪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美国Baker-Atlas公司研制生产的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成像测井仪(HDIL),简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指标及主要应用范围,并介绍了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资料在河南南阳油田的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油开采业对石油机械产品的需求 ,利用机械理论基础知识 ,通过实践设计 ,提出了对几何尺寸长的金属管类进行调质处理后的均匀冷却方法 ,以满足其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5.
荧光显示管直丝氧化物阴极有效逸出功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阴极的逸出功是表征阴极发射能力的物理量,求定荧光显示管直丝氧化物阴极有效逸出功时,因其零场发射电流密度难于准确取值,温度无法直接测量,显得困难,须予解决,为此提出了一种计算阴极有产逸出功的办法,对某显示管的发射欠佳和“低温高效”的两种氧化物阴极的有效逸出功进行计算,有效逸出功率是靠测量相关物理量再同计算得出,精度不很高,文中所用办法也不例外,但所得结果能反映阴极发射能力,所需仪器少,是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指标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常用可靠性指标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可靠性理论及石油测井仪器的特点。提出了石油测井仪器的可靠性模型。在探讨常用可靠性指标对石油测井仪器适用性的同时,提出将平衡稳定工作时间NWTURE和免维修测井井次NOLWNM作为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指标的思想;探讨了获取可靠性指标的途径。给出了推荐使用的石油测井仪器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7.
25Cr3Mo3NiNb二次硬化钢中的碳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EM和萃取相分析方法,研究了25Cr3Mo3NiNb二次硬化钢淬火回火组织中的碳化物。结果表明,随淬火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M6C型碳化物逐渐溶解。于1050℃奥氏体化时M6C型碳化物全部溶解,淬火态试样中只有少量的Nb(C,N)颗粒和自回火M3C型碳化物。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后析出ε、M3C、M2C和M7C3等类型的碳化物。Nb(C,N)颗粒可以阻止淬火奥氏体晶粒的异常长大,而高温回火析出的M2C碳化物有二次硬化作用,从而提高回火稳定性和高温强韧性。  相似文献   
8.
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地下室人防及通风设计的方法及实际运用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Double-edge notched (DENT) steel plates were pulled until complete fracture and several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re made (using profilometry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ssential work of fracture (EWF) model was found to be well verified. Numerical simulations—up to the maximum load only—of som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incorporating geometric and material non-linearities (large deformation elasto-plasticity). Som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numerical computations and excellent agreement was found.  相似文献   
10.
Large deflections of pulse-loaded elliptic and round plates made of hardenable elastoplastic materials are investigated analytically using an energy-based approach. Formulas that are convenient for engineering design have been deri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