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改进的遗传算法--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并通过换热网络综合优化的实例进行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再生剂和改性剂提升高掺量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宏微观机理, 进而弥补其低温抗裂性能不足的显著缺陷, 设计了3种改性剂配比方案(8%再生剂1、8%再生剂2、4%再生剂2+4%改性剂), 开展了高掺量改性RAP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室内小梁弯曲试验, 分析了混合料的宏观断裂行为特征, 进而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 揭示了混合料内部裂纹萌生与扩展的微观机理以及不同改性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 双外加剂(再生剂和改性剂)配比下高掺量RAP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破坏应变、劲度模量、应变能密度等低温抗裂性能指标均优于单独使用再生剂, 近场动力学理论可较好地模拟再生沥青混合料的低温开裂行为; 再生剂可显著提升旧沥青界面处的黏结能力, 再生剂1使试件底部应力分布更为均匀, 再生剂2恢复旧沥青黏结能力的效果更优; 而改性剂则提升沥青的整体性能, 且对新沥青的性能提升更加明显; 相较于单独使用再生剂, 双外加剂可恢复旧沥青性能并提升沥青整体的黏性, 有效弥补高掺量RAP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网红景点”现象催生的由脱域认知转向在场体验 的大众游览行为,带动诸多城市场景“被景区化”,并表现出 一些特征性空间问题。以重庆市李子坝“三层马路老街区”为 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基础信息、认知差异及体验评 价3个维度的调研数据,借助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卡方检验 剖析游客脱域与在场不同游览阶段的认知差异特征;利用体验 综合评价分析游客对空间体验的满意度,使用因子分析、多元 回归分析揭示出,在网络媒介影响下,感官体验因子>景观体 验因子>文化体验因子>场景氛围因子>空间服务因子的空间 体验评价影响程度。研究发现:网络媒介已成为当下青年人与 空间建立关联的一个重要锚点,它打通了脱域与在场的空间间 隔,但也对部分人群造成了阻隔;同时,传播的信息更多被标 签化的空间表征限定,由此带来游客空间认知的隔断性及片段 性;在网络媒介已介入空间更新的背景下,对现实空间的规 划、建设及管理应遵循媒介传播规律,营造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4.
EH4为基于电磁原理的、有效探测深度适中(800~1200m)的一种地球物理测深方法。介绍了EH4技术的原理、特点等及在天镇铅锌矿床东矿段地球物理勘查中的成功应用,并为下一步的工程验证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老旧建筑拆除固体废弃物再生骨料可作为生态化建材用于透水型再生水稳基层, 但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仍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采用建筑固废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碎石, 将再生骨料、高炉矿渣、粉煤灰和硅灰等组分掺量作为设计变量, 基于正交试验理论共设计了9种不同胶凝材料配比类型的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 测试并分析了其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弯拉应力以及疲劳寿命等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 并构建了相应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透水型再生水稳材料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满足我国高等级公路使用要求, 渗透系数也满足我国透水道路使用要求; 其疲劳寿命值离散性较大, 可用威布尔双参数分布模型较为准确地拟合, 基于此分布模型建立了其疲劳寿命预估方程, 可较好地预测试样不同存活概率下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6.
文章讨论了BIM技术在水工隧洞中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建模过程中采用Geostation for geology软件创建三维地质模型,从录入勘探数据—→创建数据模型—→创建地形模型—→创建地质属性模型(地层界面)—→各界面(断层、岩溶等)的修整—→模型边界缝合,解决和优化了实际建模过程,为类似的水工隧洞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参考。另外,随着隧洞的开挖,可以对BIM三维地质模型进行动态调整,并为隧洞的后续开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内蒙沙日宝吐Au-Ph—Zn—Cu多金属矿点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矿化受断裂控制,蚀变现象明显。通过阐述沙日宝吐Au—Pb—Zn-Cu多金属矿点的地质特征、借助甚低频(VLF)和连续电导率剖面测深(EH4)等先进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矿点进行了系统评价。VLF扫面结果显示,地表出露的主矿化蚀变带为强烈的低阻带,结构清晰,长度大于600m;EH4测深断面显示,矿区主矿化蚀变系统可延深至地下400~600m,表现为近于直立的低阻带。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初步确定此矿点是1个有较大规模成矿潜力的多金属矿点。  相似文献   
8.
在水平定向钻进中,作用在钻头上拉力和扭矩是设计钻进和施工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挤压式钻头的力学分析,提出了挤压式钻头的拉力-扭矩模型并较全面地分析了影响模型结果的因素.还结合现场施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践验证,结果与现场数据较为吻合.因此,该模型对挤压式钻头水平定向钻进施工设计优化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