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1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58篇
电工技术   153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97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39篇
建筑科学   332篇
矿业工程   24篇
能源动力   134篇
轻工业   3篇
水利工程   3466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0篇
冶金工业   8篇
原子能技术   78篇
自动化技术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406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安防、工业电视和门禁等新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套先进的监控系统,包括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应用软件,利用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已形成的光纤网络通道把分布在方圆10 km范围内多个站端设备以环路的方式连接起来,把可靠成熟的新技术融合到整个平台。自首台机组成功投运,监控系统为电站正常运行保驾护航,高清摄像机、视觉识别、行为分析、边界防护等新技术的应用为工程项目增添了亮点,使电站现场管理更加智能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锦屏一级水电站运行期跨江段谷幅历年变形值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运行期谷幅的变形规律和左岸边坡的变形收敛情况;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运行期边坡谷幅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库岸岩体变形与库水位、气温及其他作用因子的相关性,总结运行期左岸变形的时空分布规律与特点;通过各种观测手段与谷幅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对谷幅观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论证谷幅成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5.
为验证深圳抽水蓄能电厂球阀具备动水关闭能力且不会产生有害振动进行了球阀动水关闭试验,获得不同负荷下球阀动水关闭实测各项动应力值及振动位移值。试验数据表明深蓄电厂球阀在不关闭导叶情况下能可靠关闭阻断上游来水,验证了在100%负荷动水关闭球阀最不利工况下,球阀混凝土支墩结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球阀体系的振动位移是安全的,且对设备未产生有害变形及损坏。  相似文献   
6.
冷却水管坝后预留槽施工关系到冷却水管连接、坝面外观和后期封堵等问题。采用传统的预留槽布置方案,需要进行预埋木盒的制作、安装以及拆除后的二期混凝土回填等工作,这些工作费工费时,且容易产生质量缺陷。介绍了一种改进型预留槽施工工艺,即在冷却水管外露端头绑扎土工布代替传统的预埋木盒。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施工成本和缩短工期,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先镇  沈扬 《人民长江》2015,46(2):32-36
向家坝水电站二期纵向围堰上游段座落于厚达45~62 m的覆盖层上,为提高接头段深厚覆盖层地基承载力,且保证导流期不同江水位时的堰体稳定,优化调整方案为,将接头段和导水段改为柔性结构。详细介绍了柔性结构段基础处理中所涉及的施工程序、施工技术和异常情况处理等。二纵围堰经过了2009年和2010年两个汛期的考验,安全监测显示与实际运行表明,柔性结构体结构稳定。将导水结构堰体改为柔性结构体,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保证了二期截流工程按施工总进度计划实施。  相似文献   
8.
9.
10.
For optimizing locations of hydrogen refueling stations, two popular approaches represent fuel demands as either nodes or paths, which imply different refueling behavior and definitions of convenience. This paper compares path-based vs. node-based 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nimizing total additional travel time and feasibly covering all demands with the same number of stations. For this comparison, two new station location models are introduced that extend the Flow Capturing Location Model (FCLM) and p-Median Problem (PMP) by consistently defining upper limits on vehicle driving range and maximum inconvenience on refueling trips. Results for an idealized metropolitan area and Orlando, Florida show that path-based refueling substantially reduces wasteful travel time for refueling and covers more demand feasibly and more equitably in most scenarios. Path-based models incorporate the fact that residents of a zone regularly interact with other zones; therefore, individual stations can cover flows originating both near and far from their location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path-based approaches to planning hydrogen refueling infrastructure enable more people in more neighborhoods to refuel fuel-cell vehicles without wasting excessive time or running out of fu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