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1篇
  免费   727篇
  国内免费   622篇
电工技术   1186篇
综合类   413篇
化学工业   99篇
金属工艺   86篇
机械仪表   313篇
建筑科学   178篇
矿业工程   132篇
能源动力   103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36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武器工业   141篇
无线电   3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2篇
冶金工业   80篇
原子能技术   28篇
自动化技术   146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206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240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永胜  孙洁  宋鸿雁 《中州煤炭》2022,(11):147-153
以合理规划新能源电网,降低电网电能损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设计了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新能源电网规划方法。以最小电能损耗与最大新能源消纳为目标函数,潮流功率、容量、线路输电能力、风能与太阳能出力为约束条件,建立新能源电网规划模型;通过结合自然选择机理与粒子群算法,设计混合粒子算法,在混合粒子群算法内引入混沌扰动与变异策略,避免惰性粒子陷入局部最优,优化混合粒子群算法,利用优化混合粒子群算法求解规划模型,获取最佳规划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获取最佳规划方案,降低电能损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电网断面利用率;规划后的电网日累计发电量显著提升、碳排放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风驱动算法是一种新兴的基于群体迭代启发式的全局优化算法,与遗传算法、布谷鸟算法等相比,具有明确的物理背景,但该算法避免不了易陷入早熟和收敛效率慢的问题。针对早熟,本文提出了扰动策略,对当前最优适应度值对应的任一元素进行扰动,且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加,扰动量逐渐减少。针对收敛效率不高,提出了空间压缩策略,采用奇偶相间的方式,通过计算约束更新解的上下限以保证该解是可行解。将改进的风驱动优化算法运用到某水库的优化调度中,并与粒子群算法和标准风驱动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风驱动优化算法更为可靠、高效,能以较快速度收敛于最优解,且最优解值更大,为水库优化调度模型求解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喆  张培先  陈贞龙  郭涛  王文进 《中州煤炭》2022,(3):114-120,126
延川南煤层气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存在大量的低产低效井,产能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国内专家和学者对低产低效井增产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尝试了冲击波、氮气泡沫压裂等技术,但是成本高增产效果有限,在这些技术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的增产技术——氮气扰动技术,该技术目前正处于试验阶段。该技术在延川南煤层气田经过20多口井的试验,发现大多数低产低效井经过氮气扰动试验后大幅度增产,但停止试验后又恢复低产或停产,说明氮气扰动是一种增产辅助手段,可根据经济效益反复应用。氮气扰动技术适用于曾经水力压裂、裂缝通道较完整、初期产量较高、抽采周期短、递减率较高的低产低效井或停产井。氮气扰动是煤层气低产低效井增产改造的创新性技术,值得在延川南煤层气田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地基光学望远镜口径的不断增大,风扰动已成为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为了深入研究风扰动对望远镜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从时域角度对望远镜在风扰动作用下的响应进行时程模拟以及系统性能预测。首先,简要介绍了望远镜结构组成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结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变换方法将动力学模型转换到模态坐标系下,从而降低了模型维数、提高了计算效率。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随机场的风速时程模拟方法,将望远镜圆顶内的风速场表达为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的二维随机场,通过引入波数谱,克服了谱表达方法中各个离散采样点处互功率谱矩阵Cholesky分解出现数值不稳定的问题,从而可以表达空间和时间频率范围内几乎连续的随机场,并且在数值计算中引入了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模拟效率。最后,以2 m口径望远镜为例,对风速环境进行了时程模拟,并对外界平均风速为10 m/s及15 m/s的风扰动作用下,望远镜的性能进行了预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作用在望远镜主镜上的风扰动分别造成主镜最大接近45 nm和70 nm的面形误差;作用在次镜及桁架上,主要造成低频的主次镜相对位置和角度偏差。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换热器试验测控系统满足动态换热试验中对温度控制的要求,分析了试验系统中被控温度对象动态模型,设计了前馈-自抗扰温度控制算法。动态换热试验对象为管壳式换热器,试验过程管程流体为强迫对流换热,壳程流体自然对流换热,同时管程流体循环利用,要求控制管程入口温度稳定。控制算法全面利用模型信息,将壳程温度作为管程温度控制中的干扰,为其设计前馈补偿,同时设计自抗扰控制算法,处理模型偏差问题。利用AMESim软件搭建系统模型,在Simulink中设计控制算法,进行了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通过对比多种控制算法,验证了在壳程温度变化干扰的换热过程中,使用前馈-自抗扰控制算法能够使管程入口温度波动更小,更快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永磁同步电机调速系统的速度精度及抗干扰能力,提出一种并联降阶状态观测器优化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方法。对传统线性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改进,设计了降阶状态观测器。为了提升控制器在有限带宽内的抗扰动能力,设计并联型的降阶状态观测器。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系统的速度精度和鲁棒性得到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在历次大停电事故过程中,电网中存在少量元件对事故的演化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一种综合元件耐受性与重要性的电网元件关键性评估方法。从电网元件对电网电能传输影响的角度来衡量电网元件的重要性,分别定义了输电线路的潮流分布影响熵和节点电压影响熵;从引发电网元件失效的主导因素出发来衡量电网元件的耐受性,分别定义了输电线路在N-1准则下和节点在负荷波动下电网元件的耐受性指标;将耐受性指标与重要性指标综合来进行电网元件的关键性评估。最后,利用IEEE 39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常规旋翼无人机大都采用共线设计,只能产生竖直方向的推力,极大地限制了旋翼无人机在涉及物理交互任务时的应 用。 针对此问题,研究了一种双倾斜式全驱动六旋翼无人机,采用旋翼转轴非共线的设计方法,可以实现位置与姿态的独立控 制。 提出了一种抑制抖振的改进型积分滑模控制器,并与 PID 控制器、积分反演控制器和传统积分滑模控制器进行对比。 仿真 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积分滑模控制器能够实现旋翼无人机位置与姿态的独立控制,并能够有效克服自身模型参数的不确 定性以及外部的风场扰动完成定点悬停与复杂的轨迹跟踪。 实物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的全驱动旋翼无人机在长距离横 向运动时能够保持水平姿态, 俯仰角和滚转角误差控制在±2°以内。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系统模型误差、外部干扰以及执行器故障引起的双星编队轨道控制精度低、稳定性差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观测器的抗干扰容错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控制策略。首先,根据编队双星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设计基于双比例积分自适应律的增广观测器,同时实现对系统状态、间歇故障与快速时变故障、可建模干扰的快速精确估计,并采用H∞优化技术抑制不可建模干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其次,采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保证动态误差系统渐近稳定。然后,在控制器中引入未知动态估计信息的前馈补偿项,设计闭环反馈抗干扰容错LQR控制律。最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文献中控制方法,本文所提方法的编队卫星相对位置控制精度提高49.93%,验证了所设计的抗干扰容错LQR控制律的优越性,能够为双星编队构形保持提供精确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在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起动时,由于负载不同和稳态时负载突变,会造成同步误差大、系统的跟踪性能与抗扰性能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改进型的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改进了速度补偿器结构和二阶线性自抗扰控制器结构。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三台永磁同步电机同步控制仿真实验模型,在实验中把改进型的偏差耦合控制结构与传统的偏差耦合控制结构、基于二阶线性自抗扰的传统偏差耦合控制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型的偏差耦合控制结构比其它两种结构具有精度高、抗干扰性能好、收敛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