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7篇
  免费   1440篇
  国内免费   512篇
电工技术   8731篇
综合类   847篇
化学工业   175篇
金属工艺   114篇
机械仪表   401篇
建筑科学   255篇
矿业工程   222篇
能源动力   309篇
轻工业   22篇
水利工程   255篇
石油天然气   111篇
武器工业   13篇
无线电   68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2篇
冶金工业   252篇
原子能技术   37篇
自动化技术   50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45篇
  2020年   342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792篇
  2013年   513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985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47篇
  2008年   730篇
  2007年   918篇
  2006年   826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537篇
  2003年   480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130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光伏电站的充油箱变色谱普测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氢气、总烃等指标超标率及故障类型,从设备、施工、运维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增加出厂前局部放电试验、加强工艺施工控制、有针对性的检修等整改措施和预防策略,对此类箱变的运行维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变频率变压器(VFT)是一种能连接异步电网的新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设备,其可传输功率的容量是重要的性能指标。针对传统控制策略未考虑转差率增大可能导致转子绕组超过额定容量的问题,对不同的转差率和定子无功功率情况下定子有功功率最大值进行研究;详细研究了采用串联变换器的VFT系统运行特性;对不同转差率进行了详细的工况分析。推导出最优定子无功功率给定值与转差率、额定视在功率和实际吸收无功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提出了VFT的最大功率传输(MPT)控制策略;通过硬件在环实验平台验证提出的MPT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MPT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VFT的可传输功率,实现VFT的最大功率传输。  相似文献   
3.
在系统中集成超宽带(UWB)收发机芯片用于支持室内定位正成为移动通信终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超宽带收发机中,低噪声放大器(LNA)是一个核心功能模块.超宽带的全频段(3.1~10.6 GHz)覆盖要求给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需要在宽带匹配及在带内维持平坦的噪声系数的情况下.传统的低噪声放大器架构应用在超宽带设计时,噪声、增益和输入匹配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性能折中关系,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综合性能指标要求.本文采用基于变压器反馈的输入匹配的第一级架构和多功能第二级输出驱动结构,实现了平坦的噪声系数和高增益等性能.基于TSMC 65 nm工艺设计的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低噪声放大器在3.1~10.6 GHz全频段内,可实现输入匹配S_(11)-10 dB,增益17 dB,噪声系数2.71±0.28 dB,1-dB压缩点-17.5 dBm等指标,电路整体功耗为32.8 mW.因此,综合性能Ⅰ(FoM-Ⅰ)和综合性能Ⅱ(FoM-Ⅱ)分别可达2.32和0.41.  相似文献   
4.
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是气体绝缘变电站(GIS)中切换隔离开关时产生的特殊电磁暂态现象。VFTO会以传导和辐射方式影响二次设备的正常运行。为探究VFTO对二次设备的干扰特性,文中采用自制的二次侧干扰测量装置对某1 000 kV GIS的电压互感器(PT)二次侧共模干扰进行现场实测。接着,对比了5种时频分析方法的性能,采用其中性能较优的同步压缩小波变换(SWT)对实测波形进行了时频分析。实测结果表明:PT二次侧的共模干扰电压峰峰值最高可达9.65 kV。微脉冲的时频分析结果表明:7.8 MHz频率分量幅值高,且贯穿波形的始终,是PT二次侧干扰的主导频率分量。该分析结果可为GIS中二次设备的电磁抗扰度测试和电磁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能质量监测和管理工作的持续深入,高压电网中广泛运行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所造成的谐波测量误差问题已不可回避。文中首先基于CVT谐波等值模型研究了其谐波测量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构建了涵盖多电压等级CVT谐波测量误差高压智能试验平台,深入开展多项测量试验内容,以对比分析不同CVT谐波测量误差的差异性。其次,基于试验结果提出适用于变电站现场运行CVT谐波测量误差的多判据融合验证方法。最后,据此设计了某220kV变电站的监测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判断CVT谐波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6.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具有瞬时功率调节、谐波抑制等优点,输电线路经过PET向无源网络供电是柔性输电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将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技术与PET相结合,使得PET应用于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成为了可能。首先,本文针对MMC-PET输入级在电网故障时产生的正负序电流,推导出基于欧拉-拉格朗日(EL)模型的内环正负序电流的无源控制器(PBC);接着,将MMC技术应用于MMC-PET中间隔离级高压侧,提高其中间隔离级的供电可靠性,并采用移相调压的控制策略;再后,针对MMC-PET输出级,设计了基于EL模型的内环电流无源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一个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PET系统,在电网电压出现故障时,对向无源网络供电的MMC-PET系统进行了软件仿真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MMC-PET系统的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态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固态变压器(SST)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提出SST前后级一体化滑模控制方法. 根据SST前后级的非线性特性,建立整体仿射非线性的数学模型,采用输入?输出精确反馈线性化,实现前级电流环、前后级级间电压以及SST直流侧电压的解耦,加强前后两级功率传递的一致性. 将解耦的线性系统与积分滑模控制器结合,进一步提高系统整体动态性能,改善系统对参数摄动的鲁棒性. 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外部发生扰动时,SST采用一体化滑模控制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调整电网侧电压、两级间电压和直流侧电压的波动,改善前、后级功率传递的一致性,在发生参数变化时仍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光学电压传感器互易性光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高光学电压传感器光路中光波相位差传输稳定性的关键是对系统光路寄生干扰相位差的抑制。为此研究了一种基于晶体材料Pockels效应,并结合sagnac光路结构形成的光学电压传感器,在分析该光路结构互易性机理基础上,提出了将系统光路改为使用熊猫型保偏光纤和低双折射旋转光纤相结合的形式以消除光敏感电路段产生的模式相位差,从而提高了传感器光路互易性。建立了系统光路温度场与热应力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元仿真研究了外界环境温度对其相位差传播产生的影响特性,得到外界温度每增加1℃,光路双折射平均减小2.275 21×10~(-7)。基于此,对该互易性光路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温度对测量结果最大影响为1.733 9%/℃,当环境温度上升10℃时,相比光路全采用熊猫型保偏光纤,传感器测量准确度从6.008%提高至1.53%;当温度上升20℃时,准确度从52.016%提高至8.13%。可初步证明该互易性光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负载损耗是配电变压器重要的特征参数之一。本文对影响配电变压器负载损耗测量精确度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直流电阻、绕组温度、测量仪器损耗和短接配件对变压器负载损耗检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变压器负载损耗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有:进行负载试验时,应根据变压器连接组别,正确测量负载损耗计算所需的直流电阻;确保负载试验中配电变压器绕组温度与顶层油温度的温差较小;使用精确度高的测量仪器,选择合理的接线方式,有助于减少测量仪器和线路的附加损耗;采用硬质铜排作为短接配件,夹紧短接配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电网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高压试验的智能化和试验效率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为解决现有的高压试验电源在高压交流绝缘试验中存在的不足,提升高压试验的效率,提出了一种智能化磁控谐振高压试验系统。该试验系统集升压、补偿和调谐于一体,具有升压调节平滑连续,结构紧凑等优势,可用于工频耐压试验。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组成与基本原理,并搭建了该试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研究空载和负载运行特性验证了该系统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