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28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氰菊酯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溴菊酸和4-[(4-硝基苯)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溴氰菊酯半抗原1-氰基[4-(4-氨基苯)苯基]甲基-2,2-二甲基3-(2',2'-二溴乙烯基)环丙烷羧酸酯;用重氮化法将溴氰菊酯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相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紫外吸收法估算偶联比分别为11:l和8:1;以BSA偶联物作免疫抗原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溴氰菊酯多克隆抗体,间接非竞争ELISA法测定两个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00000和80000,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体测定溴氰菊酯的IC50值为0.16 mg/L,与其他供试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均≤1%.制备的溴氰菊酯人工抗原和多克隆抗体为研究建立溴氰菊酯农残免疫快速测定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探索改善油菜籽芥酸近红外预测模型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方法,利用无效变量消除法(UVE),对135个油菜籽样品近红外光谱信号进行筛选,并利用筛选后的光谱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结果表明,UVE法筛选变量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对未知样品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和速度显著优于全波长参与建立的芥酸校正模型。散射校正加一阶导数对光谱预处理,UVE法筛选变量,偏最小二乘法交叉验证建立的校正模型效果最好,其预测值与标准值的相关系数R达到0.92,交叉验证预测均方差为2.2。因此,用UVE进行波长选择后建立的近红外模型,能准确快速地对油菜籽芥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氰戊菊酸、间苯氧基苯甲醛为原料,利用酰氯与伯胺的活泼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3个碳原子长度连接臂的氰戊菊酯半抗原,并通过核磁共振鉴定;用活泼酯法将合成的氰戊菊酯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和检测抗原,紫外-可见连续光谱扫描结果显示,所制备的人工抗原的图谱具有载体蛋白和半抗原的特征峰叠加现象,表明偶联成功;人工抗原的免疫结果显示,以BSA偶联物免疫小鼠后获得抗血清效价分别为160 000、140 000和110 000,间接竞争ELISA(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测定抗体IC50(半数抑制浓度)值为35.1 μg/L,与其他供试农药的交叉反应率均<1%,为氰戊菊酯抗体研制及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研究提供了关键试剂.  相似文献   
4.
对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量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原索氏抽提装置上加装了恒温冷凝水系统,将冷凝水温度改为恒温15℃。改良后的索氏抽提法与原方法相比,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有效消除了因季节、气候等因素引起的温度变化所带来的测定值差异。2007年至2010年加拿大谷物委员会组织36家国际权威油料检测实验室开展国际油料品质比对检测,结果显示,本实验室检测结果|Z|值均小于2,且采用改良索氏抽提法后,测定结果的Z比分数由-1.98~-0.12减小到-0.60~0.20,相对偏差由-2.5%~-0.38%减小到-1.24%~0.24%,实现了含油量检测结果的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
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后,产生了4种降解产物,其质荷比分别是335.184 1、351.190 7、321.186 8和367.175 3。应用CCK-8法研究细胞生长抑制率发现,玉米赤霉烯酮经臭氧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下降,但玉米赤霉烯酮降解产物对肝癌细胞生长仍存在抑制。作者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一种在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过程中,同时检测玉米赤霉烯酮及其两种主要降解产物的方法。该方法在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玉米粉中,能够检测出与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溶液时相同的两种主要降解产物,并在90 min臭氧处理后,玉米赤霉烯酮质量分数减少95.1%。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强致癌、致畸的真菌毒素,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广泛存在于花生、玉米及其粮油食品中,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幵造成了我国粮油产品出口贸易的巨大损失。传统的化学、物理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可能存在无法觃模化应用、破坏营养成分和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难以在粮油产品加工过程中应用。因此,开展绿色、高效、稳定且大范围实用的新型黄曲霉毒素消减技术倍受广大研究学者关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収展,通过表面改性、增大比表面积等手段设计和研制选择性吸附黄曲霉毒素的纳米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作为粮油产品加工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光辐照技术在安全剂量、降解机制及对营养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迚展;生物脱毒具有高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其研究也受到了研究学者的青睐。本研究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关于上述3个方面的黄曲霉毒素消减新技术,幵展望了今后収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产品真菌毒素混合污染与累积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毒素混合污染危害人畜及农作物健康。目前真菌毒素累积风险评估研究多针对常见的混合污染物,且国内研究较少。此外,毒理学数据及居民消费数据较缺乏,科学的采样方法及人体暴露量的测定方法有待改进。本文阐述了现有的农产品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物的累积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在危害描述方面,不同含量的真菌毒素混合物在不同动物细胞的体内或体外实验中产生的联合毒性存在差异;在暴露评估方面,基于概率评估的膳食暴露评估和基于生物标记物的暴露评估方法研究日益增多;在风险描述方面,已报道的针对真菌毒素的方法包括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和联合暴露限量值指数(combined margin of exposure index,MOET)。提出了开展真菌毒素混合污染风险评估的必要性,以期为保护人体健康、制定真菌毒素混合污染物限量标准和健康指导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目的是保证农产品的真实性, 为地理标志产品、地区特征性产品产地真伪鉴别提供关键技术。近红外光谱是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 因操作简单、绿色、高效、快速等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产地溯源研究中。本文介绍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综述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谷物、油料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农产品产地溯源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产品产地溯源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间氯过氧苯甲酸(m-chloroperbenzoie acid,MCPBA)为氧化剂,使黄曲霉毒素G1(Aflatoxin G1,AFG1)转化为其8,9.环氧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在两相反应体系中实现偶联,得到复合物AFG1-BSA.复合物紫外扫描结果显示其扫描图谱与BSA和黄曲霉毒素G1的图谱有明显差异,同时复合物与BSA荧光强度的差异,这表明BSA与黄曲霉毒素G1偶联.AFG1-BSA中AFGl与BSA的摩尔比为4.29:1.以合成人工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特异性的鼠抗AFG1多克隆抗血清.用间接ELISA法测得抗体血清的最高效价可达1:16000,并测定了抗体的敏感度以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简单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基本理论,并针对环境监测领域,分析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和意义。然后举例分析了在环境监测分析过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