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基于磷钨杂多酸盐(Na3PW12O40)的多层膜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其对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用层接层法(Layer-by-Layer)将Na3PW12O40和PAH交替沉积于以(PEI/PSS/PAH)为底层的ITO电极上,制得多层膜亚硝酸盐传感器,分析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并利用其在溶液中对亚硝酸根的安培传感,测定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结果:制备的传感器在亚硝酸盐浓度1.67×10-8~3.23×10-6mol/L范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I(μA)=0.125+0.630c(μmol/L),R=0.9992(n=10),响应电流达到95%时所需时间小于3s.结论:用电化学方法检测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结果准确,可用于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采用离子色谱与恒电位法联用方法对苹果汁中有机酸进行检测.采用硝酸为流动相,以IonPac AS11-HC阴离子交换柱分离后以恒电位仪为检测器进行安培检测,进样量为25μL时有机酸离子的检出限(以3倍信噪比计)可降至0.2μg/L,痕量有机酸离子标准溶液平行9次进样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经过几百组测试,稳定性好、线性、重现性及灵敏度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以海带为原料,用四种不同的溶剂(蒸馏水、甲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对其进行萃取,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海带各种提取物的最佳提取工艺,用高效液相色谱对这四种提取物结构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海带粉提取物含有多种糖类化合物;对这四种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的研究表明这四种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对枯草胞杆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稀释后仍然对上述菌种显示出一定的
抑制作用。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基于L-精氨酸(L-Arginine)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发光信号的增敏作用,建立一种测定L-精氨酸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新方法。考察了检测电位、吡啶钌浓度、进样高压和进样时间、分离高压、运行缓冲液浓度及pH值等试验参数对L-精氨酸分离度及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检测电位1.15V,Ru(bpy)32+浓度7mmol/L,进样条件8s×10kV,分离高压14kV,运行缓冲液pH8.5,浓度40mmol/L,可在400s内实现对L-精氨酸的分离检测,线性范围为5.74μmol/L~2.53mmol/L(R=0.9995),检出限(S/N=3)为1.38μmol/L。对样品进行测定,5次连续进样的迁移时间和峰高的RSD分别为0.33%和1.96%。本法已成功用于饮料中L-精氨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采用索氏抽提法利用甲醇、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对番石榴叶进行提取,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甲醇,乙醇,正丁醇分别在料液比为1:16,提取时间5 h时最佳;乙酸乙酯在料液比为1:18,提取时间5 h时最佳.用RP-HPLC于波长280 nm鉴定了番石榴叶提取物中的6种酚类物质:没食子酸、4-羟基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槲皮素.采用纸片扩散法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四联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在4、28、37℃进行押菌实验,结果表明:28℃时乙醇提取物分别对枯草芽孢杆菌和四联球菌,产生了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3 mm和12.4 mm;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良好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5mm和16.8mm.对番石榴叶提取液进行稀释后在28℃做抑菌实验,结果表明25%浓度的提取液仍有一定的抑菌效果,说明番石榴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褐藻中岩藻聚糖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超氧离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褐藻中岩藻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该多糖的糖类成分进行分析.该多糖由L(-)-岩藻糖、D-木糖、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组成,各单糖含量为40.63%、2.75%、25.89%、22.10%、8.63%(质量分数).并采用蛋氨酸光照法测定褐藻中岩藻聚糖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结果表明,岩藻聚糖对超氧离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水果中抗坏血酸的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替沉积方法将硅钨酸和聚电解质PAA固定在空白玻碳电极上制得硅钨酸修饰电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该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化作用,结果表明,响应电流达到95%时所需时间小于3 s,响应电流与抗坏血酸浓度在1.33×10-4mol/L~3.99×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I/μA=-0.025 2c/(mmol/L)-0.125,相关系数R2=0.993 1,在此范围内可对水果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该电极制备简单、响应快、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对水果中抗坏血酸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饮料中L-赖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L-赖氨酸(L-lysine)具有增强三联吡啶钌(Ru (bpy)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特性,建立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L-赖氨酸的新方法.方法:研究检测电位、Ru(bpy)32+浓度、进样时间、进样电压、分离电压和缓冲液pH等试验参数对L-赖氨酸检测的影响.结果:在最佳试验条件下,检测电位1.13 V;Ru( bpy)32+浓度7 mmol/L(pH 8.5);进样时间10s;进样电压12 kV;分离电压12 kV;磷酸盐缓冲液pH 8.5,8 min内可实现L-赖氨酸的分离检测,线性范围3.00~87.00 μg/mL,相关系数R=0.9991,检出限(S/N=3)为0.21μg/mL.对样品进行测定,电化学发光强度和迁移时间的RSD分别为3.85%和0.66%(n=6).结论:本法已成功用于饮料中L-赖氨酸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