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2篇
化学工业   49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1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49篇
能源动力   32篇
轻工业   9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9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颗粒团聚的形成与解体机理,采用高速摄像技术捕获了Geldart B类颗粒在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团聚物的形成、长大和解体的动态演化过程.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不同操作条件下团聚物的形状、尺寸及其从形成到解体的发展过程. 结果表明,在循环流化床复杂气流的作用下,不同空间位置上团聚物的形成情况不同,边壁区较中心区多,底部密相区较上部稀相区多; 床内团聚物形态各异,大致可分为U形、倒U形、中心带状、贴壁条状、彗星形、致密球形、双核形等,其中彗星形、致密球形、双核形团聚物在运动过程中会相互转变; 在提升管中心区多为向上运动的倒U形和彗星形团聚物,而在提升管边壁区多为向下运动的U形和贴壁条状团聚物,且团聚物存在横向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大棚和露地条件下毒氟磷在西瓜中的消解动态差异,为毒氟磷在西瓜上的科学和安全使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棚和露地条件下毒氟磷在西瓜中的残留量,比较分析毒氟磷在大棚和露地的消解动态规律。在0.01~5.0 mg/kg添加水平下,毒氟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4.5%~103.9%,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7.5%。[结果]30%毒氟磷可湿粉剂在大棚和露地按推荐剂量为510.75 g a.i./hm2喷洒西瓜和土壤,降解速度与其栽培方式有关,在露地西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1、3.0 d,7 d可降解80%和90%以上;在大棚西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0、5.6 d,14 d可降解80%和90%以上。[结论]毒氟磷在大棚条件下使用比在露地使用更加难以降解,降解半衰期更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改进的Qu ECh 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块茎、土壤及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基于单因素试验,采用正交设计优化Qu ECh ERS提取方法,确定砜嘧磺隆在马铃薯块茎、土壤及植株中的提取条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优化后的Qu ECh ERS条件下,砜嘧磺隆在0.005~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7、0.50μg/kg。在3个基质中均出现基质增强效应。在添加水平为0.01~1.0 mg/kg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6.36%~101.97%,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44%。[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能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何旭伦  卢平  梁勇 《广州化工》2015,43(3):127-129,151
探讨了零流电位法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通过考察硫酸铈滴定硫酸亚铁铵与硫酸亚铁铵滴定重铬酸钾两个滴定体系,探明了零流电位法在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适用性。通过硫酸亚铁铵滴定重铬酸钾对本方法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本法的相对误差为-0.10%,同一电极滴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5%(n=5),五根电极滴定结果的RSD为0.16%。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5.
肖峻峰  陈洋洋  李平  樊世星  张锤金  许峰  卢平  童碧 《煤炭学报》2015,40(10):2414-2421
埋深超过900 m的深井高瓦斯工作面瓦斯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针对千米深井1112(1)工作面(最大瓦斯涌出量为124.87 m3/min)的实际条件,通过相似材料模拟实验,确定了位于开采煤层顶板上方10倍采高、水平方向内错沿空留巷侧约20 m开始存在宽度为30 m的扇形环状瓦斯富集区,该高度采动影响范围沿倾向外错轨道巷最大不超过30 m。基于此,在上距顶板20 m,外错轨道巷35 m处布置一条多用巷,提出“一面三巷、一巷多用、联合治理、连续开采”瓦斯治理新模式。工程实践表明,多用巷内大直径穿层钻孔单孔抽采瓦斯纯量最大达9.84 m3/min,瓦斯浓度最高为98.5%,工作面瓦斯抽采率最高为92.4%,回风流瓦斯浓度平均0.4%,日产原煤量最高为10 324.6 t,抽采瓦斯总量为2 457.2万m3,实现了深井煤与瓦斯的安全高效共采。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加固技术作为新兴技术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广泛的应用场合。本文在结合现有几种混凝土加固技术的前提下,着重介绍了竹纤维混凝土的基本情况与力学性能,并对这一材料的发展状况和应用前景作出讨论。举例论证了竹纤维混凝土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为未来该材料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针对留巷钻孔受采动影响大、破坏迅速、不能充分发挥其抽采效能等问题,通过对比分析留巷钻孔开孔位置分别选在留巷采空区侧、顶板中间和实体煤侧钻场时钻孔特点和护孔措施,确定了实体煤侧钻场为留巷钻孔的最佳布孔位置。据此,采用FLAC~(3D)模拟软件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充填墙体、巷道围岩和钻孔套管应力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合相似模拟得出的破断线与卸压线位置,揭示了从孔口至终孔留巷钻孔的破坏形式可分为压剪破坏、压剪-剪拉过渡和剪拉破坏形式。基于此,提出了扩孔让压的护孔措施并进行了3种不同让压类型钻孔的现场抽采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单层套管让压型护孔方式实现了单孔瓦斯抽采纯量最大值4.90 m3/min,平均抽采体积分数84%,工作面过钻孔125 m时单孔瓦斯抽采量最大值达111 427 m3;且该类型钻孔施工方便、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杨树枝、柳树枝、稻壳、玉米秸秆、成型稻壳和成型木屑6种生物质为对象,在烘焙温度为200~300℃和停留时间为20~40 min的条件下,利用固定床烘焙实验装置开展了生物质烘焙实验,结合生物炭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热值测定结果,分析了烘焙温度和停留时间对生物炭H/C,O/C,能量得率,能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烘焙温度和停留时间的增加,生物炭的挥发分,质量得率,H/C,O/C,能量得率不断下降,固定碳、低位发热量和能量密度不断升高;烘焙温度对生物炭的影响显著强于停留时间,烘焙处理对木质类和农业类生物质影响显著强于成型生物质;在烘焙温度为300℃和停留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成型生物质的能量密度最高仅为1.10,而木质类生物质的能量密度最高可达到1.40。  相似文献   
9.
污泥深度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丹丹  窦昱昊  卢平  黄亚继  周军 《化工进展》2019,38(10):4722-474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污水污泥的排放量逐年增加,环境问题愈发严重,污泥的处理处置成为焦点问题,污泥脱水是制约污泥处置处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目前污泥深度脱水技术开展,首先简述了不同来源污泥的分类及其基本特性,然后重点阐述了不同污泥预处理技术,分析了各污泥深度脱水技术作用机理,并对各自脱水效果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法中水热预处理对污泥的可脱水程度提升最大。较低声强、短时间的超声波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有着明显的改善。化学法在污泥过滤性能以及脱水速率方面有很大优势,酸碱处理后污泥zeta电位上升,污泥过滤性能及脱水速率得到改善。高级氧化法处理后污泥脱水效果高于酸碱处理,微生物细胞被溶解释放出有机物,可脱水程度改善。生物法处理污泥除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外,还有对环境污染小等特点,但耗时较长。最后对污泥的后续脱水工艺进行综述,介绍了现存的主流脱水工艺,包括机械脱水、热干化技术、水热脱水工艺等;并针对不同的污泥后续利用方法,选取合适的预处理技术,提出相应优化的污泥处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千米深井——朱集煤矿1242(1)首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为例,提出并实施了地面钻井、高抽巷和采空区埋管相结合的瓦斯分源治理综合技术,分别抽采上覆13-1煤层卸压瓦斯、顶板瓦斯富集区瓦斯和上隅角瓦斯。实践表明,1242(1)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8.8m3/min,地面钻井平均瓦斯抽采量为28.7m3/min,占瓦斯涌出量的42.2%,高抽巷平均瓦斯抽采量为30.7m3/min,占瓦斯涌出量的45.2%,瓦斯抽采率高达87.4%,回风流瓦斯浓度低于0.4%,实现深井高瓦斯煤层群首采下保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开采。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矿井首采层工作面的瓦斯治理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