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6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酱腌菜是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酱腌菜因其独特的风味品质和益生作用在世界范围内作为健康食品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下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第三代测序技术、宏基因组学以及宏转录组学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发酵食品研究中的广泛应用,有关酱腌菜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然而,相关归纳总结还不够全面。因此,本文重点对近年来酱腌菜中的微生物与风味物质形成的关系及风味物质的形成机制、酱腌菜中微生物的控制与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阐述了酱腌菜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益生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酱腌菜风味物质形成机制、提升酱腌菜产品风味品质,从而实现传统酱腌菜的现代化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具有潜在益生作用和安全性的植物乳杆菌,以四川泡菜中分离的114株植物乳杆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耐酸性、耐胆盐能力、耐模拟胃肠液能力、自聚能力、致病菌共聚性、抗生素耐药性和溶血性研究。经过pH2.0酸性条件、0.2%浓度胆盐培养后,初步筛选出13株耐受能力较好的菌株。对13株菌进行模拟胃肠液、聚集能力、耐药性和溶血性试验。结果表明,13株菌模拟胃肠液耐受存活率均高于75%,自聚集能力23%~52%,与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共聚集能力分别为10%~29%和16%~37%。在药敏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试验中,潜力菌株对10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表现基本一致,对β-内酰胺类、酰胺醇类抗生素较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有较强耐受性;13株菌均无溶血现象,说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因此,筛选得到的13株植物乳杆菌均有潜在的益生作用和较高安全性,研究结果为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探究泡菜直投菌对抗生素诱导的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修复效果。将36只四周龄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抗生素组(Abx)、泡菜直投菌组(PC)(n=12)。第 1周 Abx组、PC 组分别用头孢曲松(40 mg/d)和同剂量头孢曲松+泡菜直投菌(109CFU/d)灌胃;第2至4周PC组仅等量泡菜直投菌灌胃,Abx组改为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trl组全程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4周处死小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和二代测序分析粪便菌群,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肠道病理。结果显示:PC组和Abx组体重从第3天开始显著低于Ctrl组(P<0.01),其后分别自第18天、第21天与Ctrl组无差异(P>0.05)。第1周PC组和Abx组粪便细菌数量和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Ctrl组(P<0.01),Ctrl组粪便菌落组成中拟杆菌门较多,其余两组厚壁菌门占优势;第4周PC组和Abx组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较多,PC组更接近Ctrl组。3组肠道病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抗生素会影响小鼠体重、肠道菌落总数及构成,泡菜直投菌有助于抗生素诱导的小鼠体重降低和肠道菌群失调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不同原料发酵泡菜特征性挥发性成分及其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6种典型泡菜(泡生姜、泡长萝卜、泡圆萝卜、泡青芥菜、泡榨菜、泡蒜)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主成分(PCA)分析表明,泡菜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根据发酵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充分发酵的蔬菜,挥发性成分主要来自于发酵和原料本身,如萝卜、青芥菜、榨菜发酵后产生的乙醇、乙酸和酯类等,也包括原料自身的硫醚类、异硫氰酸烯丙酯等。另一类为不充分发酵的蔬菜,挥发性成分主要来自本身,如泡蒜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醚等。发酵型蔬菜中榨菜、青芥菜和萝卜发酵后风味差异较大,即便是同类型不同品种如长萝卜和圆萝卜,发酵后挥发性成分也有较大差异。乙醇、苯乙醇、2-乙基己醇、乙酸、丁酸、乙酸乙酯可以用于区分发酵型和不发酵型泡菜,其中苯乙醇和2-乙基己醇可以用来区分泡长萝卜和泡圆萝卜。  相似文献   
5.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食品添加剂等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到民众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东坡泡菜产业发展良好,但尚未见对于东坡泡菜质量安全方面的报道。基于各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015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对产业化东坡泡菜产品的检测数据,分析其质量安全现状。结果显示:东坡泡菜产品整体质量状况较好,产品合格率(98.2%)高于全国酱腌菜平均水平(93.3%)及眉山地区散装泡菜平均水平(73.68%);出现的不合格东坡泡菜样品主要表现为食品添加剂,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二氧化硫残留等;另外,普遍被认为有危害的亚硝酸盐指标在本次统计的数千个东坡泡菜产品中没有发现超标。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香辅料及其剂量对火锅底料风味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辣椒、花椒和豆瓣不同配比的火锅底料风味成分进行检测。7个样品分析出84种风味成分,包括醇类14种,烯类43种,酯类11种,酸类3种,酮类2种,酚类1种,其他类10种,其中醇类、酯类和烯类为主要成分,占总风味成分的80%以上。牛油火锅中的主体成分为茴香脑、乙酸芳樟酯、D-柠檬烯、3-烯丙基-6-甲氧基苯酚、芳樟醇、β-月桂烯、反式肉桂醛等。辣椒为火锅底料产生(+)-3-蒈烯、β-甜没药烯和2-十一烯醛;花椒为火锅底料产生乙酸芳樟酯,豆瓣为火锅底料产生山梨酸等特殊风味成分。三种物质在火锅底料中添加量比例越大,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越高。本研究为提升火锅底料风味成分,量化火锅底料中关键成分的比例和含量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恒  陈功  伍亚龙  邓维琴  张伟  朱翔  王勇  张其圣 《食品科学》2018,39(24):131-138
为探明传统四川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变化规律,构建传统四川泡菜发酵模型,运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不同发酵阶段(20代发酵)泡菜母水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泡菜母水中的细菌群落主要包括7个门,其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分别占94.64%和2.73%,为优势菌门;真菌群落主要包括3个门和1个未分类种群,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99.93%,为优势菌门。泡菜母水中含量在0.1%以上的细菌属有7个,主要包括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泡菜母水中的真菌属主要是Kazachstania,含量超过99%。通过分析不同发酵阶段泡菜母水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发酵代数的增加,泡菜母水中的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微生物群落构成趋于稳定:Lactobacillus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细菌属,Kazachstania是达到稳态的泡菜母水中的主要真菌属。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泡菜蔬菜原料——新鲜灯笼辣椒为对象,分析其表面附生乳酸菌Enterococcus mundtii(5 株)、Enterococcus faecalis(2 株)、Enterococcus hirae(5 株)、Lactococcus lactis(7 株)、Leuconostocmesenteroides(2 株)、Leuconostoc holzapfelii(3 株)和Weissella cibaria(79 株)对青霉素(penicillin,PEN)、红霉素(erythromycin,ERY)、四环素(tetracycline,TET)、链霉素(streptomycin,STR)和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HL)的抗生素耐药性和耐药基因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无PEN和ERY耐药性,其他种属部分菌株对TET、STR和CHL表现出单一、二重或三重耐药性。除E. hirae、E. faecalis和L. holzapfelii部分菌株对STR表现出单一耐药性外,所有L. mesenteroide菌株只表现出了STR单一耐药性;STR和TET、STR和CHL二重耐药菌株在E. faecalis、E. hirae、L. lactis和W. cibaria分离菌株中都有发现,但是STR、TET、CHL三重耐药菌株仅在W. cibaria中发现。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发现:除基因norA、sepA、tet(A)、tet(O)和aac(6’)-aph(2’)未被检出外,其他耐药菌株都有相应1 个或多个耐药基因被检出。多重耐药外排泵基因efrA、tolC、norC、sugE和mdfA较核糖体蛋白质保护和酶修饰基因检出率高,分别达到了49%、41%、48%、41%和47%。虽然辣椒表面附生乳酸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在四川泡菜发酵过程中的扩散行为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根据食品加工过程安全规范标准,也应关注其表面附生的乳酸菌抗生素耐药性存在的潜在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川泡菜挥发性成分及主体风味物质的研究(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泡菜为研究对象,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SPME-MS/GC),分析鉴定自然发酵泡菜、老盐水发酵泡菜和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的风味成分构成,确定了挥发性成分中醇、醛、酮、烯等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对挥发性成分的相对风味活度进行判定,确定了影响泡菜的主体风味物质为二甲基硫化物、烯类、醛类,而酯类物质对四川泡菜的风味成分影响微乎其微;自然发酵泡菜风味与老盐水发酵泡菜、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差异较大,老盐水发酵泡菜与直投式功能菌剂发酵泡菜主体风味成分相近。  相似文献   
10.
将耐低温乳酸菌以1‰的接种量用于盐渍青菜原料,食用盐含量为5-7%,经一个月盐渍处理,总酸含量均为0.6%以上,亚硝酸盐含量为1mg/kg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