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中主要真菌毒素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菌毒素是真菌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食品和饲料等农产品在收获、储藏、加工过程中广泛受其污染,造成品质下降、经济损失巨大,并严重威胁人身健康。本文对食品中5种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霉烯酮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生物合成途径分别进行阐释。采用克隆基因的传统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基因组测序的现代测序技术研究发现,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大多成簇存在,该簇中包含控制合成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并受多种应对外部环境的调控基因所控制。因此本文还结合5种真菌毒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及其基因功能进行综合解析。真菌毒素生物合成的研究将为食品和饲料等农产品的防控、预警以及脱毒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2.
坚果和干果在生产、加工和储藏过程中易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 其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最普遍、毒性最强, 其易引发急、慢性毒性, 致癌、致畸、免疫抑制等多种危害, 严重威胁果品安全, 危害人类健康。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的阐释能够更加明晰其在不同果品中的污染差异, 为有针对性地控制毒素污染奠定了基础。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准确检测是分析其污染状况的前提。另外, 如何防控黄曲霉毒素在坚果和干果中的污染, 降低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国内外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限量标准,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以期为坚果和干果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光光照对交链孢(Alternaria)毒素合成的影响。方法在光/暗培养条件下,比较分析白光光照对2种交链孢菌株(ATCC 66981和Pear-3)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以及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持续白光照射对交链孢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而显著抑制其孢子形成。光照刺激交链孢菌ATCC66981中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腾毒素(tentoxin, TEN)3种毒素的产生。菌株持续光照培养30d,AOH、AME和TEN毒素浓度分别为120、182和173?g/L;较之黑暗培养,分别增加了1.1、5.9和9.6倍。光照抑制交链孢菌Pear-3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毒素的合成。菌株光照培养6 d, TeA毒素浓度达到142?g/L;而黑暗培养后其浓度高达325?g/L,毒素产率增加了1.3倍。结论光照不影响交链孢菌丝生长,而对孢子形成影响显著;持续白光照射能够促进交链孢中AOH、AME和TEN毒素的产生,而抑制TeA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果蔬采后的真菌病害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部分病原菌还可能会产生危害人畜健康的真菌毒素。化学防治方法存在一定的毒性,并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使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生防酵母防治作为可以替代化学杀菌剂防治的新手段已被广泛研究。本文将从拮抗酵母种类、防控效果、拮抗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其生防效率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其商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全球三大谷物之一。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之一,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下降,而且镰刀菌还能产生多种真菌毒素,进一步危害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其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是小麦中检出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真菌毒素之一,已成为关系小麦及其制品食用安全的重要问题。DON在小麦等谷物及其制品中的污染和防控是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对DON进行定期检测和污染分析,研究高效、安全的降解技术,确保消费者安全,已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本文综述了DON的理化性质及毒性、影响产生的因素、污染现状及防控与脱毒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以期为小麦中DON的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对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腾毒素(tentoxin,TEN)3种链格孢毒素的降解效果。方法测定不同辐照时间、不同辐照距离、不同pH值条件下、不同照射强度下UV-C辐照对3种毒素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毒素含量。结果经过UV-C辐照过后, 3种毒素的浓度均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强而降低,但是辐照距离与毒素溶液的pH值大小与毒素的降解情况并无显著关联。在pH为5,毒素浓度为1.0μg/mL,UV-C灯功率为36 W、辐照距离为25 cm条件下照射120 min后, AME、AOH、TEN 3种毒素的降解率分别为16.10%、63.92%、89.99%。结论在偏酸性环境及长时间的UV-C辐照暴露下, UV-C对链格孢毒素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光调控交链孢(Alternaria)产真菌毒素的作用。方法 在光/暗培养条件下,比较分析光照对2种交链孢菌株(ATCC 66981和Pear-3)的菌丝生长、孢子形成以及毒素合成的影响。结果 持续白光照射对交链孢菌丝生长影响不显著,而显著抑制其孢子形成。光照刺激交链孢菌ATCC 66981中交链孢酚(alternariol, 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 AME)和腾毒素(tentoxin, TEN)3种毒素的产生。菌株持续光照培养30天,AOH、AME和TEN毒素浓度分别为120、182和173 g/L;较之黑暗培养,分别增加了1.1、5.9和9.6倍。光照抑制交链孢菌Pear-3中细交链孢菌酮酸(tenuazonic acid, TeA)毒素的合成。菌株光照培养6天,TeA毒素浓度即已达142 g/L;而黑暗培养甚至高达325 g/L,毒素产率反而增加了1.3倍。结论 光照不影响交链孢菌丝生长,而对孢子形成影响显著;持续白光照射能够促进交链孢中AOH、AME和TEN毒素的产生,而抑制TeA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王刘庆  姜冬梅  王瑶  王蒙 《食品科学》2018,39(23):289-298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由赭曲霉、炭黑曲霉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聚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果品及其制品中,特别是葡萄及其制品中检出率较高。由于OTA具有毒性强、可致癌且结构非常稳定、难以去除等特点,世界各国都制定了果品及其制品中OTA的限量。本文就OTA的生物合成、果品及其制品中OTA检测技术、OTA污染状况和控制策略分别进行阐述,并对其快速检测、绿色安全防控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OTA污染的高效分析和有效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姜楠  王刘庆  李祖梁  王多  王蒙 《食品科学》2019,40(21):51-57
交链孢菌(Alternaria spp.)易侵染农作物,引起农产品病害,而且能够代谢产生交链孢毒素,包括细交链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A)、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等,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因此,亟需高效、安全的方法用以防控交链孢菌及其毒素积累。本实验研究了臭氧处理对体外互隔交链孢(A. alternata)生长及其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组的菌落直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臭氧处理可显著抑制互隔交链孢产生TeA、AOH、AME这3种交链孢毒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臭氧处理后互隔交链孢的微观形态,发现孢子和菌丝发生了凹陷、褶皱、断裂等异常现象;臭氧处理后的交链孢菌对番茄果实的致病力明显减弱,同时交链孢菌的产毒能力明显降低,20 mg/L臭氧处理条件下TeA、AOH、AME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36.1%、89.9%、93.2%。此外,臭氧对TeA、AOH、AME具有降解作用,降解率随着臭氧质量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显著提高,TeA经过20 mg/L臭氧处理30 min即可被完全降解,AOH及AME经20 mg/L臭氧处理120 min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综上,臭氧处理可以作为农产品及其制品中互隔交链孢及其毒素污染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全球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因病害造成小麦严重减产,品质下降。一些病原菌还能够产生真菌毒素,进一步危害小麦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对人畜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由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我国最主要的小麦病害之一,由交链孢引起的小麦黑胚病也备受关注。这2种真菌既能引起小麦病害,又能产生真菌毒素,故称之为产毒病害。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伏马菌素等和交链孢产生的交链孢酚(alternariol,AOH)、交链孢酚单甲醚(alternariol monomethyl ether,AME)和细交链格孢酮酸(tenuazonic acid,Te A)等是2类病原菌产生的主要真菌毒素。本文综述了能引起小麦产毒病害的镰刀菌和交链孢的特点、真菌毒素以及病害和毒素的防控技术,尤其是2类病原菌引起的小麦病害和真菌毒素的防控。这将为后期防治小麦产毒病害及控制毒素产生的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