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7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7篇
水利工程   4篇
无线电   1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13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河南省化工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要求,结合行业实际情况,对河南省化学工业"十四五"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600MW超临界机组发电机轴颈磨损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QFSN-600—2-YHG型水一氢一氢冷发电机组,在投产试运期间由于油质不好、密封瓦内有杂质及油管路冲洗不彻底等原因,造成发电机轴颈磨损。通过应用成熟、可靠的电刷镀修补技术,对轴颈磨损进行了修补,解决了发电机严重漏氢的问题,消除了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多组分缓冲层W梯度掺杂DLC复合薄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离子束辅助非平衡中频磁控溅射技术, 在Si, 高速钢或不锈钢基体上分别沉积得到了具有多组分过渡金属层缓冲的W梯度掺杂类金刚石碳(DLC)膜, 研究了W靶电流对DLC膜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 随着W靶电流增大, 薄膜中W掺杂量增加, W的碳化物含量增加, sp3结构含量减少; 薄膜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逐渐增大, 且材料抗塑性参数H/E随之增大; 随W靶电流增大, 材料与基体结合力增强, 划痕实验临界载荷在80-100 N之间, 材料摩擦系数增大; 但磨损率因W掺杂而明显减小, 且随W靶电流增大而减小. 样品表面元素分布均匀, 粗糙度(Ra)较小, Ra值在7.56-15.8 nm之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一段蒸发冷凝器原结构计算,分析了新的改进措施,将膨胀节分为两个半波,分开在蒸汽进口环形扩大空间的短筒节上下两边,既满足了应力要求,又节省了钢材,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1996年6月,广州合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诞生。2002年12月广州合利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更名为保利广州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04年顺利取得国家物业管理企业一级  相似文献   
7.
针对仿形加工法,提出了采用三次样条函数拟合叶片型线,以压力角为优化参数的叶片加工过程仿真算法。仿真结果给出了叶片仿形加工的两个重要参数——样板的回转中心及刀具的最大直径,提高了加工质量的一致性及工艺准备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8.
开发先进制造装备、提高现有制造装备的能力和利用率。是提高制造业效益的有效措施这一。从可重组角度探讨了制造装备的组成部分和接口问题。讨论了加工中心和机器人的功能和结构的同异。阐述了压力配合插入装配作业的要求。为了保证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针对插入装配是压力配合插入装配要求,阐述了可重组的机器人化加工中心和机器人化钻削/装配机床的设计特点。介绍了两种可重组机器人化床机床样机的建造;人出了部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苏东 《数码》2006,(10):128-135
它,正统的身份时刻保持着内敛,但任何事物依然不能遮盖住它的光芒,成熟稳重,淡定若无的大男子气概反而愈加鲜明。  相似文献   
10.
低阶煤的微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低阶煤的特点与生物可降解性、可降解微生物菌种、煤炭微生物降解机理及降解产物分析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低阶煤的微生物转化利用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低阶煤微生物转化的主要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