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轻工业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溶剂萃取法及甲醇/丙酮溶-乙醚沉淀法对黑茶水提物进行分级分离,制备黑茶多酚聚合物(dark tea polymeric polyphenol,DPP)的5个部位,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及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研究测得5个DPP部位均呈弱酸性,紫外吸收特征显示其具有类似骨架结构。5个DPP均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中3个DPP样品对结肠癌HT-29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本实验采用的甲醇/丙酮溶-乙醚沉淀法可有效分段富集黑茶中具有抗氧化及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多酚类成分。  相似文献   
2.
基于化学计量学分析堆青时间对白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堆青是一种有利于茶叶香气转化的手段,本文研究了堆青时间对白茶香气的影响,并分析了感官香气与化合物变化间的联系。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堆青使白茶甜香增强而鲜度下降。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联仪从样品中表征出55种化合物,它们的组成受堆青影响甚微,但含量变化显著。基于化学计量学方法筛选并分析37种差异化合物;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均可区分不同堆青处理的样品,其中堆青前后样品间差异明显。苯乙醇、苯甲醛和苯乙醛等随堆青的总体上升,以及β-环柠檬醛、反-2-辛烯醛和α-紫罗兰酮在堆青后含量的普遍增加,可能是引起甜香增强的原因。而正己醇、反,反-2,4-己二烯醛和辛醛在堆青后含量的普遍减少,则可能与鲜度下降相关。32 h的堆青较有利于白茶香气的发展。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引入使得样品间差异信息的获取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白叶单枞黑茶降血糖活性成分的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叶单枞黑茶的60%乙醇提取物,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导向下,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获得活性流分,进一步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进行分离纯化研究.结果显示,黑茶6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经D101柱层析所得的流分D-6、D-7及D-8在25 μg/mL浓度下具有较黑茶60%乙醇提取物强的酶抑制活性,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9.31%、77.53%及75.23%.对活性流分D-7采用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甲醇-水-乙酸(4∶1∶1∶4∶0.1,v/v)进行了HSCCC分离,得到化合物1、2,纯度均大于95%,经结构鉴定确定二者分别为牡荆苷、异牡荆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采后茶鲜叶进行低温(5~8℃,10~13℃,15~18℃)和常温(21~23℃)处理,通过理化检测分析了茶青品质成分含量在不同保鲜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0 h,可溶性糖含量在低温和常温处理36 h中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游离氨基酸含量在10~13℃组中维持着与对照相当的水平;儿茶素(catechin,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的含量在不同保鲜处理组中均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的含量在5~8℃或10~13℃处理组中无显著性变化。此外,通过基于可溶糖、游离氨基酸、C、EC、ECG、GC、EGC和EGCG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在处理36 h后4组低温样品均能与常温样品进行区分,且较常温样品更接近0 h对照样品。综上所述,10~13℃处理能对茶青起到较好的保鲜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DPPH法、FRAP法和α-胰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白叶单枞黑茶醇提物及其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体外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总黄酮及总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55.68±4.34)mg/g(以芦丁当量计)和(313.84±9.79)mg/g(以没食子当量计);乙酸乙酯萃取物DPPH·清除活性的EC50为13.72μg/mL,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EC1为43.38μg/mL;同时该萃取物也具有最强的体外降血糖活性,5mg/mL时对α-胰淀粉酶抑制率为95.83%,50μg/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为91.30%。采用HPLC-DAD-MS/MS对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析,通过对紫外吸收光谱以及质谱信息进行分析,并参考相关文献,推定出12个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中包括茶生物碱以及多种以芹菜素、山奈酚为苷元的黄酮糖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高温长时辉干工艺对炒青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借助香气感官审评及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辉干参数下所制绿茶样品的香气特征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结果表明,8 组样品可根据香气特征分为4 类,且此差异与辉干温度及时间参数相关。在所有样品组中,共鉴定出58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45 种化合物为共有香气组分。基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开展无监督分析,所获聚类结果与感官审评分类情况相似。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获得对炒青绿茶香气特征变化具有重要影响的32 种香气成分。为进一步了解辉干温度和时间对32 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基于该2 种因素实施了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17 种关键香气成分的含量受到温度因素、时间因素和温度-时间交互因素的显著影响(P<0.05),12 种关键香气成分的含量受到温度因素和时间因素的显著影响(P<0.05),α-荜澄茄油烯和δ-杜松烯含量受到时间因素和温度-时间交互因素的显著影响(P<0.05),α-甜旗烯含量仅受到温度因素的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7.
萎凋时间对“英红九号”白茶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萎凋时间"英红九号"白茶香气化合物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英红九号"白茶的香气总量随萎凋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增后降趋势,萎凋24 h含量最高,达到858.40 ng/g。白茶香气主要由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烃类组成,其中醇类化合物所占比例最大。不同萎凋时间白茶的香气化合物组成比较相似。顺-3-己烯-1-醇、芳樟醇、乙酸-顺-3-己烯酯、丁酸-顺-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己酸-顺-3-己烯酯、己醛、苯甲醛、反,反-2,4-庚二烯醛、壬醛、反,反-3,5-辛二烯-2-酮、3,5-辛二烯-2-酮、β-紫罗兰酮、β-香叶烯、柠檬烯、反-β-罗勒烯和β-罗勒烯,这17种香气化合物在多数样品中含量较高,其含量总和占各样品香气总量的67.3%~76.0%,对香气总量变化影响较大;其中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多数化合物含量随着萎凋进行先增后降;而苯甲醛和β-香叶烯含量在30 h的萎凋过程中总体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桑椹果茶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桑椎原汁和乌龙红茶浸出液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桑柜果茶的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通过试验设计确定了产品的配方和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10.
八种山茶属植物种子油脂的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茶属中茶、窄叶短柱茶、香花糙果茶、大白山茶、博白油茶、越南油茶、大果红山茶和油茶8种山茶属植物种子的出籽率、出仁率和出油率,并用GC-MS分析了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茶、窄叶短柱茶、油茶和越南油茶出籽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茶、大白山茶和茶的出仁率较高,油茶、窄叶短柱茶、越南油茶和香花糙果茶4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均高于40%。8种油脂中油酸含量为44.20%~81.07%,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9.60%~86.28%。综合分析,与已作为油料资源的油茶相比,7种山茶属植物都可作为新的油料,其中窄叶短柱茶和越南油茶最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