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减少鱿鱼丝加工过程中真菌污染,提高鱿鱼丝产品的质量,将传统的微生物鉴定技术与5.8S r DNA-ITS序列分析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探索鱿鱼丝加工过程中真菌菌相变化规律及优势菌株。结果表明,在鱿鱼丝加工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中真菌数量差异显著(p0.05),在加工终点(即烘干包装后)时真菌数量高达2.61 log cfu/g,其中调味和烘干包装阶段是真菌污染的主要环节。加工终点的鱿鱼丝中分离出6种酵母菌和4种霉菌,经测序并通过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数据库比对,确定它们分别属于假丝酵母属(Candida sp.)、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 sp.)、座囊菌属(Dothideomycetes sp.)、胶红酵母属(Rhodotorula sp.)、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 sp.)、茎点霉属(Phoma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枝孢霉属(Cladosporium sp.)。其中,青霉菌(M-03)和假丝酵母菌(Y-04)为鱿鱼丝加工过程中的优势菌,在加工终点时的数量分别为1.85 log cfu/g和2.15 log cfu/g。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