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6篇
轻工业   4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品种谷子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研究了10个品种谷子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以10个代表性谷子品种籽粒为原料,检测分析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组分,及多酚、黄酮、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谷子,营养成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同,且功能性成分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不同品种间谷子粗淀粉变异系数为5%,含量较为稳定;粗脂肪的变异系数为17.55%,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的变异系数为7%,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总黄酮变异系数最大,为51%,含量范围为0.55~2.01 mg/g;总多酚含量变异系数为25%,含量范围为0.65~1.41 mg/g;低聚糖含量品种间差异也较大。对选育优良品种谷子,及开发谷子相关食品和保健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7种苦荞籽粒的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和多酚的含量。结果表明,苦荞麦总淀粉含量在60.23%~65.44%,且品种间差异不大;但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品种间差异较大。蛋白的含量在11.80%~15.83%,不同品种间的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总氨基酸含量与蛋白含量的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脂肪含量在2.05%~2.85%,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苦荞麦品种间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川荞2号含有显著较高的多酚含量,可达131.92 mg/g;晋荞6号含有显著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可达147.46 mg/g;且苦荞麦品种间芦丁含量差别较大,可达2.82倍。因此,因地域差异导致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别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C57BL/6肥胖小鼠模型,评价了黍子对小鼠肝脏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并在分析比较其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基础上,利用抗氧化化学分析和细胞评价试验,研究了黍子抗氧化活性与其主要功能活性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脂饮食削弱了小鼠肝脏的抗氧化性能,日粮中添加黍子后,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不同黍子品种间多酚和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总多酚含量变异系数可达63.61%,变幅为0.78~3.44mg/g。总黄酮含量变异系数可达68.46%,变幅为0.89~10.17 mg/g。不同品种黍子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和细胞抗氧化活性(CAA)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黍子提取物的ORAC和CAA值与黄酮和多酚的总含量相关,均呈正向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11和0.565。  相似文献   
4.
苦荞麸皮功能成分提取工艺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  王英平  任贵兴 《食品科技》2008,33(5):144-146
苦荞是中国特有的药食兼用的粮食作物,其麸皮中含有大量的功能成分,如芦丁、槲皮素和D-手性肌醇.实验对苦荞麸皮功能成分提取方法和工艺进行研究.芦丁、槲皮素含量检测用高效液相法(HPLC),D-手性肌醇含量检测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检测器联用(HPLC-ELSD)法,通过正交设计实验,考察提取方法、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功能成分提取率的影响,并考虑成本因素,筛选出最优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加热回流法提取,10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0 h.  相似文献   
5.
以原花青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L9(34)设计,考察回流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顺序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最优提取工艺为用70%乙醇在70℃下提取2次,每次1.0 h,原料和乙醇用量比为1∶10.  相似文献   
6.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麦与藜麦黄酒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86种,其中藜麦黄酒57种,燕麦黄酒55种,有26种是两种黄酒共有的。藜麦黄酒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为芳香族(64.09%,15种)、醇类(29.36%,7种)、酯类(4.37%,13种)、其他类(2.18%,22种)。燕麦黄酒的挥发性成分组成为(芳香族43.77%,14种)、醇类(27.39%,6种)、酯类(22.66%,15种)、其他类(6.18%,22种)。两种黄酒的含量较高的组分均为苯乙醇与异戊醇,同时在挥发性成分中均检测到具有抗氧化能力的物质,可以推测两种黄酒可能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小米营养及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小米的营养功能成分及相关生物活性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西洋参须固体饮料在制备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解析西洋参须固体饮料的风味品质。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西洋参须不同酶解加工阶段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加工阶段的挥发性成分特征差异。结果 从西洋参须不同酶解产物中共检测出97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是萜烯类、醇类、醛酮类、烷烃类、酯类、酚酸类、芳香族及杂环类化合物,酶解处理降低了大部分挥发性物质的含量,相对含量较大的挥发性成分是芳樟醇、柠檬烯、己酸、桧烯、(IS, 8a?)-十氢-1, 4aβ-二甲基-7β-异丙烯基-1-萘酚、β-石竹烯、β-红没药烯、十四烷、庚酸、橙花叔醇,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显著区分不同酶解样品。结论 酶解处理影响了西洋参须固体饮料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为西洋参须固体饮料的风味品质调控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小麦Zeleny沉降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220份良种小麦品种作为原始样品集,基于漫反射基本原理,使用现代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扫描其近红外光谱。探讨以傅里叶近红外光谱法(FT-NIRS)预测小麦的Zeleny沉降值的可行性。以良好的常规实验数据为前提,通过内部交叉检验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其校正决定系数(R2)和交叉检验均方误差(RMSECV)分别为0.9363和2.4,外部验证校正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误差(RMSEP)分别为0.9502和2.68。该法的建立证明了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应用于小麦Zeleny沉降值测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藜麦、红枣、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配方以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红枣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藜麦米浆50%,红枣汁20%,脱脂奶25%,白砂糖1.0%;最佳的复配稳定剂添加量为蔗糖脂肪酸酯0.03%,单硬脂酸甘油酯0.10%。所得制品口感佳,风味好,是一种集营养与保健的新型天然饮品。该研究丰富藜麦加工制品的种类,为藜麦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