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轻工业   2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研究已证实乳酸菌可降低食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NDMA)的含量,减小其对人体消化道的毒性作用。但乳酸菌抑制NDMA毒性作用的同时,NDMA对其生长影响鲜见相关报道。该研究选用具有潜在益生功能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SB27,分析其胃肠液耐受性及黏附性能,并检测不同培养介质中NDMA对干酪乳杆菌SB27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SB27可耐受胃肠液的消化,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且在MRS培养基、低氮源MRS培养基和磷酸盐缓冲液中,NDMA对菌株SB27生长均无显著影响。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干酪乳杆菌SB27降解NDMA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2’-岩藻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对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粘附肠道细胞以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以2’-FL和实验室的30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生物量、产酸和细胞粘附倍数的变化筛选出2’-FL可以增强定殖能力的菌株,再利用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进一步筛选出其中的潜在抗炎菌株,最后探究2’-FL和潜在抗炎菌株的联合抗炎效果。结果:30株实验菌株中,2’-FL仅能促进两歧双歧杆菌FL-276.1和FL-228.1的增殖,提高乳酸菌ML-1、FN515、FN518、FN249、ML329和双歧杆菌FL-276.1粘附Caco-2细胞的能力。其中两歧双歧杆菌FL-276.1、FL-228.1和鼠李糖乳杆菌FN518可以显著(P<0.05)降低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2’-FL可以显著降低NO、IL-6和IL-1β的分泌。2’-FL与上述3株菌联用具有协同抗炎作用,但协同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其中FL-276.1与2’-FL协同抗炎效果最好。结论:2’-FL可以提高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定殖能力,并协同发挥抗炎功能,但效果具有菌株差异性,这一结果可以为预防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益生菌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降糖效果以及潜在的降糖机制。方法:以实验室34株益生菌为研究对象,利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筛选具有降糖功效的菌株,并通过体外表面疏水性、自聚性衡量菌株益生特性,将筛选出的目标益生菌应用于动物模型,探究其降糖功效及潜在机制。采用高脂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所有小鼠连续灌胃8周后,检测其血糖水平、葡萄糖耐受量、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胰高血糖素样肽-1以及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结果:在体外筛选实验中,副干酪乳杆菌J5和干酪乳杆菌K11有着良好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肠道黏附能力。动物实验中,干酪乳杆菌K11能够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P<0.05),改善糖耐量受损以及胰岛素抵抗(P<0.05);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提高血清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和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P<0.05)。结论:干酪乳杆菌K11可显著调节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肠道菌群产物短链脂肪酸、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并调节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C57BL/6J小鼠构建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探究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小鼠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酒精模型组(Mod组),三组益生菌分别联合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干预组(Lactobacillus paracasei J5+Res(J5+Res)、Lactobacillus casei YRL577+Res(YRL577+Res)、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F1-7+Res(F1-7+Res))和阳性药物硫普罗宁组(LP组)。实验结束后,通过分析小鼠肝脏脂质含量、酒精代谢酶活性、氧化应激水平等指标,对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的作用效果进行评价。为了进一步探究联合作用机制,对肝脏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CYP2E1、核因子 E2 相关因子 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的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Mod组,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肝脏中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P<0.05),提高肝脏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活性并抑制肝脏CYP2E1活性及其mRNA表达,显著提高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P<0.05),并能有效激活Nrf2/HO-1通路,其中,Nrf2 mRNA表达量在J5+Res、YRL577+Res、F1-7+Res三组益生菌联合干预组中分别被上调了2.6、3.7和2.7倍,HO-1 mRNA表达量被上调了2.0、6.2和4.0倍。因此,益生菌联合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途径预防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母乳喂养婴儿粪便菌群及母乳菌群相关性, 获得具有潜在益生功能菌株。方法 对健康母子母乳及婴儿粪便样本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 探究母乳与婴儿粪便样本菌群结构组成, 母乳菌群在婴儿肠道垂直传递情况。通过体外益生性质研究, 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筛选。结果 母乳中的主要菌科为肠杆菌科、莫拉氏菌科、葡萄球菌科和链球菌科; 而婴儿粪便中主要为肠杆菌科和双歧杆菌科。母乳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平均贡献率为44.90%。根据其表面疏水性、模拟胃肠道耐受性和对细胞的黏附性质的研究, 从123株分离菌株中筛选出8株具有益生功能菌株, 分别为2株假小链双歧杆菌、1株两歧双歧杆菌和5株粪肠球菌。 结论 母乳菌群与婴儿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存在菌群垂直传递的情况。最终获得8株性能优良的益生菌株, 为开发益生菌补充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安全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考验。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乃至生命都会产生威胁。控制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传统的标准检测方法耗费大量人力且用时长,错失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最佳时机,亟需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根据目标菌株的特异序列设计引物,利用Bst聚合酶在等温条件下将低水平基因迅速扩增到可检测水平。扩增过程中生成大量焦磷酸镁白色沉淀,肉眼即可判定扩增与否。自2000年该技术报道以来,因其所需设备简单,检测用时短、效率高,特异性强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中。本文概述了LAMP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在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1株嗜酸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为研究对象,鼠李糖乳杆菌LGG作为对照,对经传代4、5、6次过程中菌株益生特性和货架期菌数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Z-43在遗传稳定性、细胞黏附性和货架期菌数方面表现最好,连续传代6次对氯仿静电作用率约为100%,在25和-20℃条件下90 d菌数存活率在60%~100%。乳双歧杆菌Z-1传代4次表现为最佳益生特性,在模拟胃液孵育60 min和模拟肠液中孵育5 h存活率分别约为93.07%和106.5%,其静电作用率可达97.35%,25和-20℃货架期90 d菌数存活率分别在30.10%和92%,为最佳抗性菌株。  相似文献   
8.
乳铁蛋白(lactoferrin, Lf)是一种对婴幼儿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活性乳蛋白,掌握Lf特异性分离技术对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降低成本、促进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乳清为原料,基于最大吸附量、吸附率、特异吸附为指标,对不同吸附剂做了筛选,探讨了工艺参数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及洗脱液离子浓度对洗脱效果的影响,研究了阳离子交换树脂X从乳清中静态吸附分离Lf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吸附条件为pH 5.17、搅拌转速为300 r/min、树脂与乳清的体积比为1∶15、作用时间为3 h;最佳的洗脱条件为0.3 mol/L NaCl+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 PBS)、蒸馏水、0.9 mol/L NaCl+0.02 mol/L PBS顺次洗脱,乳清经过上述工艺处理获得Lf的蛋白纯度为95.5%,回收率为55.3%,获得的Lf纯度符合国家标准,吸附剂成本较低,具备工业化分离Lf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得到产抗菌肽菌株,对抗菌肽进行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方法利用琼脂扩散法筛选产抗菌肽的菌株,运用细胞吸附解吸和阳离子交换层析法纯化抗菌肽,从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蛋白酶敏感性3方面研究抗菌肽的理化特性。结果筛选得到7株产抗菌肽的菌株,其中菌株4121具有较广的抑菌谱,命名为鼠李糖乳杆菌4121。对抑菌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理化性质测定,电泳结果显示抗菌肽的分子量约为11 kDa,最终获得的抗菌肽比活力为12379.11 AU/mg,最终纯化倍数为91.99倍。该抗菌肽的抑菌能力在20~80℃及偏酸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同时该抗菌肽对蛋白酶K和α-胰凝乳蛋白酶敏感。结论筛选出的鼠李糖乳杆菌4121所产生的抗菌肽热稳定性及酸稳定性良好,具有广谱抑菌能力,并建立了有效的抗菌肽分离纯化法—细胞吸附解吸-阳离子交换层析法。  相似文献   
10.
以预处理玉米淀粉和阿魏酸乙酯为原料,在非水相体系中进行微波耦合脂肪酶催化阿魏酸淀粉酯合成的研究。拟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纳米金提高酶促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常规加热条件下纳米金的加入并不能明显改变酶促反应活性,但在微波反应器中进行酶促阿魏酸淀粉酯合成时,纳米金的加入会明显提高阿魏酸淀粉酯的取代度。而此时,纳米金的用量及粒径大小会对酶促反应产生明显影响。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阿魏酸淀粉酯取代度进行测定,并以取代度为考察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阿魏酸淀粉酯合成的影响。当在微波功率为80 W,反应时间为120 min,纳米金粒径为700 nm,纳米金用量为0.8%的条件下,阿魏酸淀粉酯的取代度最高为0.179 8,较现有研究提高一个数量级的同时也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并通过紫外色谱以及~1H NMR对产物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