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1篇
轻工业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液相色谱测定茶皂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SUPELCOTM L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体积比40:60);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67 nm;柱温30℃。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90.88%~113.13%,精密度达0.19%,定量检出限0.67%,测得水相固形物中茶皂素质量分数为54%,与比色法测定结果相接近,但液相法具有测定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与相关液相测定茶皂素方法报道相比,该方法色谱峰分离较好,且避开了溶剂峰干扰等特点,适合作为测定茶皂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2.
油茶多酚是油茶籽中最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与油茶籽油的品质、色泽和氧化稳定性等紧密相关,但受提取条件、鉴定方法和加工工艺影响较大。为进一步了解油茶多酚的化学性质及潜在利用价值,本文对油茶籽油中多酚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明确了油茶多酚与油茶籽油抗氧化作用的关系,探讨了油茶多酚提取、鉴定的常规和新型方法,重点阐述了油茶多酚与品种、制油工艺、精炼步骤和预处理措施等的相关性,剖析了油茶多酚在适度加工条件下对改善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为油茶籽油适度加工过程中多酚的保留及调控、天然健康营养油茶籽油产品的增效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缩水甘油酯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食用油脂中缩水甘油酯的含量,以AOCS方法为基础,优化了前处理条件和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方法的缩水甘油酯回收率为92.42%~109.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01%~7.52%,五种缩水甘油酯的最低检出限在9~30μg/kg之间。本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够满足实际工作中油脂中缩水甘油酯含量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初步分析了水酶法工艺得到的菜籽水解蛋白的组成、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ACE活性,并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分离水解蛋白得到不同组分,探讨了不同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抑制ACE活性与组分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水解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功能性质,经Sephadex G-25分离后的9个峰中,峰2、峰4和峰5具有较好的体外功能性质,它们的分子量分布中90%以上低于1000,且含有较高量的疏水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以酶催化酸解制备MLM型(M为中碳链脂肪酸,L为长碳链脂肪酸)结构脂质得到的反应产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KOH醇水溶液中和脱除游离脂肪酸条件中KOH醇水溶液用量、醇-水体积比、正已烷用量以及二次提取的正己烷用量对结构脂质回收率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KOH醇水溶液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8∶1,醇水溶液中醇-水体积比为30∶70,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12∶1;二次提取中正己烷与反应产物体积(mL)质量(g)比为3∶1时,体系中结构脂质回收率最高,为94.35%;回收得到的结构脂质中甘油三酯含量为95.27%,结构脂质酸值(KOH)为0.11 mg/g.  相似文献   
6.
采用全自动样品前处理系统(CTC)-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油茶籽炒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结合感官评价对炒制过程中油茶籽油的风味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炒制工艺下共定性和定量挥发性物质73种,其中醛类物质种类最多(14-16种),含量最高(50%~70%);炒制温度相比较于炒制时间,可显著提高呋喃类和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以及酯类化合物的种类;鉴定出对油茶籽油整体风味关键贡献的风味物质(ROAV≥100)共11种,按照贡献度大小分别是3-甲基丁醛、(E)-2-甲基-2-丁酸乙酯、苯乙醛、2-甲基丁醛、己醛、二羟基-2(3H)呋喃酮、辛醛、2-甲基丙醛、庚醛、2-戊基-呋喃、辛酸;高温长时有利于麦芽味、水果味、青草味、烧烤味和坚果味的风味物质的生成,低温短时更有利于脂肪味、焦糖味、水果味风味物质的生成;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分析,炒制工艺140 ℃-15 min、160 ℃- 15min和180 ℃-15 min下的油茶籽油样品风味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工艺,具有贡献的风味化合物主要为呋喃类化合物、醛类化合物和吡嗪类化合物;综合考虑油脂劣变、风险因素以及感官评价,炒制温度140 ℃和炒制时间15 min是较佳的油茶籽油炒制工艺,制备的油茶籽油风味最浓郁、清新、最具纯正茶油特征香气,辛辣味、坚果味、青草味、水果味是热榨油茶籽油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风味。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食用植物油的安全和营养愈加关注,高效保持食用植物油营养品质和稳定性成为油脂行业的关键问题。迷迭香提取物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抑制油脂氧化变质,延长储存时间,从而保持油脂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并且在高温环境中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我国居民主要以热加工的方式摄入油脂,因此,天然无毒、高效、耐高温的迷迭香提取物是我国膳食用油的理想抗氧化剂。综述天然抗氧化剂迷迭香提取物在食用植物油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对迷迭香提取物在植物油中的抗氧化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分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茶籽油具有与橄榄油相类似的脂肪酸组成与生理活性,且其毛油具有良好的耐储性。综述了油茶籽油在不同制油工艺下的品质特性,分析了与油茶籽油抗氧化稳定性相关的因素,探讨油茶籽毛油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对后续深入研究油茶籽油中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长柄扁桃仁在加工与其副产物利用过程中,更快更有效地明确降解产物中有害物质含量,本文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样品中苦杏仁苷与其降解产物野黑樱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在采用甲醇提取长柄扁桃仁、饼粕中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色谱柱Aglient ZORBAX SB-C18(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20%甲醇和80%水,流速1.00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的条件下,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色谱峰分离良好;苦杏仁苷浓度在0.50~300μg/m L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野黑樱苷浓度在0.30~100μg/m L间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长柄扁桃仁提取苦杏仁苷和野黑樱苷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10%~96.19%(RSD为4.64%~7.83%)和88.65%~103.10%(RSD为3.03%~7.55%);而在长柄扁桃饼粕中分别为98.32%~107.99%(RSD为1.44%~3.36%)和107.58%~117.60%(RSD为1.45%~2.26%)。本方法准确、可靠,适用于长柄扁桃仁、长柄扁桃饼粕中苦杏仁苷与野黑樱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菜籽油和辛酸为原料,选择性脂肪酶催化合成富含中链脂肪酸结构脂(MLM)产品。研究表明,MLM型结构脂辛酸(C8∶0)含量为21.6%时,与原料油脂比较,氧化稳定性指数(OSI值)减少1.3 h,抗氧化能力下降20%。与原料油脂比较,MLM型结构脂增加了分子蒸馏精制过程,抗氧化剂维生素E含量显著减少。与市售结构脂比较,MLM型结构脂产品维生素E含量低63.5%,OSI值也相应低1.3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